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子

側子

正文

側子
(《雷公炮炙論》)

異名

即子(《本經》),子(《說文》),萴(《太平御覽》)。

來源

為毛莨科植物烏頭子根之小者。植物形態詳"川烏頭"條。

性味

辛,熱,有毒。
①《吳普本草》:"神農、岐伯:有大毒。"
②《別錄》:"味辛,大熱,有大毒。"

功用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治風寒濕痹,筋骨攣急,腳氣,風疹。
①《雷公炮炙論》:"治風疹。"
②《別錄》:"主癰腫,風痹歷節,腰腳疼冷,寒熱鼠瘺,又墮胎。"
③陶弘景:"療腳氣。"
④《藥性論》:"治冷風,濕痹,大風,筋骨攣急。"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散。

宜忌

陰虛陽盛及孕婦忌服。
《吳普本草》:"畏、惡與附子同。"

選方

治腳氣久不消:側子一兩,切片,童便浸五日,去宿便,再換新便,和黑豆一契約煮,俟豆熟,取側於片,曬乾。每劑用側子一錢,木瓜五錢,當歸、川芎各一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名家論述

《本草匯言》:"側子散生附子旁側,體無定在,其氣熱劣而輕揚,專於發散四肢,充達皮毛,為治風之藥,多入癱瘓藥中,古方多不用,邇來醫家療腳氣有驗。"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