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分工

個別分工

是指企業內部的分工,就是企業內部在勞動過程中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

簡介

是指企業內部的分工,就是企業內部在勞動過程中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

個別分工個別分工

來源

斯卡爾培克、馬克思將分工劃為三種: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個別分工(馬克思1975:389-394)。個別分工就是組織內部的分工,前兩種分工都屬於社會分工。在社會分工中,每個人所生產的只是一種中間產品。使這些獨立勞動發生聯繫的,是各自的產品都作為商品而存在[8] 。在工場分工中,局部工人不生產商品。社會內部的分工以不同勞動部門的買賣為媒介,工場內各局部勞動之間的聯繫,以不同的勞動力出賣給同一個資本家,而這個資本家把它們作為一個結合勞動力來使用為媒介。工場分工以生產資料積聚在一個資本家手中為前提;社會分工則以生產資料分散在許多互不依賴的商品生產者中間為前提。工場分工以資本家對人的絕對權威為前提,人只是資本家所占有的總機構的部分;社會分工則使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互相對立,只承認市場競爭的權威。社會內部的分工與工場內部的分工,不僅有程度上的差別而且有本質的不同。

相關資料

亞當·斯密:論分工
第一章論分工
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為使讀者易於理解社會一般業務分工所產生的結果,我現在來討論個別製造業分工狀況。一般人認為,分工最完全的製造業,乃是一些極不重要的製造業。不重要製造業的分工,實際上並不比重要製造業的分工更為周密。但是,目的在於供給少數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製造業,所雇用的勞動者人數,必然不多,而從事各部門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廠內,使觀察者能一覽無遺。反之,那些大製造業,要供給大多數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門都雇有許許多多勞動者,要把這許許多多勞動者集合在一個廠內,勢不可能。我們要同時看見一個部門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象這種大製造業的工作,儘管實際上比小製造業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為這種劃分不能象小製造業的劃分那么明顯,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針製造業是極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喚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來作為例子。一個勞動者,如果對於這職業(分工的結果,使扣針的製造成為一種專門職業)沒有受過相當訓練,又不知怎樣使用這職業上的機械(使這種機械有發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結果),那末縱使竭力工作,也許一天也製造不出一枚扣針,要做二十枚,當然是決不可能了。但按照現在經營的方法,不但這種作業全部已經成為專門職業,而且這種職業分成若干部門,其中有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職業。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裝圓頭,塗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職業。這樣,扣針的製造分為十八種操作。有些工廠,這十八種操作,分由十八個專門工人擔任。固然,有時一人也兼任二三門。我見過一個這種小工廠,只雇用十個工人,因此在這一個工廠中,有幾個工人擔任二三種操作。象這樣一個小工廠的工人,雖很窮困,他們的必要機械設備,雖很簡陋,但他們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針十二磅。從每磅中等針有四千枚計,這十個工人每日就可成針四萬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針四千八百枚。如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不專習一種特殊業務,那末,他們不論是誰,絕對不能一日製造二十枚針,說不定一天連一枚針也製造不出來。他們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適當分工合作而製成的數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連這數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製造不出來。
就其他各種工藝及製造業說,雖有許多不能作這樣細密的分工,共操作也不能變得這樣簡單,但分工的效果總是一樣的。凡能採用分工制的工藝,一經採用分工制,便相應地增進勞動的生產力。各種行業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由於分工有這種好處。一個國家的產業與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程度如果是極高的,則其各種行業的分工一般也都達到極高的程度。未開化社會中一人獨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一般都成為幾個人分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農民一般只是農民,製造者只是製造者。而且,生產一種完全製造品所必要的勞動,也往往分由許多勞動者擔任。試以麻織業和毛織業為例,從亞麻及羊毛的生產到麻布的漂白和燙平或呢絨的染色和最後一道加工,各部門所使用的不同技藝是那么多啊!農業由於它的性質,不能有象製造業那樣細密的分工,各種工作,不能象製造業那樣判然分立。木匠的職業與鐵匠的職業,通常是截然分開的,但畜牧者的業務與種稻者的業務,不能象前者那樣完全分開。紡工和織工,幾乎都是各別的兩個人,但鋤耕、耙掘、播種和收割,卻常由一人兼任。農業上種種勞動,隨季節推移而巡迴,要指定一個人只從事一種勞動,事實上絕不可能。所以,農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總跟不上製造業上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的主要原因,也許就是農業不能採用完全的分工制度。現在最富裕的國家,固然在農業和製造業上都優於鄰國,但製造業方面的優越程度,必定大於農業方面的優越程度。富國的土地,一般都耕耘得較好,投在土地上的勞動與費用也比較多,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照土地面積與肥沃的比例來說也較多;但是,這樣較大的生產量,很少在比例上大大超過所花的較大勞動量和費用。在農業方面,富國勞動生產力未必都比貧國勞動生產力大得多,至少不象製造業方面一般情況那樣大得多。所以,如果品質同樣優良,富國小麥在市場上的售價,未必都比貧國低廉。就富裕和進步的程度說,法國遠勝於波蘭,但波蘭小麥的價格,與品質同樣優良的法國小麥同樣低廉。與英格蘭比較,論富裕,論進步,法國可能要遜一籌,但法國產麥省出產的小麥,其品質之憂良完全和英格蘭小麥相同,而且在大多數年頭,兩者的價格也大致相同。可是,英格蘭的麥田耕種得比法國好,而法國的麥田,據說耕種得比波蘭好得多。貧國的耕作,儘管不及富國,但貧國生產的小麥,在品質優良及售價低廉方面,卻能在相當程度上與富國競爭。但是,貧國在製造業上不能和富國競爭;至少在富國土壤氣候位置適宜於這類製造業的場合,貧國不能和富國競爭。法國綢所以比英國綢又好又便宜,就是因為織綢業,至少在今日原絲進口稅很高的條件下,更適合於法國氣候,而不十分適合於英國氣候。但英國的鐵器和粗毛織物,卻遠勝於法國,而且品質同樣優良的英國貨品,在價格上比法國低廉得多。據說,波蘭除了少數立國所需的粗糙家庭製造業外,幾乎沒有什麼製造業。
有了分工,同數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的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