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的人

榮享布克獎,諾貝爾文學獎雙料讚譽 “南非的良心”戈迪默, 以熱切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南非種族歧視環境下的人與社會,西方評論界認為媲美維吉尼亞伍爾芙、曼德拉、蘇珊桑塔格、庫切、莫言等推崇備至。

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了白人實業家梅林在自己農莊裡和黑人僱工表面溫和有禮的接觸實質上等級分明、主僕無形中較勁的故事,穿插講述了梅林的婚姻、情感和人際經歷。然而小說的魅力又不僅僅在這故事之內,而是那種讀後令人意猶未盡、引發無限遐想的是蘊含——展示和探討了所有人或多或少熟悉和渴望說清楚、道明白的關於優越、尊嚴、自由、愛戀、平衡、欲望、生存等問題的微妙心理。
西方評論者把戈迪默的小說歸入英語小說的主流,認為她的作品中多有意識流手法和內心獨白。對此,戈迪默予以承認,她認為“我們所有今日寫作的人都深受喬伊斯的影響,深受普魯斯特的影響。沒有普魯斯特、喬伊斯,還有托馬斯曼,我們會在何方?”在藝術上,《保守的人》就是這樣一部將寫實與意識流、內心獨白完美融合的作品。

作者簡介

納丁戈迪默(1923—2014)
南非女作家。
戈迪默生於南非約翰內斯堡的礦山小鎮斯普林斯,自幼熱愛閱讀和寫作。從小生活在白人黑人混居的環境,目睹和感受了種族歧視帶給黑人的苦難,大多數創作圍繞種族歧視和反種族隔離制度。
戈迪默以短篇小說成名,被譽為“短篇小說大師”,她的長篇同樣以技巧高超、內涵深刻著稱。1991年,她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使人類獲益匪淺”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南非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戈迪默還是積極的反種族隔離制度的鬥士,曾救助黑人運動領袖、協助曼德拉起草演講詞《為理想我將獻出生命》、參加“非國大”等。她在晚年,又投身南非愛滋病防治和救助公益事業。

戈迪默一生共出版長篇小說15部、短篇小說集21部,另有大量散文隨筆發表。代表作《說謊的日子》《貴客》《保守的人》《伯格的女兒》《朱利的族人》《我兒子的故事》等。

何靜芝(1985—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現專職翻譯,譯有《暗笑》《記憶小屋》《科學碰撞性》《生命不息》等十餘部作品。

