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傳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雙語)》在公共輿論的包容模式中融合了這些不同的概念,重點關注推進公共議題討論的社會團體之間以及社會團體內部的各種互動。普賴斯有力地解釋了建立在個體層面的數據基礎之上的聚合模式(aggregate model),模擬了特定“公眾”圍繞某個輿論焦點被界定、形成的過程。他的模式描述廠當下的研究文獻,並為將來融合記者、政客與民意調查專家在形塑公共話語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書籍特點
《傳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雙語)》綜合運用了各流派的歷史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的著作,並為那些領域中的學者提供了一種傳播學研究視野中的公共輿論圖景。對初學者而言,《傳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雙語)》對諸多話題進行了簡約的介紹,與此同時,《傳播概念·Public Opinion(中英雙語)》也對縈繞在該領域中傑出人士頭腦中的諸多棘手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圖書目錄
中文版總序
英文版序
致謝
第一章 引言
本書框架
第二章 公共輿論諸問題
公共輿論的起源
預知與相似的論述
輿論的早期概念
“公共”的早期概念
公共輿論的誕生
公共領域的出現
公共輿論含義的模糊性
公共輿論與多數原則
作為研究對象的公共輿論
公共輿論的難題
缺乏能力
缺乏資源
多數暴虐
易被勸服
精英統治
第三章 對公眾的界定
群體、公眾、大眾
群體
公眾
大眾
議題與公眾
發展的階段
參與者與旁觀者
擴展公共討論
一個議題得到解決之後
觀測公眾
一般公眾
選舉公眾
熱心公眾
積極的公眾
議題公眾
第四章 對輿論的界定
輿論與態度
作為表達的輿論
深思熟慮的輿論
作為回應某個特殊議題的態度的輿論
輿論的心理基礎
圖式
價值觀
集體身份認同
輿論成形
觀測輿論
輿論究竟何指
選擇是什麼
輿論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思考
輿論如何構成
持有輿論是否堅決
輿論能導致相關行為嗎
輿論是否與其他人相關
第五章 對公共輿論過程的界定
集體與個體的特徵
公共討論的含義
團體決策的動力
較大規模社會環境中的公共討論
政治參與者、新聞記者與熱心公眾
作為旁觀者的公眾
新聞記者的角色
觀測公共輿論
使用調查數據
運用內容分析法
運用弱結構性的(less-structured)調查技巧
觀測公共討論的過程
結論:作為傳播概念的公共輿論
附:英文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