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位元組翁,元代海陽縣光德鄉清遠都(大埔縣河東片)人。元世祖至元年間進士,歷官至封州(廣東省封開縣)判官。時百姓逃避賦稅者甚多,地方政府報請軍門欲行清剿,英親至軍營交款代百姓完清賦稅,百姓賴以保全生命者達數千家。英又捐款建義學、修橋樑,且獻清遠田莊一處,供貧苦鄉人謀生,另一處給潮州開元寺為寺產(大埔舊志載:“開元寺租有古野鄉田118.1畝,高陂鄉田100畝,陰那鄉田786畝。民國元年(1912)該田租停徵。九年,潮梅籌餉局派員到縣會同知事曾仲宣將田變賣。”故所施實在何處,無可查考)。英原為清遠都人,後遷居黃岡(今饒平縣黃岡鎮),及兩處分屬大埔、饒平兩縣,其裔孫遂為饒平縣人。
相關詞條
-
元代雜劇
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漢族戲曲形式。形成於宋末,繁盛於元大德年間(13世紀後半期-14世紀)。主要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發展 題材內容 藝術特色 藝術形式 流傳情況 -
進士[科舉考試最高等級]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
歷史沿革 發展進程 科舉制度 考試 形式介紹 -
進士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
簡介 歷史沿革 發展進程 科舉制度 概念 -
武進士
武進士,是漢語辭彙,拼音為wǔ jìn shì,是中國古代在文科舉之外另外一種選拔武官的考試的出身制度。其是明清時武舉殿試及第者之稱。
武進士 武舉 武舉歷代大事記 -
余闕
余闕(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生於廬州(今安徽合肥)。元末官吏,先世為唐兀人。元統元年(1333年)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安徽泗縣)事。...
生平簡介 史書記載 後人憑弔 親屬成員 -
余氏
余氏姓,主要起源於姬姓,東周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後。中國百家姓氏之一。
姓氏起源: 聚集地: 古今名人: -
余姓
余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也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宰相由余之後,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六...
起源 姓氏始祖 遷徙分布 百家姓排行 姓氏分布 -
余集鎮
余集鎮位於商城縣西南部,大別山北麓,豫鄂皖三省結合部。東、南、北分別與本縣吳河、馮店、汪橋、觀廟接壤,西與新縣沙窩鎮、光山白雀園鎮隔河相望。全境南北長1...
隆門古鎮 中州名鎮 商貿重鎮 戰略要地 人文薈萃 -
杜仁傑[元代散曲家]
杜仁傑(約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號善夫(“夫”也作“甫”),又號止軒。濟南長清 (今屬山東濟南市)人。元代散曲家。《錄鬼簿》...
簡介 人物貢獻 作品 人物歷史 作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