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母親的離世讓哈勒姆的生活墜入無盡的黑暗之中,儘管有時媽媽慈愛的形象會像顆孤星,給他帶來些光亮,可對繼母的懷疑卻如同一個巨大的黑洞時時都要將他吞噬。正值青春叛逆期的他行為越來越古怪,終日躲在一個“樹屋”里窺視周圍發生的一切:草木的變化、鄰居的生活,甚至朋友的偷情,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和記錄。而他最關注的,是繼母的一舉一動,他渴望找出母親真正的死因,或者說,是繼母謀殺母親的罪證。哈勒姆的日記被繼母發現了,兩人爭執之中,竟發生了不倫的關係,而哈勒姆也因此離開了家。
來到愛丁堡,哈勒姆感到茫然,終日孤零零的在屋頂上遊蕩。不經意間,他發現一個美麗的女人,長相酷似自己的母親。他不顧一切的追蹤她,發現她叫凱特,是一間酒店的人事主管。為了創造與凱特接觸的機會,哈勒姆應聘了酒店後廚的雜工,儘管工作又髒又累,可他卻因為能見到凱特而興致盎然。與此同時,他也使出了自己的窺探本領,在鐘樓里、屋頂上、天窗外、甚至潛入屋內“關注”凱特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凱特在與一個有婦之夫——酒店主管阿拉斯代爾偷情,並看到了男人離去後凱特的悲傷哭泣。哈勒姆的偷窺行徑被阿拉斯代爾發現了,可哈勒姆毫不示弱,表示要把偷情的事告訴給他的妻子和孩子。吃了啞巴虧的阿拉斯代爾為了報復哈勒姆,選擇在哈勒姆偷窺的時候,瘋狂的折磨凱特。
很快,到了哈勒姆18歲的生日,凱特與好友安迪一起為他慶祝。開懷暢飲後,哈勒姆被意亂情迷的凱特帶到了家中。面對凱特的誘惑,哈勒姆百般推脫,最終,慾火消散於兩人均勻的呼吸聲中。第二天,已是前台侍者的哈勒姆卻被一位神秘女房客叫到房中。在那裡,哈勒姆看到了如少女般羞澀的凱特,兩人延遲的激情以更猛烈的方式迸發出來。凱特決定告別第三者的生活,惱羞成怒的阿拉斯代爾揭穿了哈勒姆偷窺的“秘密”。可得知真相的凱特被哈勒姆思念母親的情緒感動,不僅原諒了這個“男孩子”,還穿上了哈勒姆母親的衣服,這讓飽嘗思母之苦的哈勒姆不禁失聲痛哭。晚上,他像一個男孩依偎著母親,靠著凱特,睡得格外香甜。
正在兩人開始幸福生活的時候,哈勒姆的父親與繼母找到了他。原來父親因生意失敗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希望哈勒姆同意轉讓房產以緩解危機。哈勒姆不同意,而繼母見到凱特後,一句“你和凱特做愛就像和你媽媽發生關係”的話嚴重激怒了這個青年。他潛回鄉間的莊園,綁架了繼母,並將她扔進了母親溺死的湖水中,嘴裡不斷咆哮著:“我恨你,我恨你。”理智戰勝了情感,哈勒姆最終又救起了繼母,而父親也說出了母親死亡的真相:他們的婚姻名存實亡,母親曾經多次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付出了很多努力的父親厭倦了這種無休止的折磨,終於在一天夜裡,在知道妻子服藥後漠視了妻子的投湖自盡。
解除了母親離世的心魔,哈勒姆又一次敲開了凱特的房門,可此時,凱特已經有了新的戀人。哈勒姆坦然輕鬆的告別了這段感情,他走在路上,仰望那些流浪過的屋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傑米·貝爾 | 哈勒姆 | |
索菲亞·邁爾斯 | 凱特 | |
塞倫·希德 | 尤利烏斯 | |
傑米·西弗斯 | 阿拉斯代爾 | |
Maurice Roëves | 雷蒙德 | |
艾文·布萊納 | 安迪 | |
克萊爾·弗蘭妮 | 維莉蒂 | |
Ruth Milne | 珍妮 | |
John Paul Lawler | 卡爾 | |
Lucy Holt | 露西 | |
Malcolm Shields | Kilt Man | |
John Comerford | Grumpy Glaswegian | |
Gerry Cleary | Grumpy Glaswegian | |
Stuart Hepburn | Police Inspector | |
Kirsty Shepheard | Alasdairs Wife | |
Adam Smith | Bar Customer |
職員表
製作人 | Tim Wellspring、Emma Zee |
原著 | 彼得·金科斯 |
導演 | 大衛·馬肯茲 |
副導演(助理) | Matthew Baker、Paul Bennett、Toby Hosking、Colin Kennedy、Morrissa Morris、Charlie Reed、Deborah Saban、Dave Tarvit |
編劇 | 大衛·馬肯茲、Ed Whitmore |
攝影 | Giles Nuttgens |
剪輯 | Colin Monie |
選角導演 | Kahleen Crawford、Desmond Hamilton |
藝術指導 | Caroline Grebbell |
美術設計 | Caroline Grebbell |
造型設計 | Tom Sayer、Konnie Daniel |
服裝設計 | Trisha Biggar |
視覺特效 | Perry Costello |
