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普及傳播學知識,是作者的夙願,而在研究層面,作者希望傳播學研究不要過多地受功利目的影響;研究方法要儘可能兼顧經驗——功能學派、技術主義控制論學派、結構主義批判學派的各種方法;研究話題要相對集中。
作者簡介
陳力丹,男,1951年2月出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責任教授、傳播學方向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站長、《國際新聞界》月刊主編、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所所長、新聞史教研室主任。在其他9所大學兼職教授。
197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1976-1978為光明日報編輯。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1981-200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為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79年以來發表各類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成果800多萬字,包括獨著14本、論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200多篇等等。另外,獨編著5本、合著合編的書十幾種。
目錄
閱讀說明
總序
人文素質在哪裡?——推介《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叢書
寫在前面——我國傳播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一 無處不在有傳播
1 傳播、信息
2 意義、符號
3 信息、媒介
二 傳播之學
1 為什麼傳播會成為研究對象
2 傳播學經驗一功能學派
3 技術控制論學派
4 結構主義符號一權力學派
5 簡單的比較
三 永遠的迷——人際傳播
1 “我-他”和“我-你”的傳播
2 關係的訊息——理解人際傳播的一把鑰匙
3 你會說話和表現嗎?
四 不言而喻的社會存在——組織傳播
1 組織傳播的多種隱喻
2 人在組織中
3 組織成員如何通過傳播影響組織
五 “點”對“面”的社會化傳播——大眾傳播
1 認識大眾傳播
2 大眾傳播的生產過程
3 有限和強大的效果,被動和主動的客群
六 想像的空間——文藝傳播
1 文藝傳播的特點
2 文藝傳播中的母題
3 講故事的奧秘: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
4 從吟遊詩人到網路文學:文藝傳播的媒介
5 接受美學:文藝傳播活動中的客群
七 與陌生人說話——跨文化傳播
八 無形的網路——傳播的社會控制
九 用批判的眼光看傳媒
閱讀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