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6.8-2008.5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其間與同事發起組織“史學沙龍”,10年間舉辦學術討論會近70次。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受哈佛燕京學社邀請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兼職教授(2005.10-),2006年6月在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做訪問學人,並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兼職教授。2008年5月調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任歷史系教授。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客座教授(2009.2-6)。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0.4-2014.3)。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魏晉南北朝史,兼及秦漢。先後從事東晉南朝經濟史、北朝民眾佛教信仰與鄉村社會研究。近年關注 簡牘,尤其是新出土的湖南長沙三國吳簡的整理與研究,並致力於探索漢魏六朝的國家統治機制與形態。
主要貢獻
專著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縣與村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1月,439頁
書評
《中華讀書報》2006年10月11日第10版,方曉(黃敏蘭)
《南方周末》2006年10月26日第30版,胡寶國
《中國史研究動態》2007年第1期,陶新華,頁28-30
(日本)《中國——社會と文化》第22號(2007年6月),佐川英治,頁290-299《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3期,陸敏珍,頁166-173
(台灣)《漢學研究》第25卷第2期(2007年12月),仇鹿鳴,頁453-459
《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以造像記為中心的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378頁;再版,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法藏文庫45,2001年8月,345頁;增訂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2月
《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2期,何德章,頁172-174
《中國學術》2000年第4輯,陳涌清,頁335-338
(台灣)《新史學》13卷1期(2002年3月),蔡宗憲,頁207-215
論文集
《近觀中古史:侯旭東自選集》,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4月,7+1+343頁
執行主編
《唐研究》第13卷“從漢魏到隋唐:變遷與延續”專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編輯
AsiaMajor.Thethirdseries.Vol.XXIII.Part1(2010),withHowardGoodmanandLiuShufen
論文
62.“LocalSociety.”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2.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6,forthcoming.
61.《逐鹿或天命:漢人眼中的秦亡漢興》,《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頁177-203
60.《皇帝的無奈:西漢末年的傳置開支與制度變遷》,《文史》2015年第2輯(總111輯),頁1-66
59.《西漢御史大夫寺位置的變遷:兼論御史大夫的職掌》,《中華文史論叢》2015年第1期,頁167-197
58.《丞相、皇帝與郡國計吏:兩漢上計制度變遷探微》,《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4期,頁99-120
57.《西漢張掖郡肩水候系年初編:兼論候行塞時的人事安排與用印》,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甘肅簡牘博物館編《簡牘學研究》第5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頁180-198
56.《湖南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J1③:264-294考釋》,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編《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頁113-119
55.《西北所出漢代簿籍冊書簡的排列與復原——從東漢永元兵物簿說起》,《史學集刊》2014年第1期,頁58-7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K21)2014年第4期,頁72-89轉載;收入《金塔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頁10-28
54.《長沙走馬樓吳簡“嘉禾六年(廣成鄉)弦里吏民人名年紀口食簿”集成研究:三世紀初江南鄉里管理一瞥》,邢義田、劉增貴主編《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古代庶民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頁103-147
53.《後漢「乙瑛碑」における卒史の增置に見える政務処理について—「請」·「須報」·「可許」·「書到言」を中心に—》,收入藤田勝久編《東アジアの資料學と情報伝達》,東京:汲古書院,2013年,頁235-271;提要先收入《東漢〈乙瑛碑〉增置卒史事所見君臣關係:以“請”“須報”“可許”“書到言”為中心》,收入《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1),日本愛媛大學「資料學」研究會,2012年3月,頁29-36;改名《東漢〈乙瑛碑〉增置卒史事所見政務處理:以“請”“須報”“可許”“書到言”為中心》,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11月,頁43-69
52.《長沙東牌樓東漢簡〈光和六年諍田自相和從書〉考釋》,收入黎明釗主編《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247-275
51.《秦漢六朝的生日記憶與生日稱慶》,《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4期(總第104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頁127-164
50.《從朝宿之舍到商鋪——漢代郡國邸與六朝邸店考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頁32-4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經濟史》(F7)2012年第1期轉載,頁3-13、《先秦秦漢史》(K21)2012年第2期,頁52-62;《「朝宿の舎」から「商舗」へ─漢代の郡國邸と六朝の邸店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收入《中村圭爾教授退官紀念論文集》,東京:汲古書院,2015年6月,頁
49.《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所見給吏與吏子弟——從漢代的給事說起》,《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3期,頁19-43
48.《東漢洛陽南郊刑徒墓的性質與法律依據——從〈明鈔本天聖令·獄官令〉所附一則唐令說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2本1分,2011年,頁1-42
47.《漁采狩獵與秦漢北方民眾生計——兼論以農立國傳統的形成與農民的普遍化》,《歷史研究》2010年第5期,頁4-2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先秦秦漢史》2011年第1期轉載,頁55-72
46.《漢代律令與傳舍管理》,《簡帛研究2007》,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151-164
45.“RethinkingChineseKinshipintheHanandtheSixDynasties:APreliminaryObservation,”AsiaMajor.Thethirdseries.Vol.XXIII.Part1(2010),pp.29-63.
