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簡介
歐洲的修道士似乎與釀酒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開法國葡萄酒之先河的是修道士,而比利時啤酒中相當重要的流派----“修道院啤酒”也是修道士們的傑作。修道院啤酒又分為真正由修道士親身參與釀製的Trappist Beer(特拉比斯特啤酒),和授權非修道院酒廠製作的Abbey Beer(阿貝啤酒)。
歷史
公元1664年,法國的La Trappe修道院放寬了修道士修行時的戒律,允許在齋戒日以喝富含高營養成分的啤酒代替食物充飢,但啤酒必須由修道院內的修道士自行手工釀造,因為修道士必須用自身的勞動換取賴以生存的食物。之後這項規定傳遍了整個歐洲,許許多多修道院都開始效仿自釀啤酒,因為這樣即保證了修道士清苦修行的決心,也向參與彌撒的客人展示出了他們的殷勤好客,一時間修道院啤酒的美名傳遍了歐洲,各地都有富含了當時時代特徵和社會特點的不同風味的修道院啤酒。一直到法國革命和世界大戰,修道院啤酒才日漸衰落,最後幾乎瀕臨滅絕,不同修道院那些不同風格的啤酒配方也幾近失傳了。
分類標準
Trappist Beer
Trappist Beer又譯為特拉普或特拉普斯特,為真正的 修道院啤酒。
Trappist Beer是在修道院內由僧侶進行釀造的啤酒,並有以下三個特點:
1.啤酒廠要在修道院內;
2.院內的僧侶必須在酒廠的生產和策略上發揮作用;
3.銷售啤酒所得的利潤必須用於支持修道院和社會活動。
生產這些啤酒的修道院皆為國際Trappist協會(The International Trappist Association, ITA)成員 。只有真正的Trappist的修道院所出產的,並經過了ITA認證的啤酒才是真正的修道院啤酒。
條件苛刻,所以到目前為止只有11家修道院符合資格,其中有6家在比利時、2家在荷蘭,澳大利亞、美國、義大利各1家。
修道院啤酒是作為啤酒產區的限定:它說明了啤酒來自哪裡,而不是一個啤酒風格的代名詞。除了大多數為上發酵以外,各家修道院所出產的啤酒風格不盡相同。
Trappist彼此的共同點是:採用上層發酵法、高酒精濃度、經過2到3次瓶內發酵、全程手工製作。從表面看,啤酒只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天然飲品,它含有四種基本成分:麥芽、啤酒花、水和酵母,但卻能配製出千變萬化的組合。對於Trappist啤酒而言,這些基本的成分尤其要嚴格選擇。
在釀造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選取最好的穀物(如大麥等),然後要將穀物充分碾碎,以能完全萃取出其中的糖分,但須注意的是,穀物若被碾成了麵粉,所製成的麥芽汁就無效了。其次應該選擇合適品種的啤酒花,它必須是新鮮的,並且具備與所釀造的啤酒相一致的苦味度、風味和香味。再次酵母必須是鮮活的、未被污染的,與所釀啤酒的風味特徵相匹配,因為酵母品種對最終啤酒的風味和特徵影響極大。在整個製造麥芽汁、添加啤酒花和發酵的過程中,所用的水必須有合適的PH值、純度和精確的金屬離子平衡值。
Abbey Beer
準確地說,Abbey Beer(阿貝啤酒)應稱為修道院風格啤酒(Bières d’Abbaye 或者 Abdijbier) 。1997年國際修道院協會正式命名了修道院啤酒之後,"修道院風格啤酒"就被用來定義那些和修道院啤酒風格或情況相近的啤酒。換言之,修道院啤酒包括:
由非特拉普修道院釀造——比如聖本篤修會;
在現存修道院的商業安排下由商業啤酒廠生產;
由商業啤酒廠生產,但冠以已經不存在的或是虛構的修道院名稱;
由商業啤酒廠生產,只給出一個含糊的修道院品牌,而不涉及特定的修道院。
在 1999年,比利時釀酒商聯盟引入了"比利時修道院風格啤酒"的認證,標示那些由現有的或廢棄的修道院授權釀造的啤酒,區別於那些使用帶有宗教暗示的品牌,比如使用當地聖徒名稱的啤酒。該認證要求修道院控制商業運作的某些方面,一定比例的利潤必須流入修道院或其指定的慈善機構。除特拉普修道院以外的其他宗教組織也包括在內。
修道院風格啤酒雖然沒有嚴格的分類規定,但大多數傾向於涵蓋最知名最獨特的修道院啤酒風格,如黑啤酒(或比利時棕色啤酒,又名雙料啤酒)、烈性淡色艾爾或稱三料啤酒,以及金啤酒。現代修道院風格啤酒廠的規模不等,其中有國際巨頭,也有小型釀酒廠。
Abbey Beer雖然沒有Trappist那么特色十足,但是其中也有上好佳釀,比利時境內約有70多間修道院授權生產啤酒,依酒精濃度可以分成Single、Double與Triple,比較能表現出Abbey Beer強調重口感的特色的應該是Double與Triple。Double顏色暗沉,散發朱古力與成熟水果的香味,適合與口感厚重如羊排等搭配。Triple酒精濃度在8%~10%,是Abbey Beer酒廠生產最多的等級,較高的酒精含量有助於內含香味的平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