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山村

佩山村

佩山村位於安徽省望江縣高士鎮的北部。全村總人口:4050人,轄:43個村民組,共998戶,面積為10平方公里。村總支下設2個支部,6個黨小組。正式黨員119人,其中女黨員6人,致富能人21人。

簡介

佩山村位於高士鎮的北部。全村總人口:4050人,轄:43個村民組,共998戶,面積為10平方公里。村總支下設2個支部,6個黨小組。正式黨員119人,其中女黨員6人,致富能人21人。2004年由原李塘、五星、紅嶺、新河合併而成,原有村乾26名,現精簡為6人。

佩山十景

佩山位於安徽省望江縣高士鎮境內,為武昌湖北第一高峰。因明朝的大孝子王彥洪在此結廬,故又稱王佩山。歷史上的佩山風景優美,人文薈萃,前人總結為佩山十景:仙人掌、草堂、棋盤石、飲馬池、木筆花、紅朱、虬松、鴉更、石龜、祠堂。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立了佩山採石場,所產石料品質優良,是修路、建房之佳品。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惜的是,佩山十景也隨之被毀,不復存焉 。

佩山記

據明·萬曆《望江縣誌》載:“佩山,邑東北六十里。”這是關於佩山最早的文字記載。在明代以前,佩山稱為李家山,為河北大財主李佛兒所有。後來,李家敗落。而彥洪公逐漸崛起。也許是李家急需要錢吧,後來,李家山就賣給了彥洪公家族,改名佩山,外姓人稱為“王佩山”。佩者,美玉也。佩山在王家人眼裡的價值,由此可見。

彥洪公之父守瑄公為盜賊所害,葬於佩山之巔。彥洪公大仇得報之後,便在父親的墳旁,蓋了一座草廬,獨住其中。白天讀書,晚上練劍。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父親的墳前請安;晚上臨睡前,一定要到父親的墳前去告訴一聲,方才休息。有時,思父至極,整夜伏在父親的墳前,流淚,哭泣,“號天慘怛,猿鳥斷腸!”守瑄墓後有一棵柏樹,原本樹大根深,枝繁葉茂,也許是不忍聽如此悽慘的哭聲吧,竟慢慢地枯萎了。縣令沈濂聽說後,親自上佩山,進草廬,看望彥洪,並稱讚彥洪為“望江第四孝子”。故佩山又被稱為“孝子山”。

至崇禎年間,彥洪公的曾孫王之慶,因為父母年邁,辭去福建尤溪縣令,隱居佩山草堂,照顧雙親。因天下大亂,一會兒是張獻忠的起義軍,一會兒又是左良玉的殘兵敗將,一會兒又是滿清的隊伍,望江人民在無情的鐵蹄下呻吟。為救父老鄉親,王之慶招募了一批青壯年,約五百多人,組成“人和社”,與各路隊伍,進行了一場又一場悲壯、慘烈的戰鬥。直到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十九日,以身殉國。因王之慶諡號“忠節”,故佩山又被稱為“忠節山”。

清朝時期,佩山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雍正十三年(1735),王氏宗祠建成,與仙人掌、木筆花、棋盤石、飲馬池、紅朱、石龜、虬松、鴉更、草堂等並稱為“佩山十景”。嘉慶年間,王國士在佩山腳下,設立“佩山書屋”,教授生徒,求學者絡繹不絕。嘉慶二十五年(1820),王國士母親胡氏夫人六十大壽,邑進士倪模前來祝壽,贈匾額曰:“醇節維風”,與國士同游佩山,流連忘返,合作《佩山十景》。歷任縣令,如王世胤、伊巘、傅光遇、師範等,都與佩山結下了不解之緣,或獨坐在石龜上垂釣,或約朋友在棋盤石上對弈,在佩山上留下了千古佳話。光緒二十二年(1898),知縣何恩煌初到望江,視察河北,曹、胡、檀、聶等大戶人家都前往迎接,並準備了豐盛的酒席。但何恩煌卻對佩山情有獨鍾,在佩山十景間漫步,不忍離去。並在佩山最高峰上駐足良久,眺望河北風光,一覽望江全境。下山後,又步入王家新屋,與村民們促膝談心,噓寒問暖。並在王金科家吃了一頓便飯。據說:當時王金科家連凳子也沒有,就搬來幾塊佩山石當凳子。所以後來河北一帶就流傳一句:“曹、胡、檀、聶四

大家,不及佩山小王家。”直到民國時期,王維城到望江上任,第一站就到佩山。王維城《六修序》云:“癸酉秋,余來治茲邑,下車後,閱政至佩山,徘徊於十景之間,未忍捨去。”