內容前言

納丁,你的名字就是希望

二○一四年七月十三日,九十一歲高齡的納丁·戈迪默在自己約翰內斯堡的家中安然辭世。當天從汽車廣播裡獲悉這一噩耗時,我正在開普敦訪問, 次日清早, 我買了當地出版的幾份報紙, 之後在約翰內斯堡又看到 《郵衛周報》 為悼念她出了十六版的特刊。在仔細閱讀有關報導和紀念文章後,知道她是在睡眠中離開的,也就是中國人說的善終正寢,心中似乎得到些許安慰。
二○一四年四月,加西亞·馬爾克斯去世,在中國其本就熱銷的作品再度升溫、暢銷。而同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戈迪默的去世,國內出版界似乎較為平靜, 沒有引起什麼“熱”來。與這種“平靜”相映襯的一件事,是二○○四年, 戈迪默為愛滋病防治公益事業振臂一呼, 馬爾克斯、 蘇珊 · 桑塔格、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阿摩司·奧茲、大江健三郎、若澤·薩拉馬戈、伍迪·艾倫等二十位世界大師級作家立刻回響,慷慨獻出作品,交由戈迪默編輯出版,出版所得全部捐贈於南非的愛滋病防治組織。這樣的影響力反差,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主因,是我國翻譯界、評論界對戈迪默及其作品的系統翻譯、深入研究重視不夠,不像馬爾克斯那樣。另外,戈迪默也不像馬爾克斯那樣,曾數次造訪中國,進而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影響。我作為《人民日報》駐南非首席記者採訪她時,她表示很想訪問中國。她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對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都表示出極大的興趣,期待著有朝一日踏上中國的土地……得知北京燕山出版社將要出版這位享譽全球的女作家的系列作品,我深感親切和欣慰。
一九九一年,戈迪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二十五年來首位摘得此桂冠的女作家。 “納丁·戈迪默的作品總能精確地承載她的藝術目的,可謂躍然紙上。 ”時任瑞典文學院的常任秘書斯圖爾·艾倫這樣評價她。
其實,早在此之前,戈迪默已經連續好幾年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被高度關注了。每年結果揭曉之前,總有記者打電話問她: “你已經排上名了, 將獲諾貝爾獎, 你有什麼感想?” 戈迪默總是告訴他們: “如果我得了獎,我會告訴你的,再見!”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年又一年。對於戈迪默獲獎,有評論家認為是出於政治原因。眾所周知,戈迪默以反種族隔離制度為己任。在種族隔離制度最黑暗的時期,儘管她的著作在國內屢屢被禁,但她拒絕流亡國外而毅然留在國內,與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的地下組織成員並肩戰鬥。就在白人種族主義政府瘋狂搜捕非國大成員時,幾位黑人運動領袖就躲藏在她家中,並在她的掩護下安全轉移。對戈迪默而言,最自豪和最驕傲的並不是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而是一九八六年出庭做證,使二十二名非國大黨員免除死刑。在法庭上,她說: “非洲人國民大會不是暴力組織 , 我在這裡生活了六十五年 , 我非常清楚長久以來黑人一直避免暴力。我們白人要對暴力負責。 ”難怪曼德拉在一九九○年剛出獄後,最想見到的幾個人中就有她。戈迪默是曼德拉心目中的英雄,而國際社會則把她稱為“南非的良心” 。對此,戈迪默說: “一些人以為,我獲此殊譽是由於我的政治觀,而非我的作品。但我始終是個作家。我堅信,這也是我存活於這個世上的理由和動力。 ” “很多人並不理解諾貝爾文學獎是怎么回事,你不可能僅憑哪一本書就能獲獎,而要看你主要的創作成就,這就是為什麼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都是些上歲數的人,我獲獎時都快六十歲了。 ”獲獎之後,戈迪默從獎金中拿出一部分給南非作家大會,用於支持和鼓勵本國黑人作家——她曾協助建立了該組織並成為贊助人之一。
戈迪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確是名至實歸的。與很多作家相比,她的文學創作生涯,少有得漫長,鮮有得豐碩: 從九歲開始,到九十高齡依然筆耕不輟。她一生出版長篇小說十五部、短篇小說集二十一部,另有大量的散文隨筆發表。她的創作生涯里,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在內,共獲得二十多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學獎項。
至於是如何走上寫作道路的,戈迪默自己說: 這一點很難解釋。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曾夢想當個芭蕾舞演員,可惜未能如願。她天生喜歡讀書,六歲時就讀了不少書。在閱讀的過程中,便產生了以後要寫自己的故事的想法。 “那時候南非像是在世界的另一個盡頭,受英國的影響很大,我讀的兒童讀物都是描述英國兒童的事情,而這些書中描述的事情不是我所能看到的,離我們很遙遠,感到不真實。 ”
