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紹
傅慧初,男,1878年出生於英山金家鋪黃林沖。自幼聰敏好學,熟讀五經四書。1898年二十歲,考入安徽高等學堂,成績優秀。1900年秋,被清政府選派赴日本,入警務學校。1902年畢業即入明治大學法科肄業。到日本不久,由友人田桐介紹與孫中山、陳少白會晤。遂參加孫中山組織的“興中會”。同鄉余永浚(表親)與安徽徐錫麟亦在日本讀書,他們志趣相投,共同謀劃,回安徽同舉大業。1903年,徐歸國出任安徽警務學校校長,1904年“興中會”敦促傅慧初回國,這時徐錫麟率學生起義,刺殺皖巡撫恩銘,起義失敗,徐殉難。傅慧初即到東京報告始末,開追悼會,以勉勵同志。
生平事跡
1905年,在孫中山領導下,將“興中會”改名“同盟會”並宣布成立。傅慧初加入“同盟會”。1910年前後傅任安徽高等警官學校監學(督學)和私立法政學校監督,積極策動清朝官吏政變,並與湖北志士聯繫,準備起義。
辛亥革命前,傅慧初與管鵬、吳陽穀、詹大悲、査光佛等組織統一機關,建立安徽省黨部,傅慧初任評議員,又任皖南、皖北宣撫使。並組織國民軍(淮上北伐軍),準備北伐。孫少侯、柏文蔚先後任皖省都督,傅慧初任都督府總參事及臨議會會員。千方百計支持武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度。
1913年袁世凱野心漸露。安徽等七省一致討袁,討袁失敗。傅慧初避居上海數月,後到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和東北進行討袁活動。南北奔走兩年多,後回上海。
1920年,廣西護法政府成立。傅慧初隨孫中山到廣州,又赴桂林、積極籌備北伐,傅慧初任大本營多路宣傳特派員。傅慧初與孫中山兩年多,朝夕相處,對孫中山的主張相信益篤,不料陳炯明突然叛變。傅慧初隨孫中山赴韶關,再去黃埔,後乘船到白鵝州。傅慧初與林森、田桐等奉命去香港進行革命活動。1922年孫中山到香港,不久,傅慧初隨孫中山由香港回上海。1924年,孫中山建立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輔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在廣州黃埔長洲島建立“黃埔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傅慧初奉命與數人在上海負責招生,一至四期止,英山到黃埔軍校軍官學校學習青年大都由他介紹去的,如傅維鈺、彭乾臣、郭德昭、段重智、陳繼光、陳軍鋒、姜筱舟、王鄂鋒、王長庚、王吉樹、方柱亭、金達仁、金鳳遠、姜佐文(即姜夢雄)、姜靜堂、段朗如、段霖茂、郝照亭、傅昆言、彭哲夫、熊壽萱、蕭挹南、汪逢榘、汪逢楠等(一期4人,二期4人,三期40人,四期6人)總計54人。
1912年,傅老推薦英山縣畫家王庵到南京任時政府科員,為新鑄紹幣,孫文半身浮雕像也是王繪製的。
1926年北伐軍組成,林森到上海相邀,傅慧初與田桐、柏文蔚先期到武漢活動。北伐軍占領武漢後,傅慧初任“國民革命軍”右路軍前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收前敵司令部改編,傅慧初三次寄信蔣介石,堅持三大政策,蔣不覆信。傅慧初憤而辭職,閒居上海。當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公開支持,遂被捕。解到南京禁錮,蒙友人營救出獄。
1935年,傅慧初由上海回英山。抗日戰爭爆發,他在家鄉從事抗日活動。1939年楊鄭晟、楊必聲(秘密共產黨員)任英山縣長時,傅慧初極力支楊的施政舉措。1941年湖北第二屆臨時參議會在恩施成立由英山去武昌。1947年又當選省議員。當時李濟深致函傅慧初,據他負責“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湖北會務。傅慧初已年老力衰,推薦榮景芳負責,自己從旁協助。
武漢解放後,“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改組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傅慧初任該會中央團結委員會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與熊晉槐、耿伯釗和李西屏等過從甚密,參與協商湖北政事。1963年在武昌病故,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