44.“TheBuddhistPantheon,”EarlyChineseReligionPartTwo:ThePeriodofDivision(220-589AD),ed.JohnLagerweyandLüPengzhi,Boston,Leiden:Brill.2010,pp.1095-1168.《六朝佛、菩薩信仰述論》,收入余欣主編《中古時代的禮儀、宗教與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6月,頁19-71
43.《北京大葆台漢墓竹簡釋義——漢代聚落自名的新證據》,《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第5期(總第82期),頁62-66;收入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編:《西漢“黃腸題湊”葬制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3月,頁443-447
42.《漢魏六朝的自然聚落——兼論“邨”“村”關係與“村”的通稱化》,黃寬重主編:《中國史新論·基層社會分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頁127-182
41.《朝廷視野中的“民眾”——北朝的觀念與實踐》,收入孫家洲、劉後濱主編:《漢唐盛世的歷史解讀——漢唐盛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頁334-356
40.《長沙走馬樓吳簡〈竹簡〉[貳]“吏民人名年紀口食簿”復原的初步研究》,《中華文史論叢》2009年第1期(總第93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3月,頁57-93
39.“OnHamlets(cun村)intheNorthernDynasties,”EarlyMedievalChina13-14,part1(2007),pp.99-142.
38.《北魏申洪之墓誌考釋》,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編:《“1-6世紀中國北方邊疆·民族·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頁207-223
37.《西漢長安“孝文廟”位置考》,《簡帛研究2006》,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頁206-209
36.《〈大代持節豳州刺史山公寺碑〉所見史事考》,《紀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頁262-278
35.《北魏境內胡族政策初探——從〈大代持節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說起》,《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頁168-18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1期,頁3-15,收入陳蘇鎮主編《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頁96-120
34.《西北漢簡所見“傳信”與“傳”——兼論漢代君臣日常政務的分工與詔書、律令的作用》,《文史》2008年第3輯(總第84輯),頁5-53
33.《中國古代專制說的知識考古》,《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頁4-28,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8年第11期,頁57-77
32.《傳舍使用與漢帝國的日常統治》,《中國史研究》2008年第1期,頁61-82,收入陳蘇鎮主編《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頁40-71
31.《長沙走馬樓吳簡“里”“丘”關係再研究》,武漢大學學報編輯部:《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3輯,2006年12月,頁14-26
30.《魏晉南北朝時期禮樂教化述論》,張金龍主編:《黎虎教授古稀紀念中國古代史論叢》,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11月,頁453-469
29.《長沙三國吳簡三州倉吏“入米簿”復原的初步研究》,長沙簡牘博物館、北京吳簡研討班編:《吳簡研究》第二輯,武漢:崇文書局,2006年9月,頁1-13
28.《走馬樓竹簡的限米與田畝記錄——從“田”的類型與納“米”類型的關係說起》,同上,頁157-175
27.《吳簡所見“折鹹米”補釋——兼論倉米的轉運與吏的職務行為過失補償》,同上,頁176-191
26.《長沙走馬樓吳簡“腫足”別解》,同上,頁214-220
25.《朝廷、州縣與村里: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牟發鬆主編:《社會與國家關係視野下的漢唐歷史變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頁213-247