錄音 | Iain Anderson、Howard Halsall、Kahl Henderson、Douglas MacDougall、Matthew McKenzie、Thayna McLaughlin、Jamie Roden、Chris Sinclair、Peter Brill、Tony Cook |
劇務 | Kahleen Crawford、Desmond Hamilton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類型:原聲碟 創作者:Matt Biffa 發行時間:2007年8月20日 參考資料: | 1 Blue Boy-Orange Juice 2 Here On My Own-U.N.P.O.C. 3 Someone Else-King Creosote 4 Broken Bones-Sons& Daughters 5 Double Shadow-Junior Boys 6 If You Could Read Your Mind-Clinic 7 Battle At The Gates Of Dub 8 Lines Low To Frozen Ground-Hood 9 Hallam Foe Dandelion Blow-Franz Ferdinand 10 Tricycle-Psapp 11 Surf Song 12 Also In White 13 Salvese Quien Pueda-Juana Molina 14 They Nicknamed Me Evil-Cinema 15 I Hope That You Get What You Want-Woodbine 16 Ocean Song-Movietone |
幕後花絮
•電影中男主角所躲藏的飯店,是導演自己住過的飯店。
•導演跟傑米·貝爾因為戲變成好友,戲裡戲外都談戲,也因為太熟,所以拍片現場玩得太開心,笑場而經常NG。
•《在屋頂上流浪》預算只有三百萬英鎊,最難的部份就是樹屋,尤其是傑米·貝爾與克萊爾·弗蘭妮的在樹屋“接吻”的戲,在樹上搭小屋,空間小,用繩子將攝影機器拉上後,就站不下人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07年2月8日 | 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德國藝術院電影公會獎 | 《在屋頂上流浪》 | 獲獎 |
最佳電影音樂 | Matt Biffa | |||
金熊獎-最佳影片 | 《在屋頂上流浪》 | 提名 | ||
2007年11月29日 | 第10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 最佳導演 | 大衛·馬肯茲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 傑米·貝爾 | |||
最佳女主角 | 索菲婭·邁爾斯 | |||
最佳編劇 | 大衛·馬肯茲、 Ed Whitmore | |||
最佳技術貢獻獎—— 導演、編劇 | 大衛·馬肯茲 | |||
2008年1月15日 | 第80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獨立電影 | 《在屋頂上流浪》 | 獲獎 |
製作發行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瑞典 | 2007年1月8日 |
中國台灣 | 2007年1月17日(金馬影展) |
美國 | 2008年1月25日 |
荷蘭 | 2008年2月29日 |
以色列 | 2008年4月30日 |
匈牙利 | 2008年6月26日 |
韓國 | 2008年9月5日 |
影片評價
哈勒姆對繼母的偷窺是監視,是為了要找到她“犯罪的證據”,而對凱特的偷窺是一種觀察,是為了滿足對母親的思念和對情人的仰慕。影片用兩個細節很好的維護了哈勒姆的形象,一是哈勒姆對於朋友“偷歡”的破壞——他順著索道、從天而降的惡作劇表示他的窺探不是為了尋求刺激;二是酒後在凱特表達出性息之後,哈勒姆不惜自稱同性戀來加以拒絕,這表明他的生理欲望基本控制在理智之下,這也為影片結束時他把繼母扔進水裡又撈出來做好人物性格上的伏筆。
《在屋頂上流浪》令人血脈噴張的鏡頭很多。第一個層次,阿拉斯代爾與凱特的“性”,是生理上的性,完全是生理上的發泄;第二個層次,是情緒的宣洩,孤獨、痛哭、憤怒、恐懼、緊張都可能成為性的導火索;第三個層次,是愛的層次,影片中,哈勒姆與凱特酒店房間中的“交流”就是愛的表達,美麗純粹。
繼母、阿拉斯代爾、包括凱特都一度認為哈勒姆是偷窺者,而哈勒姆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坦白說明了很多。也正因為不被理解,他才“孤獨”、才“無所依”、才“在屋頂上流浪”。片中涉及的“戀母”情節,會被哈勒姆思念母親的真摯情感深深感動,面對身著母親衣服的凱特,他的眼淚表達了對母親的愛,而他種種怪異的行為也無非是要彌補那份缺失的母愛 。 (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