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相傳遠古部落首領少昊有兒子名修,曾在高辛氏帝嚳時擔任玄冥師,掌管天下水利事宜。他的子孫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歷史上形成臨川等郡望。名人有:漢代校尉修炳,晉代典書令修肅等。
據王大良編著的《當代百家姓》一書記載:修姓相傳是遠古部落首領少昊的後代,直接得姓祖先即少昊的兒子修。史稱他在高辛氏帝嚳時擔任玄冥師,掌管天下水利事宜。後來,其子孫以修為姓氏。
少昊是黃帝和嫘祖所生的兒子,黃帝的繼承者,在位84年,建都於山東曲阜。少昊崇尚金色,訂立了黃金制度,稱為金天氏。
修氏與張姓也有親緣關係,張姓形成於黃帝的兒子揮。
書中還稱,據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統計,修姓人口數量在全國居第311位,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統計,修姓居351位。
關於少昊氏
修姓的起源與少昊氏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有必要把少昊氏的有關資料綜合介紹一下。見之於辭書,報刊關於少昊的資料有以下幾種。
1《史記》:黃帝生玄囂;玄囂生顓頊(即高陽氏)與蟜極;蟜極生帝嚳(即高辛氏)與脩、熙;帝嚳生少昊。
這裡把少昊說成是黃帝第五代孫。少昊父親為帝嚳。
2《辭海》:少皞,一作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族首領。名摯(一作質),一說號金天氏。東夷以鳥為圖騰,相傳他們曾以鳥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春秋時的郯國即其後代。
郯國所在地即今天山東省的郯城所在地。
3《中國歷代名人辭典》(南京大學歷史系編):少昊,又作少皋。號金天氏。以鳥為圖騰,活動在奄(今山東曲阜)一帶。下分24支,分布於山東半島大部地區。春秋末年郯子朝魯,提及“少昊氏以鳥為官名。”
4 天津《今晚報》2002年12月《百家姓》專欄,談到少昊時說:少昊為黃帝的兒子。少昊統治天下用金屬做標誌,所以少昊有“金天氏”之稱呼。傳說少昊登上帝位時。金鳳鳥飛來,人們以為吉祥。於是他的部落就以鳳鳥為圖騰。旗上畫有金鳳。少昊的後代也有以金為姓者。但《今晚報》2003年2月24日又載文說:少昊本為高辛氏,是帝嚳的兒子(此說與《史記》同),名摯,因以金王,所以號金天氏,又因住在桑窮,且在那裡登上帝位,所以又號桑窮氏。
5 山東省海陽縣誌根據修姓老譜記載:古代東夷首領少昊(通少皋)有重、該、修、熙四個叔父,少昊賜其三叔“修”以名為姓。
6《山海經·大荒東經·少昊之國》中說:東海東邊大荒地有個巨大的深谷,那是少昊建國的地方。少昊曾在這裡養育過顓頊帝,也就在這裡把顓頊帝小時候練習的琴瑟扔掉。這兒有座山,名叫甘山,是甘水的發源地。甘水流出山澗後便匯入甘淵。
7《山海經·山經·長留山》又說:由積石山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長留山。西方之神少昊(又稱白帝)住在此山。這座山上的獸都長有彩色的尾巴,鳥類都長著五顏六色的腦袋。山上有很多有花紋的玉石。這山實際上是員神磈氏的宮殿。員神是主管日落時向東方反照晚霞情況的神。
