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城市形態、城市設計等,尤其著力於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現代技術套用等方面的研究。多年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宗教信仰場所與嶺南傳統城市形態互動關係研究”、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項目“基於城市形態的嶺南傳統宗教信仰場所保護研究”等省部級縱向課題;並主持完成“文物建築信息採集研究”、“殘疾人體育運動場館設計研究”、“廣州城市重要景觀控制地段單體建築設計調研”等多項橫向科研項目。在全國性的學術期刊及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科研論文20多篇,並曾獲得首屆“中國建築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學術論文評選”優秀論文獎。
教育背景
1991.9-1996.6,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系,本科,獲建築學學士;
2001.9-2004.6,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碩士研究生,獲工學碩士;
2006.9-2012.6,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研究生,獲工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6.7-2001.8,廣州市民用建築科研設計院,助理建築師、建築師;
2004.7-2009.8,廣東工業大學建設學院,講師;
2009.9至今,廣東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學術兼職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學術委員
主要榮譽
2009年,論文《廣州懷聖清真寺及其周邊街區城市形態解讀》,獲首屆“建築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學術論文評選”佳作獎;
2011年,獲2011年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2009年,獲2008-2009學年度學校“優秀教師”稱號;
2008年,獲2006-2007學年度校“教學優秀獎”一等獎;
2008年,獲2006-2007學年度校“優秀班主任”稱號。
主要論文
何韶穎.廣州歷代佛教寺庵的分布特徵[J].古建園林技術,2012(1)
何韶穎.明清城市史研究綜述[J].南方建築,2012(1)
何韶穎.廣州歷代佛教寺院分布及其形成因素研究[J].華中建築,2011(2)
何韶穎、湯眾.廣州傳統宗教信仰場所與城市形態研究中的GIS套用探索[A].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東方建築遺產(2011年卷)[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何韶穎.廣州懷聖清真寺及其周邊街區城市形態解讀[J].四川建築科學研究,2009(8),獲首屆“中國建築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學術論文評選”佳作獎
何韶穎.淺析中國傳統建築的人文精神內涵[J].四川建築科學研究,2009(2)
何韶穎. 基於文化活動的人文主義城市復興[J]. 華中建築,2007(2)
何韶穎. 廣州新城區大型居住板塊發展研究[J]. 華中建築,2007(7)
何韶穎. 科學哲學發展對西方城市規劃思想的影響[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
科研項目
主持縱向研究項目
(1)宗教信仰場所與嶺南傳統城市形態互動關係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批准號:11YJCZH052),7萬元,2012.1.1-2014.12.31,主持;
(2)基於城市形態的嶺南傳統宗教信仰場所保護研究,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1KB21),2萬元,2012.1.1-2013.12.31,主持。
主持橫向研究項目
(1)殘疾人體育運動場館設計研究,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所委託項目,18萬元,2010年,已結題;
(2)廣州城市重要景觀控制地段單體建築設計調研,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所委託項目,20萬元,2011年,已結題;
(3)中山大學北校區控規導則更改論證建築專項研究,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所委託項目,30萬元,2011年,已結題;
(4)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地塊控規導則更改論證建築專項研究,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所委託項目,20萬元,2011年,已結題;
(5)文物建築信息採集研究,同濟大學委託項目,5萬元,已結題;
(6)金鰲洲塔修繕設計方案,東莞市博物館委託項目,12.4萬元,2012年,在研;
(7)金鰲洲塔管理所辦公及展廳用房落架大修設計,東莞市博物館委託項目,2.19萬元,2012年,在研。
教學活動
主要承擔本科“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城市設計”、“城市建設史”、“建築設計”等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