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前胸腺激素

PTTH含義

PTTH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其功能重要,二是它的研究路徑蜿蜒曲折,有些八卦可以講講。昆蟲的一大特點是其變態發育。很多昆蟲需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這幾個形態和行為都很不相同的階段。所以昆蟲在發育到需要變態的臨界點時,如從幼蟲變態成蛹,需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表達蛹期所需的基因,抑制幼蟲期的基因,產生新的蛋白,降解不需要的蛋白;二是各個器官要能在變態的過程中步調一致。昆蟲的一種小分子激素,蛻皮激素,和這兩個過程都密切相關:它在適當的時間產生,擴散到各個組織的細胞里,調節與變態發育相關基因的表達。絕大部分的蛻皮激素由昆蟲的前胸腺(prothoracic gland)分泌。PTTH則是從神經系統里分泌出來的小分子蛋白,它可以刺激前胸腺分泌蛻皮激素。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一條簡單而又很符合邏輯的路線:
內在和外源的信號—>神經系統感受——>調節PTTH——>PTTH刺激前分泌刺激激素——>蛻皮激素廣泛地調節基因——>昆蟲變態發育

研究歷程

現在看起來簡單明了的東西,研究起來可沒那么簡單。對PTTH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在七十年代末,哈佛大學的Riddiford和Williams 用生理學方法確定了PTTH的存在:由神經元分泌的;能刺激前胸腺產生蛻皮激素。當時他們用的昆蟲模型是菸草天蛾 (Manduca),主要原因是這種昆蟲夠大,在做生理學實驗時有較大優勢。
後來Williams 老了;Riddiford離開哈佛後,她的研究興趣集中在蛻皮激素的功能上,而沒有太關注蛻皮激素是怎樣被調節的。PTTH的工作就被北卡大學的Bollenbacher 和 Gilbert 接管。他們在整個八十年代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PTTH通過什麼機理調節前胸腺分泌蛻皮激素?PTTH是一個什麼樣的蛋白?第二個問題更關鍵,因為只有知道了PTTH是什麼東西以後,才能進一步深入研究其功能。在那個時候,他們用的策略很簡單:
分離菸草天蛾的腦蛋白——>用生理學方法測定分離組分的活性——>在進一步分離純化——>測蛋白序列(抗體製備)
他們進行了將近10年的努力,還是沒有得到PTTH的部分蛋白序列,因為PTTH的含量非常低。不過他們通過提取出的含PTTH的組分製備了抗體,通過生理和生化實驗證明了該抗體可以特異地阻斷PTTH活性,同時也檢測到了表達PTTH的兩對神經元(如下圖)

在PTTH蛋白純化和序列測定方面,日本人Ishizaki 領導的課題組用家蠶為模型,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先得到了部分蛋白序列,然後根據蛋白序列設計引物,得到了編碼PTTH的基因序列。這樣,PTTH的面紗就被揭開了:109個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含有三對鏈內二硫鍵和一對鏈間二硫鍵;在生理狀況下,PTTH是一個二聚體。這個工作對於現在的分子生物學來說,是小菜一碟。但在1990年,這是一流的工作。因為菸草天蛾也是研究PTTH的主要模型,Gilbert等人想通過家蠶的序列為參考,直接用PCR的方法得到菸草天蛾的序列。但這兩個物種的PTTH的DNA序列同源性卻出奇地低,直到2003年,菸草天蛾的序列才被一個日本的實驗室克隆出來。
知道了家蠶PTTH的序列後,就可以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得到比較大量的純PTTH,這對研究家蠶PTTH如何調節前胸腺分泌蛻皮激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2003年以前,研究菸草天蛾的人就都比較鬱悶,他們還是要用大量的昆蟲的腦子來純化有活性的PTTH。在整個九十年代,除了Bollenbacher, Gilbert和Ishizaki,陸續有別的課題組加入了對PTTH和前胸腺的研究,發現PTTH能改變細胞的鈣離子和CAMP濃度,也影響了細胞內MAPK的活性。