8 電腦網路中有人說少昊的陵墓在山東曲阜,為金字塔形,因此少昊又稱“金天氏”。
綜合以上材料分析,少昊為古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可以肯定。當時他的活動地區在山東江蘇河南安徽一帶。當時這一帶地方相對於中原地區。對這一帶的人民稱為東夷,並且東夷共分24支。少昊以鳥為圖騰,東夷民族也均以鳥為圖騰,少昊並以鳥命名他的下屬官員。少昊的主要活動地在曲阜和郯城一帶,死後葬在曲阜。他的後人中有一支姓修的,且少昊與黃帝、帝嚳、顓頊血緣關係密切。
關於修姓起源的種種說法
(一)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譜諜學研究學會李吉同志說:(該同志是專門研究蒐集譜牒的專家,出版了多種專著)修姓來源有三支。一支為滿清入關後,原滿族“休佳氏”改為漢姓“修”。二支為自古代少昊氏,少昊氏其子修文為帝嚳時的玄冥師,其後人以修為姓。(註:玄冥,古代人稱雨神、水神為玄冥。玄冥師,即為管水利與氣候的官員。)又說,熙為修之輔佐。(註:即熙協助修管理水的問題)修與熙的後人皆姓修。第三支,出自“己姓”。高陽氏之後有“脩及熙”(註:高揚氏即歂頊)脩為帝嚳的掌水官,號玄冥氏。脩、熙後人皆為脩姓。(二)《左傳》一書上說:“少昊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修及熙為玄冥……’”
(三)《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中說:“修氏,《英賢傳》曰:‘出自少昊氏子修,為帝嚳玄冥師,掌水官,其後氏為焉’。”
(四)《淮南子·修務訓》一書中說:“有封浠、脩蛇,又作修蛇,則修蛇部落與修魚、修羊、修氏部落一樣系修部落的分支。”
(五)《史記》一書中說:“秦國的祖先姓贏,其後代分封各地,一封國的名字為姓氏。其中有‘修魚氏’。”
(六)福建長汀修姓譜書上說:修姓“系出自天水玄冥之佐為修氏。”
(七)台灣出版的《姓氏大辭典》中說:“修氏為炎帝的後代。”
(八)2006年在修姓網站上作者修楊標說:“廬陵以前的世系圖,其中有‘修氏出自天水,元冥之助為修氏’。”說法與福建長汀譜書相同。
對以上八種材料的分析
(一)先把與少昊氏的血統搞清楚。按《史記》及《辭海》的說法少昊氏的血統從皇帝算起是:皇帝、玄囂:①歂頊(即高陽氏)②蟜極:生帝嚳,帝嚳生子少昊,還生有另四個兒子名為:該、重、修、熙。這四位也是少昊的四位叔叔。(二)關於“玄冥師”。玄冥師即掌水之官員。一種材料說少昊的兒子修文為帝嚳時的玄冥師。有一種材料說,高陽氏(即歂頊)之後有“脩及熙”脩為帝嚳(即高辛氏)的掌水官(即玄冥師)。帝嚳當時為帝,他生一子少昊,少昊兒子修文為帝嚳的玄冥師,即為其爺爺當管水官。帝嚳還有四個兄弟,即該、重、修、熙,修和熙也是玄冥師,熙為修的助手。這就是二個少昊的叔叔即少昊的兒子都是玄冥師。
這樣看來,帝嚳為帝時有三個人為他的玄冥師,一個是帝嚳的孫子修文(少昊之子)。另二位是帝嚳的兄弟修和熙。看來當時水的問題是個大問題,後來才出了大禹治水。
(三)關於有關古籍中說的修蛇、修魚、修羊等部落其後代均為修姓。也可能是修姓的一個來源。
(四)關於長汀、廬陵兩地譜書上說的“修氏出自天水,元冥之助為修氏”與“出自天水玄冥之佐為修氏”這兩本譜書上說的是一回事,意思是說:修姓出自管理雨水額玄冥師的助手,而玄冥師修的助手就是熙。熙的後代也姓修。“玄冥”與“元冥”相同。清朝為避清聖祖玄燁之諱,一律把玄該成元。清朝修譜時即會把玄字改成元字。“天水”可能指的不是今天的天水市,因從漢朝才設天水郡。“天水”可能指天然之水即雨水。“天水”也可能因此得名。
