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中國巨觀經濟

基本信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中國巨觀經濟(國家智庫報告.2016.32)

作 者:劉元春 閆衍 劉曉光 著;

責任編輯:喻苗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1版2次)

所屬叢書:國家智庫報告

印 張:8.25(平裝 ,120頁 ,16開 ,85千字 )

內容簡介

2016年上半年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房地產新政的作用下,中國巨觀經濟在持續探底中開始呈現企穩的跡象,CPI重返“2時代”、PPI負增長的大幅度收窄、企業利潤增速的轉正以及房地產類數據的反彈都表明中國巨觀經濟並不存在“硬著陸”的可能。

2016年上半年出現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新現象:1“去產能”還在布局階段,過剩行業產品價格卻開始出現大幅度波動;2三四線房地產“去庫存”還沒有開始,一二線房地產價格卻出現全面上揚;3對“殭屍企業”和高債務企業的整治還沒有實質性展開,大量高負債國有企業卻已經大規模進軍土地市場、海外併購市場和金融投資市場;4“去槓桿”各類舉措剛開始布局,但巨觀債務率卻持續上揚,部分指標已經大大超過警戒線;5“降成本”如火如荼地展開,但各類巨觀稅負指標卻在持續加重,企業總體盈利能力持續下滑;6房地產投資增速超預期反彈,各類新開工項目大幅度上揚,但民間投資增速卻直線回落;7M2增速保持穩定,但M1增速卻出現持續上揚,M1-M2缺口持續擴大;8居民收入增速持續超過GDP增速,但勞動力生產率以及企業盈利能力卻出現持續下滑;9對外投資增速急劇上揚,但出口增速卻持續低迷;10各類技術指標進步神速,新經濟成長動力開始顯現,但總體勞動生產效率卻依然處於持續下滑的區間;11工業等傳統行業有所企穩,但服務業和新興行業卻開始呈現疲態;12政策類投資增速回升,但消費卻出現持續回落。

這12大現象充分說明了中國巨觀經濟運行依然面臨四大方面的問題: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還沒有完全找到;二是穩增長政策並沒有緩解巨觀經濟深層次問題,反而使各類扭曲大幅度上揚,資源配置的效率持續惡化,經濟主體的信心沒有得到改善;三是經濟回落的負反饋機制開始發生變化,經濟內生性下滑的壓力有所加劇,“生產效率預期下滑”+“投資收益預期下滑”+“收入增速預期下滑”所帶來的市場型投資疲軟和消費疲軟開始向深度蔓延。短期產出與中期潛在產出的負向強化機制、超國民收入分配所帶來的“消費—投資”困局、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對收益下滑所帶來的進一步“脫實向虛”等三大新難題已經成為中國巨觀經濟擺脫持續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礙;四是當前巨觀經濟的短期企穩構建在大規模政策寬鬆和泡沫化房地產復甦之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分化決定了中國巨觀經濟還沒有形成持續穩定或復甦的基礎。

2016年下半年,中國巨觀經濟難以持續上半年企穩的態勢。外部經濟波動的重現、內部扭曲的強化、金融風險的不斷累計與間斷性釋放、結構性改革的全面實施等方面的因素決定了中國巨觀經濟下行壓力的進一步抬頭。而與此同時,政策刺激效率的遞減和房地產泡沫的管控決定了經濟政策的對沖效應將大幅度下降。因此,本輪“不對稱W型調整”的第二個底部將於2016年年底至2017年年初出現,並呈現出強勁的底部波動的特徵。根據模型預測,2016年中國GDP增速為66%,CPI增速為23%。

報告指出,2016—2017年是中國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期,“大改革”+“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強監管”必須要有可操作的抓手和可實施的方案,各類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必須做出新的調整。

作者簡介

該書作者都是中共北京市委黨校經濟學部的教學和科研人員,作者基本上都具有經濟學博士學位,職稱方面,作者都是從事多年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教授、副教授,從事過多項國家級及北京市級課題研究,發表過數十篇學術論文,在本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的理論和時間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