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保

何冬保

何冬保,湖南花鼓戲演員。湖南華容人。自幼學藝。工醜。十四歲登台。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組織勝利班,在洞庭湖一帶演出。建國後,歷任長沙花鼓戲劇團團長、湖南省戲曲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湖南藝術學校顧問。唱腔高亢爽朗,輕鬆自如,自成一派。代表劇目有《討學錢》、《李三娘過江》、《賣雜貨》等。改編並主演的《劉海砍樵》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演出劇本二等獎、演員三等獎。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何冬保,湖南花容人。1917年出身於華容縣北景港鎮一個貧窮的農耕之家。年僅5歲,何冬保就把《銅錢歌》、《洗菜心》、《採茶歌》之類的民歌調哼得爛熟,小小年紀便開始揚名鄉里。7歲時就與老人張海庭一起唱地花鼓(華容人稱早期的華容花鼓戲為唱地花鼓),並學會了《李三娘過江》、《張先生討學錢》等一系列民間戲曲。1945年組織“勝利班”,1949年在長沙組織“長沙楚居社”,即後來的長沙花鼓戲劇團。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1月14日因病在長沙逝世,享年67歲。

何冬保從師於楊保生的時候是上世紀30年代,那時演唱的傳統節目就有《劉海戲金蟾》(即後來的《劉海砍樵》)、《張先生討學錢》、《韓湘子化齋》、《扳筍》、《洗菜心》、《八百里洞庭》等作品。上世紀40年代,何冬保演花腔,張海生演小生,晏清秀演旦角,都曾上台演出。甚至連師叔唐放勛有時也上場出演旦角。顯然,後期著名的湖南花鼓戲代表作《劉海砍樵》、《張先生討學錢》、《韓湘子化齋》等作品在很早以前的華容花鼓戲中就有了。上世紀50年代華容縣文化館袁修廣老師創作的現代劇《牧鴨會》曾代表湖南花鼓戲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中南地區戲劇調演並獲獎。對以後湖南著名現代花鼓戲《打銅鑼》、《補鍋》等作品產生了深遠影響。

1945年底,抗日戰爭勝利。民眾歡天喜地,到處邀班唱戲,何冬保便開始組織自己的“勝利班”。由於戲藝高超,勝利班逐漸唱響了華容、南縣、安鄉一帶。解放前夕,何冬保率班進駐長沙,在現在中山西路搭了一個簡易戲園,取名“民眾戲院”,勝利班也改名為“長沙楚居社”。1949年8月,長沙解放,何冬保率領他的楚劇社劃著名“採蓮船”,歡迎進城的解放軍。

1951年10月,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周揚,觀看了何冬保主演的《劉海砍樵》,十分高興。次年,何冬保被邀進京,向中央首長作匯報演出,受到表彰。1953年,何冬保率慰問團赴朝鮮,慰問了包括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所在連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6年國慶節,何冬保作為湖南省文藝界的代表,被邀參加國慶大典。在觀禮台上,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伴隨在主席身邊的周總理幽默地稱何冬保:“這就是湖南的劉海哥”。

1957年,何冬保被錯誤地劃為右派,下放回到老家華容新景公社魚口大隊。在當地領導的支持下,何冬保又組建了新景公社花鼓戲劇團,走村串巷為民眾演出。上世紀70年代末才平反回到湖南省戲劇學校任教。

1982年他演出的《劉海砍樵》、《蔡坤山犁田》和《張先生討學錢》等片斷,被中國藝術團錄製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華容地(方)花鼓(戲)在何冬保的引領下,由下里巴人早期的謀生表演藝術,發展成為自成一體的湖南花鼓戲,從此擠身於陽春白雪的戲劇殿堂。全國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小時候就曾在有“戲窩子”之稱的華容景港外婆親戚家學唱過花鼓戲,她也是在湖南花鼓戲的哺育下出道、成長、成名、成家的。

演繹作品

《劉海戲金蟾》(又名《劉海砍樵》)

《李三娘過江》

《張先生討學錢》

《韓湘子化齋》

《扳筍》

《八百里洞庭》

《蔡坤山犁田》

《賣雜貨》

等作品

個人榮譽

何冬保曾歷任長沙市政協委員,省總工會執行委員、省文聯常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劇協省分會理事、省藝校顧問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