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村

觀山村

觀山村位於南安市西北部,眉山鄉東南部,總面積4.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5000畝,耕地面積840畝,人口1962人(不含海外僑胞),設10個自然村,旅居南洋的海外僑胞占村中的80%,觀山村是南安市第一僑鄉。

基本信息

觀山村概況

觀山村(泉州市南安市眉山鄉觀山村)

觀山村觀山村
觀山村位於南安市眉山鄉東南部,總面積4.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5000畝,耕地面積840畝,人口1962人(不含海外僑胞),設10個自然村,旅居南洋的海外僑胞占村中的80%,觀山村是南安市第一僑鄉。自古就有一句閩南俗語——“有觀山富,沒有觀山厝;有觀山厝,沒觀山富”,放眼觀山村,南洋風格建築格外醒目,閩南特色紅磚瓦房隨處可見。不僅於此,坐落在眉山國家生態林保護區皇旗尖山脈的生態茶園又是觀山村的一大亮點,當前正值秋茶採摘時期,走進茶園,陣陣清香飄逸在山頭,一抹抹綠色在薄霧中瀰漫,讓人如滋如醉。
小小的山區小村落有一股典雅秀氣的雋永美麗。大自然厚愛這座小村莊,私心地給予她多面的美麗,蔥鬱的大樹,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氣,讓這座小村莊出落得像個窈窕的仙子。她不僅美,歲月還賜予了她更多的內容,觀山村有其獨有的歷史文化積澱。
2014年10月29日,國家農業部公布了2014年“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名單,觀山村入選“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中文名稱: 觀山村 別名: 山腰

郵政區碼: 362300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下轄地區: 池塘湖,新厝角,董墘,上訓,杉安,石竭,庵頭,四斗,四斗種,山室

地理位置: 泉州市中部 面積: 885畝

人 口: 1965人(不含移居海外的僑胞) 方言: 閩南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李功藏故居池塘湖番仔樓、觀山藝術館

榮譽: 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美麗田園

歷史沿革

觀山村觀山村
觀山村位於距鄉政府所在地2.5公里處,是由觀音、山腰二村取首字合稱。民國年間屬南安山腰保,解放後屬山腰村,公社化時期後命名為觀山大隊,1979年觀山大隊拆為觀山、觀音二個大隊。1984年改稱觀山村委會。

行政區劃

觀山村村委會設在山腰村,池塘湖、新厝角、董墘、上訓、杉安、石竭、庵頭、四斗、四斗種、山室等10個自然村落組成。

人口

觀山村聚落在小幕寨東麓山谷間,呈塊狀分布,有20個村民小組,有村民352戶1965人(不含移居海外的僑胞)。

歷史名人

欹歟觀山,長空方展卷,青史永流芳。物華蘊風光,地傑育人賢。先人鑿山辟野,不畏艱險。開荒拓土,丕基初奠。篳路藍縷,心志彌堅。百十年來,望稱武榮,聲播南洋。仕入翰林,秩列中憲。

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
愛國華僑李功藏(1859-1928年,諱耀垣,字穩成,一字功藏,紫亭其別號),為印尼著名商界領袖。清同治、光緒年間因輸財濟公被授予“中憲大夫”。他於1859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縣二十四五都觀山郷(今觀山村),其父印尼華僑李廷芬。

李功藏他性剛耐苦,克勤克儉。愛國愛鄉,熱心公益事業,崇文尚禮,濟世惠鄉。賑災捐物,山東河南。捐棺施藥,體恤孤寒。捐資創辦慈兒院和溫陵婦人養老院、男人養老院等。修橋築路,風山珠淵;泉之順濟,邑之澳江。漳廈鐵路,敢為人先,捐建學堂,鄉之金山僑光,廈之同文英華,泉之平民新隅,佩實培元等。獨修泉州文廟、泮宮,令名遠揚。李功藏僅捐助修築橋樑、道路、堤岸、祠宇“多以上千計,少以數百計”。

李功藏故居池塘湖番仔樓李功藏故居池塘湖番仔樓

陳祖澤先生在所編撰的《溫陵探古靈》中稱頌道:“故軍興後屢經丘八爺占住,然得不免丘墟者,此君之力耳!”對李功藏捐資重修泉州府文廟給予了高度評價。

自然資源

①文物資源

觀山村,雖一個地處偏遠,卻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秀美的自然風光。村內共有二十多座百年古大厝,素有“閩南民居大觀園”之稱。除了閩南古大厝,村中南洋風格建築隨處可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閩南風格的燕尾脊、南洋風格的“番仔樓”、“八角樓”、蘇聯風格的“石印厝”,以及古厝內精美的洋磚、木雕、石雕、磚雕,還有泉州末代狀元吳魯等名家石刻。

