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廂車

偏廂車

偏廂車,明代名將孫承宗組建的車營所用的戰車,有偏廂車、輕車等其制式。

簡介

偏箱車 偏箱車

明代名將孫承宗組建的車營所用的戰車,有偏廂車、輕車等其制式。現在已無直接資料,但大致與在此之前使用過的相同。特別是戚繼光所用戰車,時代較近,可作研究參考。

關於偏廂車的記載

偏廂車。

明代宗在位的時候,郭登在大同曾經建造用於防守的偏廂車,轅長1.3丈,寬0.9丈,高0.75丈,廂用薄板,上置銃,編配10人使用,“出則左右相配,前後相接鉤環牽互,車載衣、糧、器械並鹿角”。

根據郭登奏摺的記載(上偏箱車式疏):

“大同地居邊塞。虜酋不時出沒。軍民艱於憔采。臣等輒出鄙見。模效古制。造為偏廂車。用以防護軍民其車轅長一丈三尺。前後橫轅闊九尺。高七尺五寸。廂用薄板。各留置銃之孔。輪軸如民間二樣輕車。其出則左右兩廂。次第聯絡。前後兩頭轅軫相依。各用鉤鐶。互相牽搭。繃布為幕。舒捲隨宜。每車上插小黃旗以壯軍威。仍載脫卸鹿角二。長一丈三尺。遇止離車十五步外。鉤連為外藩每車用神鎗二人。銅礟一人鎗手二人。強弓一人。牌手二人。長刀二人。通用甲士十人。無事則輪流推挽。有事則齊力防衛衣糧器械皆具車內。遇賊來攻。勢有可乘。則開壁出戰。勢或未便。則堅壁固守。外用常車。載大小各樣將軍銃。每方五座。共二十座。每座用推挽及藥匠十二人。共二百四十人其馬步官軍。或一千。或二千。以為出哨策應轉輸樵採之人。皆處闈中。又置一四輪車。高一丈二尺。別用木梯接高一丈五尺有奇。上列五色旗。視其方有賊以其方旗招呼。聽鼓而進。聞金而止。然必相度地形。斟酌進退。行如長蛇。首尾俱至。止為方域。四壁堅合守已制人。似為可用。”

之後成化、嘉靖、隆慶年間均造過偏廂車,隆慶三年(1569年),戚繼光在薊州曾造過偏廂車。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廂,每輛重600斤以上。因其車仿古之制,所以有一些缺點尚未克服,諸如車式太重、需要人馬太多、不宜涉險、不適用於進攻戰鬥等。

不久明軍守遼東廣寧(今遼寧省北鎮)時,魏學曾又作改進——每二輛中設拒馬槍一架,填塞間隙,車架上下用棉絮布帳圍之,可以防避矢石,車上載佛朗機兩挺,下置雷飛炮,快槍各六桿;每架拒馬槍上樹長槍12柄,下置雷飛炮,快槍各六桿,每車用卒二十五名。孫承宗車營所用偏廂車大致與之相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