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78年12月,18歲的何繼榮懷著少年時對軍營大熔爐生活的憧憬,告別家鄉應徵入伍,在廣州軍區55軍服
役。當時,祖國的南疆自衛反擊戰剛剛打響,入伍不到兩個月的何繼榮就隨部隊奔赴戰場。在一次攻打高地的戰鬥中,敵人的子彈擊中了正在向某部傳達上級指示的何繼榮的左大腿。此時離發起總攻還有20分鐘,如果不能把信及時送到將貽誤戰機。在緊要關頭,何繼榮忍著劇痛爬行1000多米,將上級指令順利送達。
戰鬥結束後,何繼榮榮立個人二等功,但也落下了終身殘疾。1982年12月,22歲的何繼榮因傷退役,回到了闊別4年的家鄉瀏陽,作為傷殘軍人、二等功臣,被安排在瀏陽市供銷社工作。何繼榮勤勞苦幹,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後被調進機關。1986年9月被選派到高等院校學習,隨後相繼擔任過市屬幾個企業的領導職務。
1990年,何繼榮出任瀏陽市出口禮花廠副廠長兼辦公室主任,主管煙花生產、安全和燃放工作。然而,正當何繼榮在煙花鞭炮尤其是禮花彈的燃放技術方面摸索出一些經驗、意欲大展宏圖時,企業改制的大潮,使瀏陽市出口禮花廠停產下馬,時任副廠長的何繼榮也成為一名下崗職工。幾乎與此同時,妻子也接到了下崗通知,一家人頓時失去了經濟來源。
按理說,何繼榮是傷殘軍人,人民功臣,可以要求政府重新安排工作。但何繼榮認為,國家負擔重、下崗人員多,不能給政府增加負擔。他決定重整旗鼓,尋求創業機遇,目標定在了開發花炮產業上。
在既無廠房又缺資金的情況下,何繼榮決定從推銷花炮業務做起,開始天南地北地奔波。為了節省每一分錢,他坐火車全買硬座,火車擁擠時他就蜷在座位下方的地板上休息。有一次,他睡到半夜,突然感覺一股熱乎乎的水流到臉上,嚇得醒了過來,才發現是坐在座位上的一個小孩子正在對著自己撒尿。最令他痛苦的是,每逢陰天下雨、舊傷復發時,他常常痛得昏死過去。靠著這樣艱苦的努力,他跑來了第一批訂單,贏得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
此後,何繼榮將自己在城區的門面房產變賣,在瀏陽市集新建了一個花炮生產工廠,創立了“慶典煙花製造燃放有限公司”,將一批花炮老企業的下崗職工和一些戰友招募在自己旗下,初步形成了生產、銷售、燃放一條龍服務的格局。
創業路上多艱辛。2001年7月,經朋友介紹,何繼榮將價值60萬元的2000箱花炮產品發售給一家駐廣州的香港註冊花炮經營公司,可對方將產品收取並轉往境外後卻音訊全無,雖經廣州警方追查也無結果。這對於一個當時年生產能力僅300餘萬元、年利潤不過25萬元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打擊。但為了確保企業繼續生產,保證職工工資發放到位,他強忍內心的巨痛,含著淚水向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借錢,懇求銀行貸款支持,終於籌集到100餘萬元資金,讓企業擺脫困境。
何繼榮認為,企業的生存發展,關鍵在於能生產出有競爭力的高端產品。在研製創下吉尼斯紀錄的“焰火國旗”的過程中,為了解決保證“焰火國旗”升降平穩、音樂與焰火燃放同步、觀眾與焰火燃放互動等難題,他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實驗室里。
所獲榮譽
在打造“焰火國旗”的過程中,為攻克“焰火國旗”6大技術難題,何繼榮幾乎每天只睡了四、五個小時,不知疲倦和辛勞地率領公司技術人員反覆攻關,先後進行了20多次試驗,終於使“焰火國旗”創吉尼斯紀錄圓滿成功。“當老闆懂技術,才有主動權”,“追求卓越,講安全、重質量、守誠信,才是取信於客戶的根本。”經過數年的摸爬滾打,跨入新世紀後,他已在花炮行業小有名氣,獲得了焰火燃放大師和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先後發表多篇有關煙花藝術和管理學術論文,並出版《煙花藝術的發展時空》一書。2007年被推薦為優秀退伍軍人代表出席湖南省建軍80周年慶祝活動,受到省黨、政、軍領導肯定;2008年被評為“瀏陽市勞動模範”,同時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經過不懈的努力,他領導的企業從年產值幾十萬元發展到現在的年生產能力過4000萬元、年利稅達400萬元的企業;作品獲2006年全國“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銅獎、湖南省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金獎、世界第八次煙花大賽最優秀獎、第十屆全國發明博覽會金獎等美譽;企業相繼成功承辦了第八屆全國運動會、世界第八次煙花大會、澳大利亞APEC會議等大型活動的藝術焰火燃放活動。僅2008年,企業申請和獲得國家專利就達40多項,創造新產品近百個,其中“雙爆特效禮花彈”獲國家發明專利金獎,並被列為湖南省火炬計畫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兩項技術填補了世界空白。2009年第九屆國際花炮節期間,傾力打造“慶典煙花杯”花炮天使全球總決賽,成功挑戰全球最大的“焰火國旗”吉尼斯記錄,6項技術打破了世界紀錄,榮獲第三屆國際音樂焰火大賽最佳編排獎、全球十大焰火燃放企業等美譽,被全球眾多媒體和廣大花炮客戶所關注。
回饋社會
企業每年為國家創造稅收400餘萬元,解決了200多名村民、53名下崗職工以及30多名退伍軍人的就業,年發放工資達460餘萬元。企業所在村每考上一名大學生,他都要予以支持,並且親自將錢送到學生家長的手中。十幾個家庭經濟困難的戰友,每人每年給予2000—3000元的無償援助。學校有困難,村上要修橋建路,都帶頭捐資。此外,他每年都要拿出數萬元走訪慰問村上的五保戶、特困戶,其中有位五保老人,由於體弱多病生活無法自我料理,會將其接到廠里,無償提供房屋和衣食等生活費用,並出錢幫他求醫治病,八年如一日的照顧著老人。截至目前,共累計投入200萬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履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