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余少石,現為景德鎮學院陶瓷藝術研究所所長,藝術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專家學者協會會員,受聘為中國管理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研究員,系景德鎮市政協常委,景德鎮陶瓷研究院副院長,江西省工藝美術系列、教育系列高級職稱評審,中國專家學者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家協會理事,國家人事部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一級美術師,中國中原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獲獎
榮獲中國文聯“共和國藝術家”稱號。2009年度經中國專家學者協會評選,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非官方評選)。
藝術成就
工作生涯
從事陶瓷美術及國畫創作研究教學四十餘年,有數十件書畫、陶瓷藝術作品及論文獲得國家、部省級金銀銅獎,有的獲得國家設計專利和科技進步獎。陶瓷作品《柳溪八哥》選為鄧小平首訪美國的國家禮品,有的作品被國家外交部、對外友協、博物館、美術館、工藝美術館、畫廊及國外收藏家收藏,並參加世界藝術珍品拍賣。十餘次在國內外舉辦作品展並應邀講學。在上海、福建、南京均設有個人藝術館、室。曾應邀參加“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出訪歐洲七國並學術交流。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香港、澳門等地應邀舉行個人作品展並在當地大學學術講座。
代表作
代表作有《牧童》、《國運盛百代興》等。撰有《景德鎮官窯藝術》《景德鎮新彩藝術》兩部書稿,已出版《余少石陶瓷藝術作品選》《陶瓷裝飾設計》。
往事回憶
余少石和父親
余少石生長於陶瓷世家,其父余翰青是景德鎮陶瓷學院副教授、著名老一輩陶瓷藝術家、國畫家。說起恩師慈父,余少石充滿感激。
他說,父親是位對藝術極為認真的人,當時大家的生活都很緊張,但父親一門心思撲在作品上,家無隔夜糧也不管,數九寒天或驕陽似火,父親都沒有停止過創作。三個月甚至半年才出一件作品,這種嚴謹的精品意識,給兒時的余少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中長子的他,從小就有藝術天賦。父親對他嚴愛有加,四歲教他下棋,誦讀唐詩宋詞。記得父親在他的習字本上用硃砂批改,寫得好字就打上紅圈,寫得最滿意的曾被父親打過三個紅圈圈,說到這裡,余教授像個孩子似地笑了。上國小後他文學藝術方面的才能就在同齡中嶄露頭角,曾多次在全市少兒繪畫比賽中獲甲等獎,作文比賽甲等獎。
與其他家傳子弟不同的是,他還受過系統正規的大學院校教育,是位學者型、文化型的“雙師型”藝術家,文化品位和全方位的藝術修養使得他的作品歷久彌新,透出濃厚的底蘊。
興趣愛好
年輕時的他喜歡藝術攝影,目的是收集素材,彌補外出寫生時間的不足。他廣徵博取,也寫過不少文章,尤其是陶瓷美術評論、美學評論文章。在陶瓷美術界這個圈子裡,像他這樣全面的還不多見。他說他一生最大的遺憾是從沒有休過節假日,因為他的愛好太多。但興趣廣泛的他,卻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不唱歌、不跳舞。
余少石把所有的興趣和愛好最終都融入陶瓷藝術中了。他藝術功底深厚,金石詩書畫全面,作品求新求變,飽含文化內涵,追求品位格調,涉及題材豐富,藝術表現形式多樣,能較全面調動多種藝術手法詮釋陶瓷文化語言的豐富內涵,作品充滿詩情畫意,風格清新雅致,爐火純青中歸於簡單。如他畫的牧童、水牛都是那么充滿童趣,你仿佛可以聞到青草的苦味,可以聽到牧童的短笛,可以懷念故鄉的炊煙。田園生活、筆墨情趣躍然瓷上。他畫的壽桃色正形真、鮮美欲滴,枝葉生動老辣,深受企盼健康長壽者的喜愛。他畫松樹,老枝纏繞,雖飽經滄桑,卻又充滿生命的活力。我喜歡《水鄉春早》色釉裝飾的天人合一,青花釉里紅《八哥紅松》的簡潔大氣。
難怪余教授會說:“每次賣出一件作品,我總是會很心痛,每件作品都像是我的一個孩子一樣,我不忍和他們分開。”因為他沒有應付應酬之作,雖不能說每件都是精品,但肯定都是用心投入之作。加上陶瓷藝術作品受工藝材質、燒成溫度變化等因素制約,成瓷工序複雜,要成功一件完美作品,難度較大,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時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需要不斷完善自我,升華審美境界。
余教授近四十年就是這樣辛勤地在藝術園地里默默耕耘。他曾有自評72字,樸素天成,照錄如下,佐證印象:“天生胎養,臉小皮薄;事不出格,話不多說;低調做人,埋頭幹活;外柔內剛,是非有則;熱愛教學,潛心藝術;理論實踐,小有收穫;寵辱不驚,魚掌兼得;崗位短暫,共事難得;注重心養,阿彌陀佛!”
又是霜葉紅於花,人生金秋更燦爛,他仍勤勉於藝術朝聖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