進入二十世紀,佩山成為地方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先是設立佩山保,後又設立佩山鄉。四十年代,高士鄉鄉公所設在王氏宗祠內。解放後,又在祠內設立了國家糧庫,向民眾供應口糧。1959年,在佩山西南麓陳氏宗祠內,設立了國小,後改為中學;1960年遷高士 ,為高士中學;1964年,又遷賽口,為賽口中學。後來望江縣各條戰線上的英才,都是在這裡接受了啟蒙教育。佩山,是高士中學、賽口中學的發源地。

一九六五年的冬天,陰沉而寒冷,一批不速之客突然來到了佩山。這是金堤鄉組織的採石隊,說是想采一些石頭建築金堤橋。此風一開,便一發不可收拾。在隨後的幾年裡,新壩、賽口等地也先後組織了採石隊開進佩山。一九七五年,高士公社組織成立了“綜合廠”,進行專業採石。一九八六年,在佩山周邊幾個屋場的強烈要求下,縣六大班子開赴佩山,召開三級會議,就佩山問題進行討論。最後決定,將佩山的管理權交給老屋、新屋、三房屋、四房屋、陳屋等屋場。從此,上述屋場組織了有幹部四人,職工五十一人的佩山採石場,下設六個採石班。直到二〇〇四年,十八年間,整個佩山被開採一空。而這時,保護佩山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廣大民眾的強烈反對下,二〇〇四年四月十五日,佩山採石場終於壽終正寢,佩山又恢復了當年的寧靜。

如今,佩山還有幾座小山峰,雖然又矮又小,但卻巋然挺立,以一種英雄的姿態傲視遠方。這種英雄的姿態,是孤獨的,是悲愴的,但卻又是堅強的。佩山雖然被毀滅了,但佩山精神卻將永遠存在下去,與天不老,與地無疆!

佩山名人

清代詩人、教育家王國士

王國士(1786—1835), 名萬春,字潛修,更字國士,又字祝 華,號菊佳,亦號晚香,又號佩山書屋主人。佩山村王新屋人。生而聰明,四歲作五言詩巜詠天井》,有"清水為吾友,深井是我師"句,被譽為"神童".後師從舉人檀自蔭,"讀書目數行下,穎悟過人".嘉慶年間,創佩山書屋,教授生徒,"—時從其游者,絡繹不絕"。詩文俱佳,時人稱其:“文宗韓斗,詩擅溫八。”著有《菊佳集》、《晚香集》 等,深得進士倪模讚賞,稱其:"筆下生花,如有神助!"惜已亡佚。今僅存《佩山十景》詩十首,《二茗神燈》詩一首,王氏宗祠聯一副,周氏宗祠聯—副,佩山書屋聯二副,均載《雷音續集》卷一58頁(安徽文藝岀版社2012年版)。

附:王國士詩文

•《佩山十景》

仙人掌

不插塵中足,何來地上仙。行跡殊杳矣,古蹟尚依然。

採藥迷雲徑,高歌過石巔。多年凡骨換,風雨夢青蓮。

木筆花

初開渠第一,此木點才華。寂寂平原植,紛紛澗戶加。

春風真得意,青夢記誰家?詞客工吟詠,如蓮色不差。

棋盤石

聞道蓬萊客,敲棋石作盤。一枰今古在,兩道風雨寒。

似覺丁丁響,何須對對彈。伐柯樵徑滿,指點白雲殘。

飲馬池

不是長城窟,偏當立馬時。載驅誰止渴,或飲竟於池。

一勺精神飽,千秋水石奇。君看中有物,何必介而馳。

紅朱

靈氣鐘山骨,硃砂積石紅。有時勤洗伐,於此得磨礱。

頑性千年化,丹心一片紅。經師垂妙筆,絢彩奪玄穹。

石龜

背蝕苔紋氣,池塘老此龜。十朋非益我,片石欲遺誰?