24.《中國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義——尊卑、統屬與責任》,《歷史研究》2005年第5期,頁3-21
23.《北朝并州樂平郡石艾縣安鹿交村的個案研究》,《史林》2005年第1期,頁10-20;亦見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編:《魏晉南北朝史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頁117-136
22.《地方豪右與魏齊政治——從魏末啟立州郡到北齊天保七年並省州郡縣》,《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4期,頁53-80
21.《漢魏六朝父系意識的成長與“宗族”問題——從北朝百姓的聚居狀況說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三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頁205-235
20.《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所見“鄉”與“鄉吏”》,北京吳簡研討班編《吳簡研究》第一輯,武漢:崇文書局,2004年,頁87-113
19.《三國吳簡中的“鋘錢”》,同上,頁230-235
18.《長沙吳簡所見鹽米初探》,同上,頁249-260
17.《造像記所見民眾的國家認同與國家觀念——北朝村里社會研究之一》,鄭振滿、陳春聲主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頁10-41;收入劉永華主編《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頁3-29
16.《北朝“三長制”四題》,《中國史研究》2002年第4期,頁33-46
15.《北朝鄉里制與村民的生活世界——以石刻為中心的考察》,《歷史研究》2001年第6期,頁16-29;修訂稿收入佐藤智水主持:《4~6世紀における華北石刻史料の調查·研究》(平成13年度~平成16年度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B)(1)研究成果報告書,課題番號13571028),頁37-53
14.《北朝村落考》,《慶祝何茲全先生九十歲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161-182
13.《長沙三國吳簡所見“私學”考——兼論孫吳的占募與領客制》,《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514-522
12.《北朝的“市”:制度、行為與觀念--兼論研究中國古史的方法》,《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3卷,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頁282-306
11.《三國吳簡兩文書初探》,《歷史研究》2001年第4期,頁172-174
10.《東晉南北朝佛教天堂地獄觀念的傳播與影響——以游冥間傳聞為中心的考察》,《佛學研究》1999年刊,頁247-255
9.《當代中國史學如何規範?如何發展?》,《中華讀書報》1999年4月21日,第9版
8.《十六國北朝時期戰亂與佛教發展關係新考》,《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4期,頁55-61
7.《〈如來在金棺囑累清淨莊嚴敬福經〉的整理與考釋》,《藏外佛教文獻》第4輯,1998年11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頁373-393
6.《東晉南北朝“釋氏輔教之書”性質及作用新探》,《何茲全先生八十五華誕紀念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頁273-288
5.《十六國北朝時期僧人遊方及其作用述略》,《佳木斯師專學報》1997年第4期,頁28-34
4.《論南北朝時期造像風氣產生的原因》,《文史哲》1997年第5期,頁60-64
3.《〈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彙編〉北朝造像部分補正》,《北朝研究》1997年第2期,頁38-41
2.《東晉南朝小農經濟補充形式初探》,《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1期,頁18-27
1.《東晉南朝江南地區封山占水再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頁97-106
書評
14.《渡邊信一郎〈中國古代的王權與天下秩序——從日中比較史的視角出發〉評介》,《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會刊》第二卷,中華書局,2011年9月,頁245-254
13.《讀〈從平城到洛陽〉》,《南方周末》2007年3月1日第21版
12.《評田餘慶〈拓跋史探〉》,《中國學術》2005年第1輯,總第21輯,頁248-251;英譯本收入CASSJournalofHumanities(《中國人文學術》).Vol.1.Beijing:CommercialPress,2008,pp.321-325.
