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赤華烈士墓

1924年2月,紹興黨、團支部分設,任團紹興獨立支部書記。 1925年1月,受命回到諸暨工作。 1927年1月,奉中共上海區委派遣,回浙江開展革命工作,並擔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農民部秘書,領導全省農民運動。

何赤華(1898~1927),原名景暉,諸暨市阮市鎮何家山頭村人。1918年秋,考入紹興省立第五師範學校。1919年,在五四運動和隨後的“一師風潮”中,積極投身鬥爭行動,發起成立紹興學生聯合會和紹興工人聯合會,組織千餘學生示威聲援北京學生反帝反封建鬥爭,成為紹興學生運動的領袖。畢業後回到諸暨從事新文化宣傳工作。1922年4月,由宣中華、俞秀松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年底轉為中共黨員。1923年春夏間,受中共上海區委派遣到紹興以女子師範學校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籌建黨團組織工作。4月,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紹興支部。7月,紹興歷史上第一個中共地方組織──中共紹興(黨、團)地方支部在城區府山倉頡寺成立,任書記。1924年2月,紹興黨、團支部分設,任團紹興獨立支部書記。6月,國民黨紹興臨時縣黨部成立,被推為執委。1925年1月,受命回到諸暨工作。3月,建立直屬團中央的諸暨支部,任書記,領導開展諸暨國民革命運動。年底,因遭當局通緝,轉赴上海。1926年2月,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同人子弟學校校長,並任商務印書館秘密黨支部書記,兼任中共中央駐上海特約記者。其間協助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參與發展工會組織、成立工人糾察隊、組織工人示威遊行等工作,參加了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1月,奉中共上海區委派遣,回浙江開展革命工作,並擔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農民部秘書,領導全省農民運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日,被反動當局以“清黨”為由非法拘捕。7月24日,在浙江陸軍監獄被槍殺。
烈士墓位於諸暨市阮市鎮何家山頭村蟹子坑,1986年4月由諸暨縣人民政府、阮市鄉人民政府和何家山頭村重建。墓地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墓前矗立高2米、寬約1米的“何赤華烈士紀念碑”,碑陰鐫刻何赤華烈士事跡介紹,墓穴為與長子何民力烈士合葬,四周裁有廣玉蘭、松柏、香樟等。
1994年6月公布為諸暨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3月公布為諸暨市級文物保護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