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角風

基本信息

一級分類

老班藥(瑤族經典用藥)

二級分類

七十二風

分類

來角風

年份

laih gov buerng

別名

箭桿風、土砂仁小發散、白寒果

藥材特性

來源

姜科植物山姜的根狀莖。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木,高35~80厘米,根莖橫走。單葉互生,寬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9~40厘米,寬4~7厘米,頂端尖或尾尖,基部楔形,邊全緣,兩面被短柔毛,葉舌2裂。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帶紅,外面被短柔毛,雄蕊1枚。蒴果球形,被短柔毛,橙紅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態分布

生於溪邊、林下陰濕處。產於廣西德保、那坡、隆林、樂業、天峨、三江、陽朔、臨桂、興安、蒼梧等縣市;分布於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台灣、廣東、貴州、湖南等省份。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全草,鮮用或曬乾備用。秋冬季采果,陰乾備用。

性味

味辛、微苦,性溫。

藥用價值

功效

溫中行氣,消腫止痛。

傳統套用

治胃腹寒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3~9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水煎洗或搗爛調酒外搽。

方例

1.風濕痹痛 來角風(箭桿風)、雙鉤鑽(鉤藤)根、桿竹咪(鋪地蜈蚣)、雙亮(桑)枝各15克,米雙酒500毫升,浸泡,每服15~30毫升,每天3次。

化學成分

根莖含9(10)-佛術烯-11-醇,9-羥基山姜內酯,二氫沉香呋喃,環氧沉香呋喃,山姜烯酮,山姜萜醇,廣藿醇,漢山姜過氧萜酮,異漢山姜過氧萜酮,山姜內酯過氧化物,6-羥基山姜內酯,漢山姜環氧萜醇,山姜內脂,呋喃天竺葵酮A和Bα-沉香呋喃,4α-羥基二氫沉香呋喃,3α,4α-環氧沉香呋喃,β-桉葉醇,漢山姜過氧萜醉,6,9-俞創木二烯,10-表-5β-氫過氧基-β-按葉醇,10-表-5α-氫過氧基-β-按葉酸,4,10-表5β羥基二氫桉葉醇。葉中含小茴香酮,1,8-桉葉素,小茴香醇,α-和β-蒎烯龍腦,桃金孃醇,桃金孃醛。

藥理

1.對離體腸管平滑肌的影響 山姜小劑量對豚鼠小腸無影響,大劑量呈抑制作用。山姜對乙醯膽鹼和氯化鋇引起的大鼠腸管緊張性、強直性收縮均有部分拮抗作用。山姜的揮發性部位,可使兔腸管輕度興奮,然後轉入明顯抑制,張力降低,收縮頻率減慢,振幅減少,並隨著濃度不同能部分或完全拮抗乙醯膽鹼、氯化鋇引起的腸管興奮和痙攣。
2.抗潰瘍作用 山姜水煎劑灌胃對幽門結紮型、應激型及利血平型大鼠實驗性胃潰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對吲哚美辛(消炎痛)型胃潰瘍作用不明顯。它能增加胃液及胃蛋白酶活性,降低總酸度與游離酸度,對離體胃條有短暫收縮興奮作用,隨即轉入抑制,降低胃張力和拮抗乙醯膽鹼引起的胃收縮。
3.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山姜煎劑對結腸炎耶爾森菌和摩根變形杜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是1/160(抑菌力達中度),最低殺菌濃度(MBC)是1/80(殺菌力為低度),對福氏痢疾杜菌的抑殺菌作用分別是1/40和1/10,屬低度有效,對腸毒素型大腸桿菌均不表現抑、殺菌作用。
4.毒性 小鼠灌服山姜25g/kg(最大容積)1次,觀察3d,均未見小鼠中毒症狀和死亡。大鼠每日灌胃山姜熱浸液1.62g/kg,連續30d,結果各組間體重增加無明顯差異。肝、腎功能均在正常範圍,病理檢查無特殊異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