11.《別出心裁的斷代經濟史——評何德章著〈中國經濟通史〉第三卷》,《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2期,頁28-32
10.《〈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評介》,《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4期,頁162-167
9.《一點遺憾》,《文匯讀書周報》2004年9月10日,第7版
8.《評谷川道雄著〈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唐研究》第9卷,2003年,頁534-542
7.《閻步克著〈樂師與史官〉讀後》(與許兆昌合著),《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4期,頁149-168;收入沈志華主編《史學新書評2000-200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頁28-52
6.《氣賀澤保規教授〈復刻本洛陽出土石刻時地記〉簡介》,《中國史研究動態》2003年第11期,頁30-31
5.《傳統中國城市的多彩畫面——施堅雅主編〈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讀後》,《書品》2001年第5期,頁52-55
4.《節日:社會的透鏡——〈中國中世紀的鬼節〉評介》,《國際漢學》第六輯,頁508-516
3.《讀汪桂海著〈漢代官文書制度〉》,《中國史研究動態》2000年第8期,頁27-29
2.《誤譯叢生的一部書——〈佛教征服中國〉中譯本瑣議》,《中華讀書報》1998年8月19日,第11版
1.《一部成功的中國史學史教材——評〈中國史學史簡明教程〉》,《社會科學家》1993年第6期,頁90-92
札記、短論與綜述
22.《從方法角度看中國古代專制說的論爭》,《中華讀書報》2010年5月26日第9版
21.“RecentResearchinChinaonWei-JinNanbeichaoHistory,”AsiaMajorThethirdseries.Vol.XXIII.Part1(2010),pp.1-17.
20.《關於近年中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觀察與思考》,《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第2期,頁9-16,收入邴正、邵漢明主編《中國學術三十年:1978-2008》,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頁517-535;人大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3期,頁45-52;復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會刊》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頁54-68
19.《卷首語》,《唐研究》第13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頁1-13
18.《喜撰史書與棄置檔案:我國史學傳統中歷史意識的偏好》,《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5月10日第3版
17.《三國魏(兩)晉南北朝史研究》,陳高華、張彤主編:《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歷史學卷》,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頁69-74
16.《西漢初律令中的母、妻——母方親屬地位的新證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1月29日,第3版
15.《〈文館詞林〉載“隋文帝令山東卅四州刺史舉人敕”考》,《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2期,頁144
14.《〈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勘誤一則》,《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1期,頁88
13.《美國中國史研究動向》,《學習時報》2003年3月3日第8版
12.《〈魏書〉〈通鑑·梁紀〉勘誤各一則》,《中國史研究》2002年第4期,頁10(署名東波)
11.《〈隋書〉標點勘誤及校勘補遺五則》,《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1期,頁92
10.《〈隋書〉標點勘誤及校勘補遺四則》,《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2期,頁66
9.《跨學科交流:中國史學發展的戰略構想》,《社會科學管理》2001年第3期,頁50-52
8.《北朝民間佛事活動與民眾佛教信仰》,《文史知識》2000年第8期,頁15-22
7.《魏晉南北朝研究50年成果斐然》,《中國教育報》1999年9月7日,第9版
6.《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釋文補正》,《中國文物報》1999年7月21日,第3版
5.《造像記與北朝社會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史研究動態》1999年第1期,頁2-8
4.《20年歷史研究的重大進展》,《中國教育報》1998年12月29日,第8版
3.《八十年代以來魏晉南北朝軍事制度史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4年第1期,頁6-14
2.《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四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2期,頁20-25
1.《利用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魏晉南北朝史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2年第5期,頁1-8
其他
5.《簡牘研究的引路人:追憶謝桂華先生》,《歷史學家茶座》2015年,待刊
4.《哲人其萎,教澤永存》,《文匯報》2015年1月9日第T07版
3.《中國古史三十年:成績與挑戰》,《當代學術狀況與中國思想的未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頁68-70
2.《從北大紅樓到師大小紅樓:追憶何茲全先生》,《中華讀書報》2011年3月16日第7版
1.《何茲全》,《財經》2011年第5期(總284期),2011年2月28日出版,頁124
譯著
余英時(Ying-shihYü)著,侯旭東等譯:《東漢生死觀》(ViewsofLifeandDeathinLaterHanChinaA.D.25-2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繁體字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6月
StephenF.Teiser著,侯旭東譯:《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TheGhostFestivalinMedievalChina,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8),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修訂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AnnWaltner著,曹南來譯,侯旭東校:《煙火接續——明清的收繼與親族關係》(GettinganHeir:AdoptionandtheConstructionofKinshipinLateImperialChina,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90),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項目
曾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參與教育部重大課題以及日本、法國和台灣科研課題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