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劍鳴

先生求學期間,循規蹈矩,品學兼優。 先生講學,以循循善誘見長。 先生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是一個偉大的、“值得大寫的”人。

倪公邦明,字劍鳴,以字行,世稱劍鳴先生。

光緒壬辰(1892)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萬家垟(現北白象鎮)。詩書門第,家境殷實。父,家鼐公,業醫。庭訓有方,燕翼備至。“手足同懷共六人”,先生排行第三;弟兄怡怡,為鄉人稱道。外祖洪公,嘗指先生及其兩兄笑言:“汝等兄弟三人,白臉團團,當皆長壽!”長輩之厚望,何其殷切也。夫人張氏,賢惠、勤儉、幹練,總攬家務,長於理財。先生內顧無憂、外出有恃,福莫大矣。

1911年先生畢業於“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早年溫籍學者、政要,率皆就讀或畢業於此校;是當時溫州地區之最高學府,也是後來“浙江省立溫州中學”(民國)、“溫州市第一中學”(解放後)之前身。先生求學期間,循規蹈矩,品學兼優。畢業多年,校長劉公紹寬猶記其名。

翌年,父亡。時值民國初造,局勢動盪多變。先生深知,兄弟眾多,祖產不足恃;乃奮發自勵,上下求索。諸如習醫(祖上素業)、從政(時髦新途),皆曾嘗試,終因或非所願或難適應而放棄。抗塵走俗,自是不齒;獨闖世界,談何容易。從而初嘗創業自立之艱辛,亦逐漸養成一生儉僕、勤謹、奮進之品格。長兄嘗喟然嘆曰:“三弟持家治校,終生勞碌。論奮鬥圖強,我弗如也。”

1915年,受聘於“樂清縣立第三高等國小校”(柳市國小),任教長達三十年之久。其間,兩度出任校長(含女校),並短期兼職家鄉“求益國小”。先生任柳小校長前後,適逢抗日戰爭多事之秋,教學、生活均極顛連困頓。先生肩負重任,稍無懈怠。1945年轉任“樂清縣立師範學校”教職。學校經費困難,教師紛紛離職他就,四年內校長三易其人。面對“嗷嗷待哺”的學生,先生心無旁騖,堅持崗位。1949年樂師停辦,先生不願片時賦閒家居,乃奔赴他鄉為人西席,直至病逝。先生治校、教書之原則與特點是,厲行節儉、言傳身教。所教課程涉及算術、代數、國文、英語、地理等多科。先生舊學底子深厚,新學知識豐富,文理兼通。人稱“全才教師”。“人競天擇”,先生終於找到了充分發揮其智慧、才幹的“終生道路”­——教書育人。

先生講學,以循循善誘見長。在課堂上,既聽不到抑揚頓挫之鏗鏘聲調,亦未顯示口若懸河之辯才,先生以其特有的平穩語氣,條分縷析,娓娓道來,把莘莘學子引入知識化境。早年學生朱麟撰文回憶“啟蒙恩師”,言及每於遊覽國外名城(如紐約)、或食用海味特產(如白令海峽大蟹)之際,猶能記起六十多年前先生上地理課的情景。

先生性格淡雅,自奉殊廉。寢室陳設簡樸,一桌一椅一床外,別無長物。無論祁寒酷暑,或伏案備課批改作業、或坐臥休憩閒吟,皆怡然自得。假期居家,每每邊灑掃、邊吟喔;間或口授子女古詩。次女蓴卿在八十高齡之年尚能記誦慈父當年教給她的一首富有生活情趣、題為《懶貓》的七律:“……花蔭滿地閒追蝶,溪水當門食有魚……”先生寫得一手蠅頭端楷,偶有所感,輒賦詩寄懷、揮毫成章。可惜詩文墨寶,現已蕩然無存。唯幸留“竹影穿簾入,書聲排闥來”一聯,表達了先生“教書生涯”自適和欣賞的心情,顯示了與“勤於職守”相映成趣的另一側面­——“清雅悠閒”。

先生視校如家、愛生如子,對出身清寒者,更是照拂有加。學生因故未能及時歸校,先生親自深夜查房探詢;與學生共席進餐,新菜上桌,總是最後動筷;關愛一如舐犢。農家子弟南偉然撰文懷念“倪校長”,飽含感激之情地述說,在他插班入學時被從寬錄取,學業稍有長進後即受及時獎掖,待全縣會考取得好名次時還親手授予獎品。

當年國小校長(有時由鎮長兼任)是鎮上的頭面人物,高高在上一臉威嚴者大有人在。先生則謙和寬厚、平等待人,無論師生工友,見麵點頭、相逢讓路。人們稱頌“倪公是好人、好先生”;但不是所謂的“好好先生”,而是一位認真不苟的嚴師。他不輕易責備後輩,常以身教方式達嚴格要求之目的。可以說,全校上下人眾,無人怕他,無人不尊敬他。

渾金璞玉,初交難識真面。先生深層的精神世界和本質,是進取、正義、堅毅的;而比較表層的外顯形象,時或與此稍有牴牾。諸如:

貌似羸弱;在單槓架上卻是動作矯健、姿勢標準。

平素布履藍衫、瓜皮黑帽,絕類“前清遺老”;而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女校獨立建制時擔任校長、男女同校時擔任女部主任,豈不可具“抗流俗、開風氣”的新派精神。

不僅兢兢業業閉門講課,目不窺園;還沿村挨戶為學校勸募資金。真情所至,士紳慨然援手,並引起“十母捐田”、多家解囊的“連鎖反應”。

看起來埋頭教育業務,不問外事;而在國家危難之際,敢於挺身而出,支持並參與愛國師生的抗日活動;為保障人身安全、保護校產,不辭勞累地奔波周旋於政府軍警各方之間,維持著基本正常的教學秩序。何等正氣凜然,何等堅忍不拔!對於一個謙謙儒者,洵屬可貴。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1951年秋,先生悄然辭世。人世滄桑,不掩黃金之熠熠光芒。經過整整半個世紀,2001年,柳市國小“百年校慶”,出《紀念文集》,重立紀念碑,對先生的道德文章和突出貢獻再次給予高度評價。眾多門牆舊桃李,已成各界精英,遍布全球,對先師當年的諄諄教誨,仍然記憶猶新,拳拳服膺,永誌不忘。

先生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是一個偉大的、“值得大寫的”人。在其平凡的外表後面,蘊蓄著偉大的精神力量。

先生似乎並無“振臂一呼,群雄尾隨”之魄力,但卻具備“以人格力量感人服人”之品德。

惜乎,哲人不壽!燭淚已然流盡,而遺輝長留、光耀天壤。

梓鄉勒石百年功,一領青氈兩袖風。

孔子文章顏子命,桃紅李白遍寰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