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宰相

晉朝建立中書省、門下省後,以省長官中書令、侍中為宰相,副職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參與評議奏章,東晉時又以中書侍郎一人執掌詔命,開始參與執政中樞事務,地位逐步提高。 五代時期侍郎宰相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五代延續唐朝中期三省長官授節度使的舊例,侍郎宰相依然是實際執政者,在後晉時“同平章事”正式定為正二品,到宋朝正式成為宰相官名,侍郎宰相加同平章事時視為正二品。 中期侍郎宰相有時不單獨作為官名,宰相地位下降,由中書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發展為宰相以尚書僕射兼中書門下侍郎為名稱,中書門下侍郎成為加銜,後來設立單獨的中書門下侍郎為副宰相,南宋建炎後廢置侍郎宰相。

侍郎宰相:古代秦漢時期的侍郎為近侍,屬於郎官的一種,在宮廷內服務,授予皇帝最親近的郎官。晉朝建立中書省、門下省後,以省長官中書令、侍中為宰相,副職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參與評議奏章,東晉時又以中書侍郎一人執掌詔命,開始參與執政中樞事務,地位逐步提高。到南北朝時期,黃門侍郎也被稱為小宰相,已經開始具有宰相執政的地位。隋唐時期是中國宰相制度發展完善時期,也是多相制鞏固時期,唐朝恢復中書門下省後,作為決策機構,以二省長官中書令、侍中為宰相,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廢置後,尚書省副職尚書僕射地位提高參議政事作為宰相,同時中書省、門下省的副職中書侍郎、黃門侍郎的地位也相應提高,三省副職都能參議朝政,具有了宰相的地位,中書侍郎、黃門侍郎成為固定編制的侍郎宰相。唐高宗時代起,侍郎宰相已經能參與重大事務,唐高宗召集宰相議武則天攝政時,就是郝處俊和侍郎宰相李義琰勸阻的;武則天時,侍郎宰相司馬鍠的地位就高於平章宰相韋嗣立,執掌上州治縣多於韋嗣立;唐中宗時侍郎宰相宋璟就能制約權臣武三思;唐玄宗時期,侍郎宰相王琚被稱為內宰相;侍郎宰相韓休已經能與中書令蕭嵩抗禮,讓唐玄宗敬畏。侍郎宰相提高的社會背景是,唐朝中期以後政局變化劇烈,省長官中書令、侍中經常變更,或者長期缺置不輕易授予,像狄仁傑當內史去世後,數年不置內史,侍郎宰相按品級只能管中州,實際上在武則天時代侍郎宰相已經能管上州。侍郎宰相的地位在唐中宗時宋璟擔任宰相後迅速上升,唐玄宗也曾數年不置中書令,後來讓在外統兵的蕭嵩兼任。唐玄宗也曾對蘇頲說自己非常重惜中書侍郎。唐玄宗把侍郎宰相升四品上街,高於尚書省侍郎的四品下街,代宗在大曆時更把侍郎宰相升三品,高於四品、五品的平章宰相,古代五品以上是高級官員,三品以上是大位。後來中書令、侍中、僕射都授予勛臣,地方節度使,不再參議朝政,侍郎宰相就成為實際的最高宰相。五代時期侍郎宰相的地位也不斷提高,五代延續唐朝中期三省長官授節度使的舊例,侍郎宰相依然是實際執政者,在後晉時“同平章事”正式定為正二品,到宋朝正式成為宰相官名,侍郎宰相加同平章事時視為正二品。中期侍郎宰相有時不單獨作為官名,宰相地位下降,由中書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發展為宰相以尚書僕射兼中書門下侍郎為名稱,中書門下侍郎成為加銜,後來設立單獨的中書門下侍郎為副宰相,南宋建炎後廢置侍郎宰相。元明清時代有時不置中書門下侍郎,僅有六部侍郎,侍郎宰相不再設定,宰相的名稱改易為丞相、大學士、軍機大臣等。侍郎宰相在中國封建制度中執行了六百年左右,其發展鼎盛時期正是在中國封建社會頂峰階段,也是多相制執政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在封建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