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金波

金波說,是父母將他引進少年兒童文學這個藝術的殿堂的。 金波的母親沒有多深的文化,但她卻懂得人生的快樂原則。 從這一角度講,父親成就了金波這樣一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


作家 金波
金波 1935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北冀縣。1957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期間,開始發表作品。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在中文系、音樂系授課。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近四十年來,結集出版的有詩歌、童話、散文、幼兒文學、文學評論以及詩詞歌曲集四十餘種,選集有《金波兒童詩選》《金波兒童詩集》《金波童話》《金波兒歌》《金波作品精選》等。作品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第一、二屆幼兒圖書獎,第二屆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大獎,第四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1992年被推薦為國際安徒生獎候選人。
全波,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四十餘年來出版有詩集《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我們去看海》;童話集《小樹葉童話》、《影子人》、《眼睛樹》等多部;作品曾獲得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1992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由他作詞的歌曲《海鷗》廣為傳唱,六十年代由他作詞的歌曲《小紅花》、《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在老師身邊》更是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而經久不衰。
他的詩歌被譽為“美的嚮導,愛的使者”,真摯地表現了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擁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金波說,是父母將他引進少年兒童文學這個藝術的殿堂的。
母親:開啟了一個通往未來文學藝術殿堂的心靈
金波的母親沒有多深的文化,但她卻懂得人生的快樂原則。無論生活負擔多么繁重,無論家務多么繁瑣,她都以愉快的心情來對待。她一有空閒,就喜歡用濃郁的河北鄉音給金波如痴如醉地唱童謠。每當這時,頑皮的金波也會搖頭晃腦,和母親一起或者對唱,或者獨唱,或者聯唱,常常是娘兒倆樂作一團。隨著童謠那鮮明的節奏,金波進入了一個充滿韻律的世界,這個韻律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愛,充滿了無限的美……
金波永無不會忘記讀第一本書的情景,母親為他唱誦一本舊雜誌上的童謠,金波立即沉浸在音樂之中,那獨特的美妙的感覺,使他終生受益。金波在母親的影響下開始學會感受語言的藝術的魅力。他的兒童文學創作就是從那些具有歌唱性的童謠開始的。現在,金波也常常是為保留著童年的這些記憶和感覺而拿起筆。
學會了童謠,母親還教他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邊唱童謠邊玩遊戲。遊戲所帶來的開懷大笑不僅培養了金波的幽默、樂觀氣質,而且還讓金波知道了童謠的節奏和韻律可以協調動作,可以讓他越玩越高興,越玩越上癮。在這種童謠遊戲的影響下,金波開始對韻律節奏變得敏 感起來,這為他後來的詩歌創作、歌詞創作奠定了豐厚的原始基礎。
金波的母親雖然不懂得什麼“創造性”等教育的大道理,但她卻了解孩子需要什麼,她認準了:“遊戲是兒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兒童最忠實的夥伴。”所以當金波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或者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玩具時,她總是以鼓勵的眼神,微笑的目光看著他們,儘管那些遊戲讓他們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儘管那些泥塑的、木雕的、紙折的玩具都非常簡陋。
