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六榜龍

何氏六榜龍

何氏六榜龍是一種大型真蜥腳類恐龍。是近年發現的恐龍新種。

概述

何氏六榜龍(拉丁學名:liubangosaurus)
大型真蜥腳類恐龍,近年發現恐龍新種。出土地點為廣西扶綏縣。為大型植食性恐龍,高約6米,身長約18米。生活年代:白堊紀早期(約1.3億年前)。
中國和法國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廣西扶綏縣白堊紀早期,年代大約為1.3億年的那派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被證實是真蜥腳類恐龍當中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為研究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演化的複雜性提供了進一步的化石證據。

發現過程

廣西自然博物館莫進尤研究館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以及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Eric Buffetaut研究員合作研究的論文“中國南方廣西省發現早白堊世真蜥腳類恐龍新屬種”發表在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地質學報》(英文版)2010年第6期上。新恐龍的發現和命名者、廣西自然博物館研究館員莫進尤介紹說,新化石發現於扶綏縣山圩鎮平搞村六榜屯龍草嶺的甘蔗地里,由於發現化石的線索是當地村民何文堅提供的,所以命名為“何氏六榜龍”。新化石埋藏於那派組紫紅色泥質粉沙岩中,正型標本材料為五節較為完整的互相關聯保存的中後部背椎,另外在發掘坑中還發現了其他部位的骨骼數十塊,包括部分頸椎、薦椎、尾椎、肋骨、肩帶、腰帶和四肢。

特徵

“何氏六榜龍”的五節背椎椎弓表現出許多與其他蜥腳類完全不一樣的骨骼形態特徵組合,如神經脊較低,分叉,頂端向兩側膨大等。初步的系統分析結果表明,“六榜龍”可能代表了一種真蜥腳類恐龍,與北美的簡棘龍Haplocanthosaurus形成姐妹群關係。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結果,因為中國發現的大多數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都屬於巨龍形類或者是更進步的屬種,廣西的新發現似乎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個例外,它屬於一類真蜥腳類恐龍,說明中國的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具有較高的分異度和複雜的演化關係。”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Eric Buffetaut研究員認為。真蜥腳類恐龍是一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較巨龍形類恐龍原始的蜥腳類恐龍,如我國發現的著名的馬門溪龍和峨嵋龍等。中國發現的白堊紀蜥腳類恐龍種類較多,但這些恐龍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年代也從1.4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橫跨到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而且這些恐龍都無一例外的屬於巨龍形類或者更進步的屬種。

發現意義

“何氏六榜龍”的研究表明它屬於真蜥腳類,不同於其他地區發現的同時期蜥腳類恐龍,也不同於另外兩個與它同時出土的巨龍形蜥腳類趙氏扶綏龍和未研究命名的較為原始的蜥腳類恐龍。這不僅表明,至少有三個不同種類的大型蜥腳類恐龍確實共同生活在那派盆地形成的湖泊邊緣,同時也表明了中國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演化具有複雜的多樣性。由於化石材料的零星和破碎,早白堊世蜥腳類恐龍的研究過去一直是恐龍研究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近年來,我國北方如遼寧、甘肅和河南等地相繼發現了許多較為重要的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化石材料,如東北巨龍、黃河巨龍和大廈巨龍等。廣西扶綏“何氏六榜龍”的發現不僅給那派盆地蜥腳類恐龍演化的多樣性提供了確切的古生物化石證據,同時也彌補了我國南方地區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化石研究的薄弱環節,這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白堊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組成,恢復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