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單位
:河南省豫西農作物品種展覽中心品種來源:[(C39×西北78(6)9-2)×(FR81-3×矮早781-4)]×矮早781-4
省級審定情況:2003年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
:弱春性,早熟,成熟期與對照豫麥18號相同。幼苗直立,分櫱力強,葉色濃綠,葉片寬短。株高75厘米,株型較緊湊,旗葉上沖,抗倒性較好。穗層較整齊,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粉質,外觀商品性好。分櫱成穗率高,畝穗數42萬穗,穗粒數28粒,千粒重44克。苗期長勢壯,耐寒性較好,耐後期高溫,灌漿快,熟相好。中至高抗條鏽病,中感紋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和葉鏽病。容重805克/升,粗蛋白含量13.8%,濕麵筋含量27.9%,沉降值18.7毫升,吸水率58.6%,麵團穩定時間1.5分鐘,最大抗延阻力65.5E.U,拉伸面積15.5平方厘米。產量表現
:2002年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水地晚播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3.4公斤,比對照豫麥18號增產10.4%(極顯著);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459.3公斤,比對照豫麥18號增產5.2%(顯著)。2003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0.1公斤,比對照豫麥18號增產9.5%。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為10月10~30日。播量:高水肥地每畝基本苗13~16萬株;中水肥地每畝基本苗14~18萬株,隨播期推遲適當增加播量。施足底肥,氮、磷、鉀科學搭配,澆好越冬水、返青水和灌漿水,注意防治葉鏽病、赤霉病和蚜蟲等病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