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中央銀行舊址

偽滿中央銀行舊址

偽滿中央銀行是滿洲國(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區域)的中央銀行,滿洲國圓的發行單位。

背景規模

滿洲中央銀行在合併了原東三省官銀號、吉林永衡官銀錢號、黑龍江省官銀號和邊業銀行四行號的基礎上於1932年6月15日設立,同年7月1日正式開業。其資本金從3000萬元增加到8000萬元以上,分支機構遍布滿洲國各地。

滿洲中央銀行總行建築位於首都新京市大同廣場(今長春市人民廣場)西北,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835平方米,鋼架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上4層,地下2層,由日本西村好時設計所設計,大林組施工,造型為帶有多利安柱廊的古典主義建築。工程於1934年4月22日動工,1938年8月6日主體落成。耗用鋼材5千噸,費用大大超過最初600萬滿洲國圓的預算,是新京工期最長、耗資最大的建築工程,以異常堅固(據說可經得住核子彈的衝擊波)與設備完善著稱。1948年中華民國東北剿匪總部副總司令鄭洞國就是在此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野戰軍投降的。該建築現為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

前世今生

偽滿洲國中央銀行舊址坐落於人民大街2219號,人民廣場西北側。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8萬平方米。

1934年4月22日動工興建,1938年6月15日竣工。原計畫造價600萬偽幣,實際支出偽幣1000萬元。鋼材耗用五千多噸.以雄偉,莊重,堅固著稱建築界與金融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現為中國人民銀行,工商銀行等金融單位的辦公及營業場所.浦儀,宋美齡,蔣經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宋慶齡,班禪大師等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曾經參觀過此樓,現在仍是長春市的旅遊景點之一.

1934年(康德元年4月23日,偽滿中央銀行大樓的宏大建築計畫開工,

1936年地下建築工程趨於完成,5月28日舉行隆重的奠基儀式,偽滿國務院總理張景惠和日滿上層人士參加儀式。

1938年8月,大樓建成。偽滿中央銀行大樓由當時日本國內的西村事務所設計,地下兩層由日本福昌公司建造,地上四層由福昌公司和大林組共同建造,這三家公司都是當時日本國內建築業的領頭羊。 建築結構為鋼架整體混凝土澆鑄,外牆用東北產的花崗岩石貼面,主樓高21.5米,到最高部位為27.5米,地上4層,地下2層,建築內有一個內採光天井(在營業大廳內)和兩個外採光天井。該建築採用歐美式建築模式,是希臘古典風格和現代造型相結合的典範,大樓正門是厚重敦實的檐口,門柱以十根帶棱凹槽的花崗岩雕成,挺直的柱身從台基上拔地而起,大廳正面和兩側有天然大理石柱28根,是典型的古希臘風格,地面鋪的是義大利產的大理石。墩鏈式的圍牆獨具特色。該建築除主要設施外,還建有裝備齊全的附屬設施並且耐火耐震,對空襲也有特殊的防禦能力。寬敞明亮的營業大廳在現在的金融業營業場所中也是罕見的,其中還保留著許多歷史遺物:有日本仙台工廠製造的珍貴瓷磚壁畫,偽滿洲中央銀行第一任總裁榮厚所書的"基礎"字樣,義大利進口的大理石的壁爐,大理石的桌子等物品,地下室的金庫大門是在美國定做的,金庫門長4米,寬2米,厚1.5米,最輕的15噸,最重的25噸,均為鋼鐵製作。據說當初把金庫大門運來時,費了很大的周折,它們在美國製成以後,由海路運至大連,又用火車從大連運到長春,由於太笨重,沒有車輛能拉動,當時使用了30匹馬、50個壯勞力和若干圓木,用最原始的運輸方式運進銀行大樓,最輕的運了一整天,最重的運了四五天的時間。當時“偽滿中央銀行”大樓,被日本人稱為亞洲第一堅固的建築。

1945年光復以後,“偽滿中央銀行”大樓改名為“中央銀行”大樓,由於它異常堅固,在隨之而來的三年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將其當作最後的堡壘負隅頑抗。經過“朝天開槍,假意抵抗”之後,“欲殺身成仁”而不能的國民黨守軍主帥鄭洞國及其兵團數百人“只得勉強同意放下武器,聽候處理。”至此,長春獲得了久違了的和平,“中央銀行”大樓回到了長春人民的手中。 解放以後,大樓迎來了他的第三次生命,也迎來了他的第三個稱呼——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市支行”,當年它的設計建造者們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在給長春打下屈辱烙印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這個承載著長春半個多世紀歷史的建築被定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成為了我們回顧歷史的最好紀念。一座帶有著濃郁殖民色彩的建築,在新中國的陽光普照下,開始了它全新的生命歷程。另附:由於規模宏大,造價高昂,日偽時期的中央銀行只建成了正面和人民大街一側翼,面向西安大路側翼未能建成,建國後,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無力續建,直道1983年,復建工程才啟動,四年之後,銀行大樓終於徹底竣工,這距它啟建時隔53年。

紙幣發行變化

1932年:1億5千萬元(第一次發行)

1936年:2億元以上

1937年:3億元以上

1938年:4億元以上

1939年:6億2千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