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研究

《俄國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研究(1649-1861)》還就村社制度對俄國農民的心理及俄國社會發展的影響作了嘗試性的探索。 作者認為,封建晚期農村公社既是農民的自治機構,又是地主和國家實行農奴制統治的工具;村社制度是俄國農奴制度長期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者最後提醒,研究俄國問題包括當代問題決不可忽視村社制度對俄國社會的影響。

內容介紹

《俄國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研究(1649-1861)》回顧了俄國農村公社的演變過程和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的類型,重點分析了封建晚期領地制村社的組織結構、賦稅制度、土地制度、社會職能以及村社內部的社會分化,並據此探尋村社的行為機制和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俄國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研究(1649-1861)》還就村社制度對俄國農民的心理及俄國社會發展的影響作了嘗試性的探索。作者認為,封建晚期農村公社既是農民的自治機構,又是地主和國家實行農奴制統治的工具;村社制度是俄國農奴制度長期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作者指出,經濟和社會的二重性是村社的本質特徵;村社的二重性調和了農民、地主、國家三者的利益,是它能夠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村社的二重性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延緩了農民的分化;同時,村社的二重性也是土地私有制度趨勢和農奴制度瓦解的誘因。作者最後提醒,研究俄國問題包括當代問題決不可忽視村社制度對俄國社會的影響。

作者介紹

羅愛林,湖南茶陵人,1964年6月生,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理事,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俄國史的研究。曾赴俄國聖彼得堡大學和喀山師範大學進修、訪問。在《史學集刊》《史學月刊》《世界歷史》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轉型時期俄國農村公社研究(1861—19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