(五)關於說修姓出自炎帝的後代,此說甚少,只台灣《姓氏大辭典》一家說。不過炎帝又稱神農氏,正是古代中國農牧漁業大發展時期。書稱炎帝姓姜在今山東曲阜一代建都。與少昊氏活動地方相同。炎帝後代有的分支部落轉為修姓也有可能。總之,修姓可能不只是來自少昊氏。
(六)關於滿族修姓。滿族修姓歷史較短,來源也十分清楚,是滿族原休佳氏改為修姓。北京市一帶長見滿族修姓。
綜合以上材料,漢族修姓來自少昊氏證據最多,可靠性最大。具體說來,可集中在少昊兒子修文與少昊兩個叔叔修與熙上。他們都是帝嚳的管水之官員。另外修姓有來自以修字為稱呼的別的部落也有可能。古漢語“修”字有治理的意思。修魚、修羊有治理、管理魚羊或者是以捕魚、牧羊為生的部落的意思。後來這些部落就轉化為修姓或修魚、修羊的複姓,也有可能。
關於脩與修
(一)《千家姓》說“脩”為複姓。脩與修異,修為另姓,修為單姓。(二)《姓觿》說,修羊為複姓。例如修羊公(見《列仙傳》)
(三)大多數辭書上皆說修與脩同,通用。
(四)陝西省社科院家譜研究中心的李吉教授說:脩與修本為一姓,有時通用。但今日脩與修各為一姓,有時也認同宗,實際上應為一姓。並說修姓主要分布在今之北京市和四川成都。
綜合以上說法,可以說脩與修本為一姓。脩與修在辭書上都說可通用。之所以現在有區別,只是歷史上用字的習慣罷了。
修姓主要集中地與分布
目前修姓主要集中地有幾個地方:1、山東2、福建 3、四川,4、安徽。但從總的來說有幾個說法,1、天水一說:應該是4000多年前少昊起有了修姓。2、成都一說:有很多宗親都有傳說山東一脈來自四川成都。從現在搜尋到的材料看,修姓人氏聚居地人數較多的有以下一些地區。
(一)安徽毫州地區。距毫州四十華里的三官、油河、古城等地區以修姓冠名的村莊有修小莊、修樓、修老家、修常莊、修板橋、修竹園等。修姓人士約有四五千人。此地的修姓人士據他們說是古時由山東曲阜遷來的。也許他們是少昊氏發源地的修姓後代。另外安徽蚌埠市郊也有修姓村莊。
(二)江西廬陵及臨川修姓。臨川即今天江西的撫州市,廬陵即今天的江西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廬陵修姓歷史悠久,據網上修楊標所述,該地區修姓,一世祖先名叫修琛,三世修羊公(漢朝景帝時人)傳至七世為修炳(漢屯騎校尉)《歷史名人辭典》上有修炳。又傳至31世有名叫修彝(字敘倫)的人,在宋朝時南渡任福建南平府通判,後來避亂就長居於此。南平府即今天之福建南平市。又傳至37世有叫修邦傑的,世居江西廬陵,元朝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去福建長汀任教授,居清泰里和田村落戶於此。
江西臨川修氏以漢朝的修炳為鼻祖,那么臨川修姓也是來自江西廬陵修氏了。
(三)江蘇盱眙縣有三個村子叫修莊
(四)河北省臨西縣有幾個村子都是修姓人氏。此外河北省深州市、黃驊市、景縣等地均有修姓村莊。
(五)天津市前幾年人口統計修姓人氏約500多人。但天津市的武清縣、靜海縣、北郊區等均有名叫修家莊的村子。
(六)山東修姓:不知修姓發源地的山東曲阜、郯城等地修姓現今分布如何。但山東修姓分布較廣。膠東修姓有海陽市之東村;萊陽市的上蒲格莊、止鳳村;龍口市的修家村(即歷史上的黃縣東營村);萊州市的柞村、林疃河村、梁郭鎮的修家溝;青島市的即墨、諸城;此外單縣、臨沂、棗莊、萊蕪等地均有修姓居住。單縣包村修姓說,於明初來自浙江鄞縣,朱元璋封戰死諸將後人,修用因此而落戶於濟寧,其後人遷單縣。
