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當時,俞元縣是個大縣,轄地為今天的澄江、江川、紅塔區等地。在公元6世紀以前的史書上都有俞元縣的記載,到了唐以後就沒有記載了。是因為廢縣不記載,還是因為縣城突然消失不再記載?無論是哪種原因,一個大縣的縣城在史書上總要有一點兒蛛絲馬跡的。可是,找不到。俞元古城的消失,成了千古之謎。
俞元古城在哪兒?對此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俞元古城在今江川境內;俞元古城在今澂江縣的舊城;俞元古城在撫仙湖水下。
過去,史學家都認為俞元古城是在今澂江縣境內,說不在澄江境內的是新提出來的觀點。在澄江境內的依據有:
《漢書·地理志》說:益州郡俞元縣“池在南,橋水所出,東至毋單入溫,行千九百里。”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說:“溫水又東東南,逕牂牁之毋單縣……水上承俞元之南池。縣治龍池洲,周四十七里,名河水。”
史書記載
史書上記載的池,就是指撫仙湖。古時候,撫仙湖也叫過大池,毋單是指華寧縣,溫水是指今南盤江。由此可以這樣理解;俞元是在撫仙湖的北岸,撫仙湖是橋水的發源地,湖水流入南盤江。行千九百里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表示撫仙湖裡的水匯入南盤江後,流向很遠的地方去了。“縣治龍池洲”的“洲”是指有水的地方或者是水裡的一個小島之類的地方。至於“周四十七里”的理解就較為困難一些。可以理解為縣城周長四十七里,但那時的城市又沒有這么大的面積。也可以理解為該縣管轄的地盤,四周都是四十七里遠。不過,那時的里是以步為單位的。
無論“池在南”或者“縣治龍池洲”,都說明俞元縣城是在有水的地方。
澄江歷史上有記載的城只有今天的舊城和鳳麓鎮兩處。據清道光《澄江府志》載:“知府署舊在繡球山。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於金蓮山。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知府溫廉遷於半山。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知府童璽改建陽晡山麓……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知府周朝復遷金蓮山。隆慶五年(公元1570年)知府徐可久改遷府治(今鳳麓鎮)。”
今澂江縣的舊城是什麼時候開始成為澄江府及河陽縣治地,史書上沒有記載,無法考證。但推測很可能是公元760年,南詔國在澄江設河陽郡開始的。那么,在設河陽郡以前的200多年時間裡,俞元縣消失了,為什麼?至今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