問壽真千歲,占年合四時。北平人射虎,沒羽到今疑。

虬松

最愛支離叟,何緣竟化虬。風來聲欲吼,雨過甲疑流。

變化多年具,精神一乾留。四山齊木古,那及此松幽。

鴉更

禽鳥機先得,群鴉亦報更。叫號摻漏點,風雨亂雞鳴。

長夜何時旦,空山訂石盟。有心人不寐,記取一聲聲。

草堂

正氣環天壤,丹心寄草堂。我尋高士傳,人說鄭公鄉。

身世飄蓬似,茅廬日月長。琵琶亭萬古,遺澤莫相忘。

祠堂

祠自何年建,遐哉百世宗。茲山多絕徑,此地更靈鍾。

堂卜三公兆,門仍六代封。綿綿傳子姓,入室貴雍容。

•《二茗神燈》

秀巘俯舒州,丹爐紫氣浮。攢空凝火樹,吹焱遍蕭丘。

擬是飛藜下,驚傳秉燭游。仙蹤何處覓,笙鶴在峰頭。

•佩山書屋聯(二副)

其一:

錢亦無權亦無書屋;

賢也罷愚也罷讀吧.

其二:

有酒有詩此生足矣;

成名成利何必在乎!

•周氏宗祠聯

汝南伯振絕學千秋,衣缽誰傳,每對紅蓮思典範;

好東風助奇功一炷,舳艫何在,猶疑赤壁剩餘煙。

•《考妣紀略》

父師出檀門,讀書並數行下,穎悟過人,鹹目為大器。奈天奪其年,不克展厥所學,時兒十歲,弟行歲,母撫之艱苦萬狀,教讀教耕,無虛日。猶記祖母患苦疾,母侍奉床褥,如是者三年。家素貧,凡掣肘事,理之裕如。性寡言笑,喜怒不形現。年七十餘,志勵冰霜,仍躬紡績。邑進士倪公顏以額曰:“醇節維風”,匪虛也。惜兒讀書就試,雖黍列前茅,屢經備薦,而名外孫山,劬勞莫慰。每對此,唏噓欲絕雲! (錄自《佩山王氏族譜》卷四) 。

當代詩人、教育家吳紹烈

佩山村 佩山村

吳紹烈(1921-2002),字靜康,佩山村査湖人。194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上海師範大學文研所副研究員,廬山白鹿洞書院教授。上海詩詞學會理事、副主編。全球漢詩詩友聯盟總顧問,全球漢詩總會名譽理事。上海會友詩畫社、春風詩社及甘肅秦安太白詩社、廬山淵明詩社顧問。集詩詞家、書畫家、教育家於一身。曾應聘受派越南講學多年,並獲越南政府金質獎章和證書。傳略收入《中國教育專家名典》、《中國當代文藝辭典》、《中國當代文化藝術名人》、《世界名人錄》(中文版)、《世界藝術家名人錄》,並受聘為世界藝術家協會理事會會員。著有《風雨詩詞剩稿》。(錄自《雷音續集》卷六407頁,安徽文藝岀版社2012年版)

附:吳紹烈詩一首

《懷鄉吟》

雷水岸,皖江旁,青蕪一片是吾鄉。

插得幾枝楊柳樹,春來嫋嫋拂籬牆。

鱸膾美,荇絲長,査湖夏靜芰荷香。

一葉扁舟破澄碧,夕陽村里釣翁忙。

秋風黃菊添愁緒,白雪梅花競素妝。

萬般景,那堪懷,而今盡作劫灰飛。

惟余慈母倚門淚,朝朝暮暮望兒歸。

歸未得,路漫漫,音書斷,阻烽煙。

願化三更飛蝶夢,不堪竟夕又啼鵑。

幾番回首望, 萬里隔重雲。

客中野草無情碧,腸斷江南三月春。

美好鄉村

佩山村 佩山村

美好鄉村村莊整治點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加快推進農村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是提高民眾生活條件的可靠保障。高士鎮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進美好鄉村建設。佩山村査湖整治點是該鎮第一批村莊整治點。

佩山村 佩山村

佩山村査湖整治點位於佩山村西部,是曾經犧牲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的吳勇祥老書記的生活所在地,整治點有102戶,人口403人,經民眾推選由8人組成了理事會。在吳勇祥老書記捨己為公、無私奉獻精神的感召下,理事會成員們凝心聚力、信心飽滿、鬥志昂揚,嚴格執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制度,全面開展村莊整治工作。該整治點自建設以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理事會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整體推進基礎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整治點建設已初見成效。

截止日前,整治點已投入資金200餘萬元,民眾籌資籌勞30萬元,爭取項目資金43萬元,新建通村道路1000米,戶戶通1500米,排水溝渠主渠道“U”型槽1000米,輔助渠道磚砌2000米,安裝路燈50餘盞,建成了休閒廣場、籃球場、活動中心、圖書館,綠地面積達5000平方米,當家塘護坡200立方米,新建公廁3座,垃圾轉運30噸,拆除舊廁15處,整治點102戶牆面白色粉刷煥然一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