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森·波洛克

傑克森·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國畫家,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也被公認為是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在國際藝壇建立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1929年就學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師從本頓。1943年開始轉向抽象藝術。1947年開始使用“滴畫法”,把巨大的畫布平鋪於地面,用鑽有小孔的盒、棒或畫筆把顏料滴濺在畫布上。其創作不作事先規劃,作畫沒有固定位置,喜歡在畫布四周隨意走動,以反覆的無意識的動作畫成複雜難辨、線條錯亂的網,人稱“行動繪畫”。此畫法構圖設計沒有中心,結構無法辨識,具有鮮明的抽象表現主義特徵。主要作品有《秋韻:第30號》、《薰衣草之霧:第1號》、《大教堂》、《藍桿:第11號》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出生日期1912年1月28日,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人)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藝術家以及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運動的主要力量。其名字又譯做 傑克森·波拉克,以巨幅的"滴色"畫(如《第一號》,1948)而獲殊榮。他把自己的作品題材解釋為繪畫自身的行動。他的創作並沒有開始的草圖,而只是由一系列即興的行動完成作品。他把棍子或筆尖浸入盛著通常是琺瑯和鋁顏料的罐子中,然後把顏色滴到或甩到釘在地上的畫布上,憑著直覺和經驗從畫布四面八方來作畫。這些留在畫布上縱橫交錯的顏料組成的圖案具有激動人心的活力,記錄了他作畫時直接的身體運動,於是觀眾可以分享到創造這些色跡的經驗。

主要經歷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生於懷俄明州,後來於1929年移居紐約,在托馬斯·哈特·本頓(Thomas Hart Benton)門下學習。他從象徵藝術上轉移,並發展了一個在帆布上噴塗和滴顏料的繪畫技術。 他是20世紀美國抽象繪畫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被視為二戰後新美國繪畫的象徵。

1938年到1942年間,他為聯邦藝術工程工作;1950年代到1960年代,他通過“文化自由議會”(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受到中央情報局的支持。

波洛克的創作過程與眾不同,他先把畫布釘在地板上或牆上,然後隨意在畫布上潑灑顏料,任其在畫布上滴流,創造出縱橫交錯的抽象線條效果。波洛克有時還用石塊、沙子、鐵釘和碎玻璃摻和顏料在畫布上摩擦。他摒棄了畫家常用的繪畫工具,繪畫時完全擺脫受制於手腕、肘和肩的傳統模式,行動即興、隨意,這種方法被稱為行動繪畫或抽象表現主義。

代表作品

《鳥》傑克遜·波洛克 《鳥》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出生於美國的懷俄明州科迪,逝於紐約州的斯普林斯。他是紐約動作畫派的領導人和抽象派的代表畫家。

早年在紐約市藝術學生聯合學院時受業於本頓。30年代參與聯邦政府藝術規劃工作,二次大戰後他已成為新美國繪畫的象徵。

1947年後,波洛克進行大幅滴灑繪畫的實驗,他的滴灑是一種不受控制的直覺行動,富有形體、輪廓線的壓力和韻律變化。畫布的每一部分都承受同等的份量,他創造了一個均勻的,沒有高潮的表面,迫使眼睛在他纏結的網和團狀顏料迷宮似的小徑中,不斷地尋覓掃視和不斷地往返不息。他這種獨特的風格具有自由的、忽視客觀的、空間劃界的特點。

《第31號》傑克遜·波洛克 《第31號》傑克遜·波洛克

波洛克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滴畫”,他的滴畫成了無拘無束的美國性格的典型表現,成了抽象表現主義的經典作品。一位見過波洛克的人回憶道:“進入波洛克的畫室就像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這個藝術家把他的思想和充沛的感情完全展露在他的畫室之中。畫室的一邊是大聽大聽的顏料罐子,牆上案上到處是顏色的滴痕。另一邊是他的尺度巨大的作品,波洛克經常坐在前面沉思好幾個鐘頭,他臉上的線條很硬,而且經常眉頭緊鎖,顯然,波洛克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輕易畫出來的。當他作畫的時候,他沉湎於嚇人的行動之中。”評論家稱他的畫為“行動繪畫”,這樣一來畫家在畫布上呈現給我們的已經不是一張畫,而是在畫布上的行動過程,畫面成了畫家行動的場所,畫布成了畫家行動的記錄。

波洛克創立的行動繪畫意義是:一,改變了傳統架上繪畫的觀念,繪畫不再是美學的設計,而成了承擔由內心支配的人的運動的載體;繪畫不再是通過形象或形式來象徵地表現情感,卻成了畫家情感流瀉的直接記錄。二,改變了繪畫的空間,在行動繪畫中不再存在前景和背景,傳統的構圖關係消失了,一切空間關係不復存在了,是一個畫家參予的畫面。三,畫面沒有主題,沒有中心,沒有主次,漫無邊際,繪畫僅作為這無邊際整體中的一塊,這種繪畫可以任意分割。