波母親教育孩子從來不講什麼大道理,從來不訓斥孩子,而是往往用一句不經意的話,給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時候的金波穿衣服從不在意,剛穿上身,轉眼工夫弄得又髒又皺,母親見了既沒打他又沒罵他。而是說了一句:“看,這衣服像從眼藥瓶里掏出來的!”。形容衣服皺皺巴巴,用了這么一句生動的話,讓金波大笑了很久,因為在他為數不多的玩具里,就有一個小小的眼藥瓶,那是一個比他的小拇指還細還短的玻璃瓶。從此,金波記住了這句話,同時也記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潔、要愛惜。還有一次,老師留作業是背會課文,讓家長聽。開始金波沒用心背,等母親來檢查時,他只能背下開頭的一段,下面的就結結巴巴地背不出了。母親沒有斥責他,只是拿起課本,很平靜地說:“你學的都是白話文,念起來就像說話,不難背啊!我小時候學的是古文。還不懂意思哪,就讓背。”說完,她就特別得意地背起來:“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看著母親連那么難背的古文都能背下來,金波很受鼓舞,以後遇到難背的課文,他就用母親的話激勵自己。
母親說話,從不咬文嚼字,卻讓金波銘記在心。小時候,母親聽說的許多話,對金波來說都像箴言警句一般,影響著他的人生。如“遠親不如近鄰。鄰居處好了,就像一家人;處不好,低頭不見抬頭見,多彆扭!”、“家寬不如心寬。”、“人不能太貪,不能‘登鼻子上臉’!”等等。這些生動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她的人生態度。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總是以平和的心對待生活,對待親朋,對待晚輩。在教育孩子做人上,她的這些俗語、諺語總是脫口而出,用得巧妙,用得自然,讓人聽了,經久不忘。每當想起母親,金波總有一種春暉寸草的感戴心情。每當提起筆時,母親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現在他的眼前,母親的這些言傳身教,使金波從小就懂得了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母親的這些言傳身教,也常常使他感悟到天理良知,並跳進他文章的字裡行間,又給更多的人以教益。
父親:成就了一個兒童文學作家
回憶起父親,金波說讓他終生受益且永遠感激父親的是兩件事。一是父親教給了他成為一個文學作家的“竅門”;二是父親的豁達終於成全了他專業的選擇。從這一角度講,父親成就了金波這樣一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
父親在家中算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上國小後,剛認識了一些字的金波就開始翻看爸爸的書,可是他的大部分書金波不感興趣,只有兩本書吸引了他,一本是掉了封面的《詩歌季刊》,一本是冰心的《寄小讀者》。這兩本書伴隨著金波度過了國小時代,前一本書,金波保存至今,後一本由於翻看得太破了,又買了一本新的。還有一本綠色的硬皮筆記本,給了金波很大的啟發,那是父親上中學時寫的詩歌和散文,由於字跡潦草,金波要像爸爸那樣準備一個本子寫下自己的“作品”。金波說,父親的綠色硬皮筆記本啟發他找到了做一個文學家的“竅門”,使他邁開了實現作家夢的第一步。
金波照著父親的樣子準備了一個小本本,一開始也模仿著父親的樣子去做,他先抄的都是作家的名句和他喜歡的形容詞。一個偶然的機會,父親又給他帶回了一本《契訶夫手記》。契訶夫是俄國偉大的作家,他的“手記”可以說是他的“文學創作備忘錄”。當時金波還小,並不大太懂他寫下的這些“手記”,長大了,讀了契訶夫的一些小說,才知道作家是用記憶和想像,豐富和發展了這些隻言片語,寫出了文學作品。這些手記又給了金波一個啟發,那就是小本子上,也可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記下自己的每一個新發現,每一個有意思的聯想。
由於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金波帶著美不勝收的快樂走向文學的,少年時期,金波對文學的感覺就超出一般的同齡人,他的作文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每次作文講評,都是他急切盼望的時刻,因為十有八九老師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朗讀他的作文,同時給予細緻的分析,他常常聽得入了神。這就使他對文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尤其是在國小畢業時,班主任在贈言上的一句話,讓金波終生難忘:“努力吧,做一個文壇上的才子!”雖然金波還不懂這“文壇”是什麼意思,但他確切地知道了他的興趣點是文學,是詩歌,他也懂得自己在這方面也非常有悟性,所以他立志長大以後要當一個文學家。可是在那個年代,學理工的人特別吃香,所以父親雖然知道金波特別喜歡文學,但他並不希望金波將來從事這個清貧的行當,他特別想讓金波學理工科。金波要報考北師大中文系,父親要讓他報理工科大學。為此,父子倆有很長時間的爭論。在這點上,父親確實是很民主的。他雖然極不情願,卻也非常豁達地成全了金波的願望,說:“既然選擇了,那就要做好了。”如果當初父親強制金波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也許今天世界上就會少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