(七)東北的修姓大多是清末來自關內特別是山東的膠東等,分布較廣、遼寧、吉林、黑龍江均有修姓人氏聚居的村莊。
(八)修姓還廣泛分布於台灣,四川的成都、重慶市、中江縣;雲南的江河、河南的開封,山西的陽泉,內蒙的烏海,湖北的利川,廣西的荔浦,浙江的衢州,湖南的漢壽縣,河北省的黃驊市、深州市、臨西縣、景縣等地。幾乎全國每一個省市都有修姓人氏。現代人口流動頻繁廣泛,甚至世界各大洲也有修姓人氏。
(九)脩姓人氏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成都。滿族修姓主要分布在北京及東北。
關於黃縣石良鎮修家村的譜系
(一)修氏遷黃一世:修旺(二)傳至七世黃縣修家村有三人自黃縣到了萊陽縣,他們是:修自清、修自香、修自禮。萊陽縣這三位修姓祖先傳到11世,其中有修順、修敬、修延、修碩弟兄五個來到了萊陽東北鄉的上蒲格莊,此時大約為清朝順治年間。後來大哥修順去了緒家疃,老三修德無子,老年時遷往萊陽的龍旺莊女兒處。老四修延,遷往萊陽城東的中旺村。後代頗多,剩下老二修敬,老五修碩在上蒲格莊留了下來,繁衍至今上蒲格莊已有200餘戶修姓。
(三)從修旺一世算起,並沒有規定下修姓世系用字規定。
到了清道光七年正月(公元1827年)上蒲格莊修姓有三位代表赴黃縣東瑩(現名龍口市石良鎮修家村)祭祖認宗。經過考證,證明萊陽縣上蒲格莊修氏與黃縣東瑩修氏同宗,是從東瑩遷出的。並寫了文字證明。同時他們還共同議定了十個字,作為共同的世系統一使用。這十個字是:“人思先祖德,善述振家聲。”後來又共同修改為“人思先世德,善述振宗聲。”並共同確定下來,從十七世開始使用“人”字。
到1946年,黃縣東瑩修姓的修人棟又在“人思先世德,善述振宗聲。”之後議定了四十個字作為黃縣修姓後代共同使用。這四十個字是:
學好能增福,賢良相紀生。
作為有大志,發達立鴻功。
安樂可常保,和平恆獻明。
敬義文智林,興順永魁元。
以上四十個字可用千年。只要按此順序起名字的人,便可知道自己是山東黃縣東瑩修氏的第幾代子孫了。
關於安徽亳州地區的家譜系
十個字是:“尊鳳良月功,中孝傳家寶”,是由修常莊在祭祖時續的家譜系,到目前為止,修老家,修小莊,修樓,輩分最高的為鳳字輩,輩分最小的已為寶字輩。推論
跟據以上說法作出以下推論(一家之言,供大家商討):假設最早的修姓起源於天水(4000年前),那么我們的祖先很可能是遊牧民族,而遊牧民族有個特點就是,不斷地遷移,而且多以河流、草原為遷移方向,所以如果是這樣,有幾個可以遷移的方向:
1、沿渭河遷移,徒經現在的陝西、河南、山東,在這點上,版主方明的說法可能可以印證(其祖先來自陝西)
2、沿岷江(岷山)進入四川盆地(成都)
3、沿川西高原進入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四川重慶(達州)一帶的修姓也許就是從貴州一支分出的
我的祖上傳說就是從雲南到的山東,也許就是這樣到的雲南。
以上只是從地理條件和以遊牧民族特點推論,但歷史上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比如說受迫害、天災、做官等等,我個人認為,現在山東的修姓也許有幾個可能,一個就是上面說的第一種可能,再就是從其他地方來的,如成都、雲南等。另外,還有一種可能的遷移路線,就是沿黃河,經內蒙古的河套平原繞行至現在的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