波洛克的畫根本意義在於擺脫一切束縛,追求極端的自由和開放,它促使了人類大膽創造意識的發展。

波洛克最輝煌的時刻開始於1950年,單是這一年他就創作了《秋天的韻律》、《第三十二號,1950》兩幅作品。但波洛克並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傳統創作的精神激發了他的靈感,但自我封閉的個性加上對社會、對文化的不滿,將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淵。他一生窮困潦倒,終日以酒為伴。

1956年,在一場車禍中,44歲的波洛克走完了短暫的一生。

電影作品

波洛克的故事在2001年已被拍成電影Pollock,由艾德·哈里斯Ed Harris主演,得到了兩座奧斯卡金像獎。

年譜

年份 年齡 事件
1912 0歲 1月28日,波洛克家的第五個兒子傑克遜·波洛克出生於懷俄明州的科迪鎮
11月28日,全家搬到加州的聖地亞哥
1913 1歲 8月,全家搬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他父親買下一座農場
1917 5歲 農場被拍賣,全家搬至加州的奇戈鎮(Chico),不久又遷到詹斯維爾(Jamesville)
19186歲1月,全家遷往加利福尼亞州的奇科鎮
19208歲1月,全家遷往加利福尼亞州的詹尼斯威爾。
1922 10歲 全家搬至加州的奧爾蘭(Orland)。長子查爾斯(Charles)離家在《洛杉磯時報》工作,同時在奧蒂斯藝術學院(Otis Art Institute)學習藝術,常寄一些雜誌給弟弟們
1923 11歲 秋天,全家搬回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
9月,入國小
1924 12歲 春季,全家搬回加州的奇戈鎮,最後在洛杉磯的瑞佛塞(Riverside)定居
1926 14歲 查爾斯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註冊本頓(Thomas Hart Benton)的課程
1927 15歲 夏季,與四哥桑福德在暑期大峽谷做測量的工作
9月,進入瑞佛塞高中
1928 16歲 3月,被高中開除
夏季,全家搬至洛杉磯
秋季,進入手工藝術高中(Manual Arts High School),頗受藝術老師弗雷德里克(Frederick)的影響,介紹一些“神智學”(theosophy),學期中曾經一度輟學
1929 17歲 夏季,與父親一起在做測量與建築的暑期工作,學會抽菸、喝酒
秋季,在手工藝術高中學習人體寫生和製作陶土人像;不久被學校開除,非常喜歡墨西哥畫家維拉(Diego Rivera)的作品
1930 18歲 春季,回到手工藝術高中,但不是專職的學生
6月,在波莫納學院(Pomona College)見到墨西哥畫家奧羅斯柯(Josè Clemente Orozco)的《希臘神像》(Prometheus)
秋季,隨查爾斯和三哥弗蘭克去紐約
9月29日,註冊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本頓的課程,又在校外短暫學習雕塑和石刻,同時充當本頓壁畫中的動作模特
193119歲2月,得到補助繼續本頓的課程
6月,與同學從紐約一路在各地搭便車回洛杉磯
夏季,在林場做伐木的暑期工作
秋季,回到紐約
10月,註冊本頓的壁畫課,得到補助金
193220歲夏季,與兩位同學寫生旅行,從紐約到洛杉磯;見到另一位墨西哥畫家西蓋羅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的壁畫
秋季,回紐約,註冊本頓的壁畫班,擔任班級管理一職,學費免繳
12月,成為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會員,練習石板印刷
193321歲1月,註冊約翰·斯隆(John Sloan)的人體寫生課程,同時在校外學習雕塑
2月,註冊拉夫雷(Robert Lavrent)的雕塑課
3月6日,父親勒羅伊·波洛克(LeRoy Pollock)去世
春季至夏季,在校外學習雕塑
秋季,每星期一夜晚,參加本頓的家庭音樂會,一直持續到1935年春季
193422歲參加朋友的壁畫工作,增加實際經驗
夏季,與大哥查爾斯開車回洛杉磯;回到紐約又去麻薩諸塞州的鱈魚岬,渡輪到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拜訪本頓的夏日別墅;四哥桑福德也來紐約,兩人合住,在國小當清潔管理員
12月,幫助本頓太太瑞塔(Rita)經銷藝術品,在陶瓷的碗盆上手繪油彩
193523歲2月,參加布魯克林博物館的群體畫展;接受聯邦政府的救濟,清理市區內的雕塑與紀念碑
8月,聯邦政府藝術計畫簽約,桑福德與波洛克兩人都受僱
193624歲在畫架組工作
春季,參加了西蓋羅斯的“工作研討會”;使用新技巧與材料,包括噴射槍、油漆噴霧器來作畫,使用混合顏料與瓷漆
秋季,在新澤西州的郊外租屋畫景
193725歲開始了酒精中毒的心理治療
4月後,查爾斯搬到底特律去任職
12月,拜訪住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本頓
193826歲1月,回紐約,路經底特律,探望查爾斯
6月,因為不告而別的曠職時間太長,聯邦工作被解除
6月至9月,住進紐約醫院,接受特殊的心理治療
9月23日,回到畫架組工作

美國現代畫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