其中閩南古大厝最有名的可以說是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這座一百多年歷史的古大厝,細細品味著,細細欣賞著。更讓人驚嘆的是那些精美的石雕、木雕,凡是海里有的,山上有的,龍鳳魚蝦,花草魚鳥,這裡都能找到;造型優美,栩栩如生,刻工精細,刀法流暢,你看那玩繡球的小公獅,前腿合抱繡球,尾巴上揚搖動,眼神左顧右盼,十分傳神。古厝廳堂上方的牌匾“紫薇拱照”四個大字,歷經了一百多年歲月的洗禮,如今還是金光閃閃。

走進觀山村中西合璧的李功藏故居池塘湖“番仔樓”。古厝四四方方,柱子為西式拱形廊柱,用料卻是閩南紅磚。“‘番仔樓’的石頭都是手工打磨而成的,非常光滑。”據了解,這幢“番仔樓”已有百餘年歷史。當初,屋主李功藏在南洋謀生,賺得銀兩後便回鄉建造大厝。深受南洋生活經歷的影響,他所建造的大厝也吸收了南洋風格。百餘年之後,如今這幢匠心獨運的“番仔樓”依然美得如此別致。

自古閩南話俗語“有觀山富,沒觀山厝;有觀山厝,沒觀山富”,說的便是李功藏的個人功績和所修建的池塘湖番仔樓和池塘湖大厝無人能及。來到觀山,沒有到這兩座古厝參觀,你真的枉此一游。

②土地資源

觀山村有耕地面積885畝,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薯、柿子、蔬菜等。山地面積2420畝,有杉木、雜木、松木、鐵觀音茶葉等。觀山村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山清水秀,民風純樸。改革開放以來,崢嶸歲月,盪氣迴腸;兩千鄉賢開拓進取,利用觀山村山區優勢,引進開發特、綠色農業,大力發展600多畝鐵觀音茶葉種植基地,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③旅遊資源

一抹抹鮮艷跳躍的閩南紅,一彎彎靈動的燕尾脊,在綠樹掩映的鄉村里顯得格外古樸動人。這裡是眉山鄉第一座村級藝術館和第一座以農家生活、農耕為主題的村級文化館。

觀山村藝術館觀山村藝術館
觀山村黨支部書記李戊己介紹,開這兩個館目的就是要讓村民了解文化,真正將觀山村文化發展下去,再一個就是為美麗鄉村鄉村遊走出一大步,遊客可以來參觀。

在觀山村,除了可以感受古厝的魅力,體驗人文之美,您還可以親身體驗一回茶香之旅。

觀山村黃旗尖生態氧生莊園觀山村黃旗尖生態氧生莊園

觀山村有著悠久的茶業發展史。坐落於觀山村眉山生態林保護區的皇旗尖生態有機茶園,始於民國期間,當時的茶園名為眉峰茶場,這座茶園由李春禧創建,李昭峰擔任制茶師。在皇旗尖生態茶園裡,還有農家餐館和農家旅館,這是一處集農業生產、休閒娛樂、旅遊觀光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氧生農業生態觀光園。

據悉,觀山村有豐富的古厝建築資源,被稱為“古厝大觀園”。走進觀山村,但見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其中尤以南洋風格建築和閩南特色紅磚瓦房最引人注目。全村保存較完整的百年古大厝就有20多座,最早的一座有20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李功藏故居古大厝“池塘湖厝”和風格獨特的“番仔樓”,常年吸引畫家、攝影家來此創作。而觀山村也是因這些特色建築入選“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特色民居村)。

社會事業

2011年以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觀山村將開展泉州市重點幫扶工作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機結合起來,推進全村各項事業大發展,實現了村路硬化率100%,通電入戶率達100%,電話入入戶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新農合、新農保覆蓋率達100%,基本普及自來水和無害化衛生戶廁,石結構房得到有效改造。同時,新建便民服務中心1處,衛生室1所,村文化廣場1處(內設立旗台1座、花壇6個、石桌椅4組、健身路徑1套,戲台1個,電影播放點1處,面積將近1000平方米),村文體活動中心1座(內設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黨員活動室、議事決策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等),村閱報欄、宣傳欄、科普欄、村務公開欄各1面,廣播室1間、初步解決了民眾醫、樂、知、玩、休問題。觀山村先後榮獲福建省級生態村、福建省級衛生村、泉州市級文明村、泉州市“美麗鄉村”入圍村、南安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南安市“美麗鄉村”示範村、連續兩年村級組織績效考核第一名等榮譽稱號,並在2014年入選“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