戈迪默的文學創作是從短篇小說開始的,發表第一個短篇是在她十五歲的時候。一九四九年,戈迪默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面對面》出版,一九五一年,她的創作在英語文學界引起重視,作品開始出現在《紐約客》等雜誌上。一九五二年,美國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說集《毒蛇的溫柔聲音》 。一九五三年,戈迪默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出版, 《紐約時報》稱讚這部作品堪與維吉尼亞 · 伍爾芙的作品媲美, 西方評論界認為她是“一顆最明亮的彗星” 。之後她陸續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長篇,直到年近九十依然有作品問世。
戈迪默的短篇與長篇,創作主題基本一致, “種族隔離的種種後果構成了這些作品的重要主題”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這樣評價戈迪默: “作為一個作家,一個社會個體,納丁·戈迪默以表率性的勇氣及開創性的力量,直面她所在時代的巨大挑戰——無情禁錮南非人民的種族隔離制度。她視十九世紀偉大現實主義作家為典範,並從中汲取養分,用自己的豐碩作品塑造了一個不可磨滅的二十世紀晚期南非的縮影。 ”
戈迪默出生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附近白人和黑人混居的礦山小鎮斯普林斯,白人和黑人的矛盾衝突在她的成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極大地影響著她的創作: “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讓我們害怕黑人,說這些黑人是從非洲其他地方來的,他們都像怪物,他們都很可怕。而我在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產生懷疑。後來我第一次坐火車到約翰內斯堡,到大學聽課,這個課程並不提供文憑,我從來也沒有拿過大學文憑。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一九四六年,我在那裡碰到一些年輕人,他們有的想當作家,有的想寫新聞,還有一些想搞音樂,這些人中間有一些是黑人,這也是我第一次和黑人平等地交朋友,自然對我的生活影響很大。此後,我又和非國大產生了密切聯繫。 ”戈迪默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 ,背景就是她熟悉的斯普林斯,寫的是被種族歧視所扭曲的人際關係; 一九五八年出版的《陌生人的世界》里,通過白人富人區的奢華與黑人棚戶區的簡陋的對比, 反映了南非黑人的苦難生活;一九七四年出版的《保守的人》 ,以一個白人實業家與黑人僱工之間微妙的衝突,揭示了白人統治的不合時宜和帶給黑人的災難; 一九七九年出版的《伯格的女兒》 ,通過主人公羅莎參與反種族隔離鬥爭的經歷,對這場革命中白人與黑人關係進行了思考和反映; 一九八一年的《朱利的族人》通過內戰中的黑人與白人關係,探討了南非的未來的問題,等等。
不過,對於他人將她視為“反種族隔離制度作家” ,戈迪默並不完全認可: “我的確是一名反種族歧視的活動分子,但不是一個鼓動家,我從來都沒有利用作家身份專門著書立說來宣傳或鼓動什麼。 ” “我從九歲起就開始寫作,那時寫作是因為對人生好奇,想自我解釋生活和人性是怎么回事,這個指導思想一直貫穿了我的寫作生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遵循自己內心的寫作訴求。不過,我自己出生並成長在一個充滿種族歧視的時代,這是我熟悉的生活,我一直在寫我熟知的東西。那些小說被人們稱之為反種族歧視小說,不過是因為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種族隔離時期的生活,反映了種族歧視的基本情況,也就自然反映出它是如何的殘酷黑暗。 ”
作為“南非的良心” ,戈迪默的創作和社會活動是值得世人尊敬的,作為一個作家,她在藝術上的成就也是備受讚譽的。她的短篇小說結構嚴謹,語言簡練,敘述風格多樣,堪與莫泊桑、契訶夫媲美,因此被譽為“短篇小說大師” 。她的長篇,文學性和藝術性皆具,結構嚴謹,筆法細膩,簡潔含蓄,視角獨到深刻,寓意深廣,尤其是心理描寫非常出色。一九七○年問世的長篇小說《貴客》是戈迪默的第五部長篇。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中稱“長篇小說《貴客》是她前期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 ,這部作品的問世讓評論界對她刮目相看,發現她的創作才能不僅限於短篇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戈迪默將視角放在權力的腐蝕性上,所揭示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是與非, 而是觸及人性的根本問題。 戈迪默談及這部作品時說: “ 《貴客》是一本關於政治的書,這本書需要特定的相關實體和根據每個人物的特定生活進行演繹。我寫這本書的時候使用的是傳統敘述手法,所以當書中人物確實多得如同某政黨開大會時,描述劇情就會像寫話劇一樣沒有任何困難。 ”這部作品於一九七一年獲得詹姆斯·萊特·布萊克紀念獎。 《保守的人》 ,獲得過南非的 CAN 獎和一九七四年的布克獎。小說故事情節不複雜, 藝術手法上體現了“一種更為複雜的長篇小說技巧” : 小說情節的展開,多以插敘、倒敘、獨白或者心理描寫來進行; 在每一章開篇處,還引用一段黑人的神話傳說,來表達“重生” “希望”等隱含的主題。現實與傳統、顯性的言行與隱秘的心理、寫實與暗喻等縱橫交錯,使得全書具有一種獨特的時空感和神秘感,極大地豐富了小說的內涵,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從中不難看出喬伊斯、普魯斯特、托馬斯·曼等作家對戈迪默的影響。談及這部小說,戈迪默說: “在這裡我忽略了對任何事物的解釋。我認為如果讀者不能進行思維跳躍,對隱喻感到困惑——這就太糟糕了。但書的敘事方式必須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進行,以故事人物所認為的真實發生的方式敘述,不管讀者是不是能完成思維的跳躍,或者是他們時不時地感
