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銀制工藝品】主要指銀制飾品,包括頭上戴的銀花冠、銀簪子、銀簪花、銀釵等;脖子上掛的項圈、項鍊;手上戴的手鐲、釧、戒指以及耳環等等。銀制工藝飾品在侗族生活中運用較廣,也是一種價值較高,代表富貴的裝飾品。一般人家、特別是有女孩的人家,大都裝配有一套銀制飾品。銀器工藝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春秋時代就有“銀首人”,“錯金銀牛”等工藝。唐代金銀器已很發達。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社會風氣日變,器物多用金銀。侗族使用銀飾品源於何時,尚無據可考。但侗族銀制飾品在唐宋時代就已有名氣。北宋時:靖州等地的冶鐵匠和銀匠都掌握了較高的製作技術,鍛造的鈸刀十分鋒利,錫釵,銀釵等飾品也十分精緻。而《老學庵筆記》中也載有:峒人婦女“好戴金銀耳環,多至三五對,以線結於耳根”。近年在貴州黎平洪洲陽朝出土的一批銀器,其工藝技巧已達較高的水平。這批銀器中有碗、碟、簪、環、圈等20餘件,其上分別刻有元末“至正”年號。製作工藝精湛、造型美觀,圖案協調大方,有龍、鳳、魚、鳥、雞、向日葵等圖案。這說明了元代侗族地區的銀制工藝技巧已是相當精湛了。現代生活中,只要到過侗鄉的人,大都會為姑娘們盛裝上精巧繁雜,種類繁多,銀光閃閃的銀飾所折服。特別是貴州的“六洞”、“九洞”一帶的婦女,銀制飾品最多。未婚姑娘,平時一般戴一雙手鐲,一副項鍊或項圈等少量銀製品。節日,紅婚喜事時,姑娘們幾乎是銀器滿身,有的重達10餘公斤。以多為美,以多為富。而天柱、新晃及榕江車寨一帶,富家之女著盛裝時已發展為戴玉鐲、金手鐲、金戒指、金耳環了。除用於人體裝飾的釵、鐲、璉、簪等工藝外,其他如銀碗碟、筷之類銀制用品極少,僅少數較富人家才有。總之,侗族銀制工藝主要用於裝飾,很少日常用物。作為裝飾之用,則十分講究裝飾性。其製作工藝是十分精湛的花鳥事物,其形象栩栩如生,精巧細緻,這是長期工藝流傳,技術總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