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青年時代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負笈遊學。1918年,畢業於敘屬聯中,後考入川軍第五師在綿陽創辦的“軍官教育團”。畢業後,到川滇黔混成旅。
歷任書記、排、連、營長。因不滿蔣介石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毅然辭去軍職,回到宜賓。1935年,受友人宜賓縣第五區(觀音)區長徐景顏委任作書記官。任職期間,經常為窮苦百姓伸張正義。三年後,退出政界。1938年起,先後在觀音、柳加、古柏等國小和宜賓外江中學、宜北中學任教10餘年。“蘆溝橋事變”以後,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影響下,宜賓也興起了抗日救亡運動。
1940年春,他在觀音高級國小,經鄭大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利用公開合法身份和合法形式開展宣傳,把我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戰爭勝利的訊息,及時傳達給民眾,團結了一批進步人士和青年。同時,積極參加觀音高小校外學友俱樂部(後改為宜賓縣第五區體育協進會)的組織領導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蔣介石再次發動反共高潮,黨為了避免組織暴露,遭到不必要的損失和破壞,當即決定採取疏散和暫停組織關係的措施。他在隱蔽期間,仍繼續在宜賓及觀音一帶的中、國小教師中運用合法方式同社會進步人士和青年保持接觸。1945年,應聘回宜北中學任教,同時幫助一些外地轉來的黨員到學校任教。1947年6月,中共宜賓中心縣委書記錢壽昌,根據川康特委指示,決定以喜捷團丁武裝為基礎,建立泯江縱隊,並同他研究策反武裝起義和游擊戰術等問題。後受組織派遣,於1948年深入屏山去爭取川軍殘部呂振華發動武裝起義或接受和平改編。
1949年6月17日,遇墾丁擦槍走火,流彈中傷頭部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