到困惑——這也太糟糕了。換句話說, 小說中充滿了人物之間獨有的默契。當然,採用這種敘述方法有很大的風險,如果能成功最好,如果不能,你可能就會令讀者茫然不知所云。就我來說,作為一個讀者,我不介意感到困惑。也許作者並不清楚他 / 她的作品所隱含的後果,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 作為一個讀者,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對我來說,讀一本書令人興奮的重要部分就是被喚醒, 同時擁有自己的見解。因此作為一名作家,我也有自由這樣做。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創作的《大自然的運動》 ,是她以優美的散文形式撰寫了一部“流浪漢小說” 。之後的創作,或多或少,都在藝術上和主題上有所突破和創新。
我採訪戈迪默的時候,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早已被廢除,南非的黑人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黑人出門不再需要懷揣通行證,他們可以自由地到處尋找工作,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居住地。不過,生活得以改善的黑人也出現了“都市綜合徵”——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摩擦少了,相應的彼此關心、彼此照顧也少了。而南非社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貧富差距加大, 愛滋病蔓延, 移民問題增多……當時年近八旬的戈迪默, 依然思維活躍、思路清晰、思想深邃,面對這些新現象、新問題,她在不停地思考著、關注著, 準備著新的創作。 在採訪結束之後的幾年裡, 戈迪默又出版了長篇 《新生》 (2005) 、 《空前時代》 (2012) , 短篇集《戰利品短篇小說集》 (2003) 、 《貝多芬是 1/16 的黑人》 (2007)等。這一切,對一位老作家而言,無疑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戈迪默去世後,南非前總統塔博·姆貝基說: “她的作品力圖鞭策我們去深刻反思那些我們曾經深信不疑的東西。 ”南非前大主教、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斯蒙德·圖圖說: “納丁·戈迪默以她極為出色的創作才能,精湛地描寫了在種族隔離制度深淵中掙扎的南非勞苦大眾,這種博大的悲憫情懷激起了全世界讀者的共鳴。 ”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說: “她孜孜不倦地捍衛著人文主義精神——這點在她在小說里所書寫的社會歷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這種精神將持續影響未來幾代人。 ”
在這篇序言的結尾處,我借用南非報紙上的一首詩,來表達對這位女作家的懷念和讚美:
納丁,你的名字就是希望
隔著膚色的藩籬
你在光亮的一邊遙望
你生來屬於那裡
但你試圖從中穿越
架起友愛的橋樑
即使種族的仇恨要將它拆除
你依然選擇重建一切
用激情的筆
給予人們希望的曙光
納丁,你的名字就是希望
你聽到黯然哭泣
為他們擦乾流淚的眼眶
你拿出自己的食品
與飢餓的人群分享
你手捧自己的甘露
把乾渴的人們滋養
你用希望的文字
激勵痛楚的大眾奮起昂揚
納丁,你的名字就是希望
你看到持刀相向
只是決然揮筆
奇蹟在你的筆下閃光
你如椽的巨筆
讓敵人的刀劍
頓失應有的份量
納丁,你的名字就是希望
我們一定還要講
你遇見流血的心靈
用柔軟的言語為他們療傷
墨汁代替血液
在筆尖汨汨流淌
納丁,你的名字就是希望
縱然現在的你
與曼德拉同在天上
遺憾我們的肉眼
無法目睹你的閃光
但這都不重要
因為你留下不朽的作品
那是你用九十年
編織而成的希望

媒體評論

作為一個作家,一個社會個體,納丁戈迪默以表率性的勇氣及開創性的力量,直面她所在時代的巨大挑戰——無情禁錮南非人民的種族隔離制度。她視十九世紀偉大現實主義作家為典範,並從中汲取養分,用自己的豐碩作品塑造了一個不可磨滅的二十世紀晚期南非的縮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
以她極為出色的創作才能,精湛地描寫了在種族隔離制度深淵中掙扎的南非勞苦大眾,這種博大的悲憫情懷激起了全世界讀者的共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她孜孜不倦地捍衛著人文主義精神——這點在她在小說里所書寫的社會歷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這種精神將持續影響未來幾代人。——美國總統 貝拉克歐巴馬
洞悉人生、思想成熟、筆法新穎自然、獨具個人風格,堪與維吉尼亞伍爾芙的作品媲美。——《紐約時報》
納丁·戈迪默是了不起的:她是一位真正的作家,具有生動的力量、高度的敏感性,以及強而持久的情感勢能。納丁·戈迪默在罕見的重量級小說家中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英國《觀察家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