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名
村落近1.5公里長,居住戰線很長,都是沿土塬單扁居住。崔家族人百年前從湯峪鎮石門村遷此落戶最早,因而稱“崔家扁”,後因侯姓族人在渭南州府任職做官,便改為侯家扁村。
地理位置
侯家扁村位於關中平原南部的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焦岱鎮。南依終南山,北臨長安區,西靠白鹿原,東傍湯峪河。
人口民族
全村約有人口2100 餘人,全部為漢族。
歷史文化
1969年,村內的“咀頭遺址”被批准為西安市藍田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陝西省博物館生物學家又在該村河道挖掘出了內外前所未有的犀牛、羚羊、三趾馬等生物化石,為科學家研究生物、地理環境、時代變遷提供了依據,為國家乃至世界填補了古生物化石的空白。
2014年,豎“咀頭遺址”碑予以保護,“咀頭遺址”大體上呈三角形,南北1500米,東西1200米,面積50萬平方米。其年代為仰韶文化中晚期,龍山文化早期。遺址堆積較為豐富,文化層厚1-3.5米,暴露的遺址有灰坑、房址等十處。[1]採集的陶片主要以夾砂紅陶,泥質紅陶為主。可辨器型有尖底瓶、折沿盆、斂口缽、單沿缸、斂口瓮等。為研究滻灞流域史前時期聚落分布特點,聚落內部結構以及社會內部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2]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期,侯家扁地處湯峪河畔,按地理位置劃歸湯峪鎮,1961年又劃分歸焦岱鎮管轄。
1972年到1985年間,侯家扁村先後成立鐵匠組、編織組、縫紉組、木工組,開辦商店等。
1997年民眾籌資,將國小校舍重修、擴建,新建教學樓10間兩層,教師辦公用房10間,使全村學生就近上學,順利完成六年義務教育。
2004-2006年之前,村里大約有稻田幾百畝,可以稱的上是小江南,但是因為後期環境治理不到位,原先的水田全部變成了旱地。產量低不說了,主要是環境污染,飲水都困難了。
2005年,村民籌集資金修建4公里長的水泥“陳侯路”,為民眾出行,生產運輸奠定了基礎。[2]
2010年以來,村民們與時共進,修魚塘、開農家樂、做生意、搞土地承包集中種植,在勞動致富的同時使得村裡的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相比前些年的環境更加優美。
自然風光
原有的荷塘月色,此時已經滄海桑田。如今只有夕陽余落,殘雪斷津。何時再能還自然一片稻花香里的豐年,還有那蛙聲一片。不知還有多少的無名村落,被現代化的步伐帶到了大家想要的繁華,但卻失去了昔日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