儀經補逸

入明,洪武初聘修《元史》,書成將授官,以年老有疾辭歸。 《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克寬究心道學,於家度數非所深求,於著書體例,亦不甚講”。 有明刻本,刊刻者為克寬元孫,今藏北京圖書館,另有《四庫全書》本及《通志堂經解》本等傳世。

〖儀經補逸〗九卷。
元代汪克寬(1304-1372)撰。克寬宇德輔。安徽祁門人,一字促裕,少承家學,後師從於吳仲遷。中泰定鄉試,會試以答策切直被黜,遂棄科舉。用力於經學,授徒於宣州、□州間,學者稱環谷先生。入明,洪武初聘修《元史》,書成將授官,以年老有疾辭歸。著《環谷集》、《詩集傳音義會通》、《程朱易傳義音考》及《春秋經傳附錄纂疏》等書。是編採《儀禮》、《周禮》、《大戴禮》、《小戴禮》、《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及諸經之文凡有涉及禮者,以吉、凶、軍、賓、熹五禮統之。凡吉禮為目六十八;凶禮為目五十七;軍禮為目二十五;賓禮為目十三;熹禮為目二十一,而終於《禮經附說》。《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克寬究心道學,於家度數非所深求,於著書體例,亦不甚講”。所錄每條必標出典,一類之中逐條排列,文相屬而語不屬,故不免有參差無緒之嫌。又因此書實考典文,非考故事,遂多引春秋之際失禮之事,雜列於古禮制之中,如祠禮,引昭公十五年有事於武宮;嘗禮之桓公十四年王申御廩災、乙亥嘗;□禮之桓公八年正月五日再燕;大閱禮之桓公六年秋八月大閱;朝禮,春秋之書朝三十六;遇禮,隱公四年公及宋公遇於清等等均是,並系以論說,糾正其謬。也有不加論說者,如拾嘗禮之文公二年斷值公;□禮之襄公二十八年楚人使公親□等等即是也。書中對前儒之說也有所駁難,但駁難中亦不免有失考無據之言。雖然全書體例比較特殊,但仍屬研究《儀禮》一類著作,並且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對研究古代禮制。作者這種按類系目,以目列事的方法,雖與傳統的研究三禮的方法不同,但卻簡捷明快,可稱古禮之類書。不足之處在於每目條列諸事間無次序,選取材料亦多有可商榷之處。此書明程敏政《篁墩集》作《經禮補逸》,並稱其“尤號精確,乃百計購得之”云云;《四庫全書總目》亦作《經禮補逸》,知其以兩名行世。
有明刻本,刊刻者為克寬元孫,今藏北京圖書館,另有《四庫全書》本及《通志堂經解》本等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