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研究導論

內容介紹

傳播學研究目前在學術界已穩居一隅。針對初涉此科的學生,這一經典教材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該領域最具權威性的研究成果。書中概述了一系列分析傳播實例的方法,並闡述了支撐它們的各種基礎理論。以此為準備,讀者就能從貌似簡單的傳播現象如新聞照片或流行電視欄目中,梳理出暗藏的文化內涵,並用新的眼光去審視它們。
本書第二版在理論、方法以及結構主義的套用、意識形態和客群民族志研究方面,都包含了新的材料。

作者介紹

約翰·費斯克(John Fiske),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傳播藝術教授。在大眾文化研究方面,著述甚廣,著有《解讀電視》(Reading Television,與JohnHartley合著)、《傳播研究導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澳洲神話》(Myths of Oz;與Bob Hodge及Graeme Turner合著)、《電視文化》(Tel—evision Culture)等。他也是《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期刊的總編輯之一。費斯克教授出生於英國,並在大不列顛完成學業。他曾執教於英國以及澳大利亞西部的科汀大學(Curtin University)。至於他本人,則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大眾文化消費者。

作品目錄

致謝
作者的話
導論:傳播是什麼?
第1章傳播理論
緣起
香農-韋弗模式
冗餘和熵
傳播渠道、媒介、傳播代碼
反饋
深入探討建議
第2章其他模式
格伯納模式(1956)
拉斯韋爾模式(1948)
紐科姆模式(1953)
韋斯利和麥克萊恩模式(1957)
雅各布森模式(1960)
模式與模式化
深入探討建議
第3章傳播、意義與符號
符號學
符號與意義
符號的分類
慣例
符號的組織
深入探討建議
第4章傳播代碼
傳播代碼
模擬代碼和數字代碼
展示性代碼
非言語傳播
詳制性代碼與限制性代碼
廣播代碼和窄播代碼
代碼與共同性
慣例和使用
任意代碼(或邏輯代碼)
美學代碼
深入探討建議
第5章意指化
明示意
隱含意
迷思
象徵
隱喻
轉喻
深入探討建議
第6章符號學方法與套用
《一個悲傷以前》:詩學隱喻
義大利通心粉:視覺隱喻
諾丁山:寫實性的轉喻
深入探討建議
第7章結構主義理論與套用
分類與二元對立
異常類別
結構性重複
跨界儀式
自然與文化
迷思的結構
大眾文化的結構
套用1:《搜尋者》
套用2:《世界新聞周刊》的迷思結構
迷思與社會價值觀
深入探討建議
第8章經驗主義的方法
經驗主義
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與文化價值觀
語義區別
使用與滿足理論
客群的民族志研究
深入探討建議
第9章意識形態與意義
意義與文化
意識形態
符號:意識形態:意義
理解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分析
抵抗
深入探討建議
總結
參考書目
推薦書目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