重大發現

PTTH的故事到此只講了一半,還有兩個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一是把PTTH基因敲除後,是否能有效抑制昆蟲發育?二是PTTH作為一種神經肽,它的受體是什麼?
對於第一個問題,在家蠶或菸草天蛾中很難回答,因為這兩種昆蟲的遺傳背景不清楚、可用的分子遺傳學操作方法也幾乎沒有。Gilbert在臨退休前終於想通了,他與明尼蘇達大學的O’connor實驗室合作,用果蠅為模型,通過遺傳學方法來研究PTTH的活體功能。當然,這個研究的前提是他們發現了在果蠅中也存在PTTH ,雖然與家蠶或菸草天蛾的同源性很低,但它們的7個形成二硫鍵的半胱氨酸是保守的。O’connor實驗室所用的敲除PTTH的方法不是傳統的基因敲除,而是“細胞敲除”。他們通過在PTTH表達的兩對細胞中特異表達凋亡基因,從而把它們除去(如下圖,A圖中有四個表達PTTH的細胞;B圖中,這四個細胞死亡消失了)。
它們發現,敲除PTTH的果蠅延長在幼蟲期的生長,長成了大幼蟲;化蛹後,個體也比正常的果蠅要大 (如下圖,C, D, E分別是果蠅的幼蟲,蛹和成蟲期。在每個小圖中,最左邊的果蠅是PTTH敲除的,中間和右邊是正常的果蠅作為對照)。
(McBrayer et al., 2007)
這說明了果蠅的PTTH在活體狀態下,確實可以影響果蠅的發育速度和最終的體積。他們用其他幾個實驗證明了PTTH的這個功能是通過調節蛻皮激素而實現的。對於詳細的內容,感興趣的博友可以看一下原文(McBrayer et al., 2007 Developmental Cell).
O’connor他們用的這種細胞敲除的方法與傳統的基因敲除相比,有快捷、特異、容易操作的優點。但有兩個明顯的缺點:第一,他們把分泌PTTH的整個細胞都除掉了,這意味著不但PTTH被除掉了,而且這四個細胞履行的其他功能也一同被除掉。我們有理由懷疑, PTTH細胞敲除的果蠅表現出來的某些性狀可能與PTTH無關,而是因為這四個細胞被除去後造成的副作用;第二,誘導細胞凋亡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所以在PTTH細胞被完全除掉以前,它們還能分泌PTTH。雖然與正常個體相比,這個量很低,但也不能排除這些殘留的PTTH還有一定作用。
從它們的結果看來,PTTH細胞除去以後,果蠅並沒有完全失去產生蛻皮激素的能力,只是滯後了其產生的時間和降低了其濃度。有幾種可能性可以解釋這個現象:一、如上一段所說的,PTTH沒被除乾淨;二、除了PTTH,還有別的蛋白因子也能刺激前胸腺分泌蛻皮激素;三、PTTH只是促進前胸腺分泌蛻皮激素,把PTTH拿掉,前胸腺仍然能分泌蛻皮激素。依我的了解,第三種可能性最大,有幾個理由,在這裡就不贅述了。其中的一個理由是,在生物體內的控制調節中,很多過程不採用0和1 的方式,而是採用1-0.5-0的方式。也就是說如果正負調節都沒有,這個基因有一定的表達量(0.5的水平),受到正調節時變為高水平表達(1),受到負調節時變為很低的表達(0)。我們很容易理解1-0.5-0的控制方式比1-0要穩定很多。所以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更喜歡前者。

PTTH的受體

關於PTTH的體內活性,就講這么多,不再扯遠了。下面講講PTTH的受體。我在2001 年的時候,聽說日本人分離出了PTTH受體,但一直到2006年,他們的工作才發表在日本國內出版的一本雜誌上,而且論文裡沒有確定地說,這就是PTTH受體。他們克隆出來的是一個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聯受體(GCPR)。很多小分子蛋白激素的受體都是GCPR。但也有例外,如著名的胰島素的受體就不是GCPR。
現在,Gilbert和O’connor號稱找到了PTTH受體,發表在這個月4號的Science。他們沒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來分離受體,而是根據已知的實驗結果,猜測PTTH的受體可能是哪一類型的膜蛋白。最近幾年對前胸腺的研究結果表明,MAPK這個蛋白激酶途徑在控制分泌蛻皮激素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他們就猜測PTTH的受體可能是受體酪氨酸激酶(RTK )。果蠅里有好幾種RTK,他們發現其中一種名為Torso的RTK在前胸腺中專一表達。而且Torso的一個已知受體Trunk與PTTH的結構有類似之處:含有7個形成二硫鍵的半胱氨酸。如果Torso真的是PTTH受體,則這個信號傳導途徑如下:

(Rewitz et al., 2009)
因為敲除PTTH會導致蛻皮激素分泌下降、幼蟲發育延長、體積變大。如果上面這個信號途徑是對的,那么特異地在前胸腺中敲除或降低Torso,或者細胞內MAPK途徑的任何一個成員(Ras, Raf, or ERK),都會產生和PTTH類似的表型。他們的實驗結果很好地吻合這個猜想。這樣,他們就認為Torso是PTTH的受體。當然,文章要發在Science上,光做這些還不夠,他們還做了其他一些實驗來驗證他們的模型。他們也在家蠶里發現了Torso的同源基因,而且證明了家蠶的Torso能回響家蠶PTTH的信號。詳細的可以看看原文(Rewitz et al., 2009 Science)。
故事就講完了。PTTH的研究大概可以樹以下幾個里程碑:1)檢測到PTTH的存在;2)克隆PTTH基因;3)證明PTTH在活體狀態下的功能;4)受體的克隆。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做,但主線已經基本清楚了。如無大的意外,PTTH 的故事可以被寫入昆蟲學的或內分泌學的教科書中。

研究結論

小結一下:1)PTTH的研究是很有意思的研究,但不是很重要的研究,也不是熱門的研究,是一個普通的基礎研究。它的研究結果不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對一些大的研究方向,如內分泌調節、信號轉導、生物進化,都有一些影響和啟示。2)PTTH的研究隊伍不大,尤其在美國,主要是Gilbert在那裡為了PTTH忙碌了一輩子,也帶了幾個研究生,算是培養了幾個人才。基礎研究就是這樣,你喜歡搞,而且能說服別人給錢你去搞,就搞搞。3)PTTH的研究不算順利,一方面受技術的限制,令一方面受生物複雜性的影響,走 了一些彎路,犯了一些錯誤。這也是很正常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