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看病

住房公積金看病

住房公積金看病是指當擁有住房公積金賬戶的民眾,身患相關重大疾病時,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用於疾病的治療。用住房公積金看病,廣西,天津、重慶、西安、秦皇島、長沙等地在不同時期都有類似規定。用住房公積金看病的做法是醫保基金保障能力不足和基金沉澱並存下的矛盾選擇。

各地政策

廣西

住房公積金看病住房公積金看病

新近出台的《廣西住房公積金業務管理規範(試行)》明文規定,從2010年起,“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的”可以辦理住房公積金的“非銷戶提取”。

“重大疾病”是指列入醫保保障範圍的重大疾病,“家庭成員”指父母、配偶及受監護的子女。繳存人符合規定提取條件的,應提供本人身份證和相應的證明資料及複印件,包括醫院出具的診斷書、入院通知單、繳費通知單。廣西南寧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區直分中心住房公積金管理科科長王文剛表示,住房公積金是由單位和職工共同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歸職工個人所有,用於購房是毫無疑義的。但如果一個人得了重大疾病、面臨生命威脅而又缺錢治療,將原本用於購房的資金用來治病,自然是合情合理的。

長沙

2009年6月,《長沙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四類情形下職工可以申請提取本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餘額:租住本市廉租房的,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因本人或者其配偶、父母、子女遭受重大疾病等突發事件造成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與單位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係、連續失業2年以上的。該《條例》中有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用於治療重大疾病這一項。

鄭州

鄭州的《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患重大疾病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

9種重大疾病是指:1.慢性腎衰竭(尿毒症);2.惡性腫瘤;3.再生障礙性貧血;4.慢性重型肝炎;5.心臟瓣膜置換手術;6.冠性動脈旁路手術;7.顱內腫瘤開顱摘除手求;8.重大器官移植手術;9.主動脈手術。本人、配偶及其父母、子女患9種重大疾病的,均可提取住房公積金。

各方觀點

在買不起高價房的情況下,對於那些低收入群體而言,能利用手中閒置的住房公積金來租房或看病,無疑是一種福音。而從利民角度上講,“公積金看病”則是對公積金人性化管理的一項好舉措。正因為此,這項政策一出台就博得了包括普通民眾、專家學者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認同,可以說有著強大的民意支持。
然而,住房公積金是“專款專用”還是“一款多用”好,社會一直存在著爭議。按照制度設計的初衷,住房公積金理套用於民眾的住房保障,而非挪作他用。儘管住房公積金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一直受社會所詬病,但事實上,這只是制度設計的使用門檻過高和使用程式繁瑣導致的資金“相對過剩”,而不是民眾不需要錢買房。

贊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所長賈洪波認為,這種做法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在住房公積金沉澱資金沒有實現有效配置,其邊際價值低下、趨近於零甚至為負的情況下,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有利於提高沉澱資金的邊際效用價值。
賈洪波指出,廣西開闢新的使用途徑是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率的一種探索,但一定要把使用途徑控制在保障性領域,如養老、低保等,如果用在了非保障性領域,那就嚴重背離了住房公積金建立的初衷,也增加了風險。
賈洪波認為,未來公積金管理有兩種趨勢:一是獨立運作,不與其他項目打通,那就要提高自身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二是與其他社會保障資金使用打通,由於目前中國住房公積金和其他一些社會保障項目分屬於不同部門管理,存在著不同的運作系統,打通住房公積金與其他社會保障資金的界限是可以研究和探索的,但基於當前相關制度的不配套,這一探索也將是一個逐步的漸進過程。在這一點上,風險是有的,關鍵在於管理。

反對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表示,住房公積金如果可以“自由支配”,那就失去了其作為社會保障資金的本來價值,在當下的體制環境中不宜推廣這種做法。
顧昕認為,中國目前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本身有很多積弊,如制度設計的公平問題、管理上的科學有效問題。討論“提取公積金治病”的做法,首先必須清楚公積金是用來做什麼的:住房公積金原本是用於滿足住房需求的,然而在住房問題極為突出,已成為重要民生難題的當下,住房公積金卻大量被閒置,花不出去。但如果簡單地用“允許提取公積金醫治重大疾病”來應對公積金閒置問題,公積金本身的積弊可能會在無形中被遮蔽、掩飾,甚至在人們的忽視中得以延續。
顧昕以新加坡為例指出,在新加坡,中央公積金會員的住房保障是通過其普通賬戶資金解決的,而普通賬戶的公積金存款不僅可以用於購置公共房屋,還可以用於提前退休投資、保險、教育。但與此同時,住房公積金“自由支配”也引發了問題,比如,在新加坡,人們可使用公積金自行炒股,但政府對於公積金炒股產生的風險並不負責。由於資金流入市場過多,使其公積金內部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這種風險對於我們不無警示。

完善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表示,公積金用來看病雖有“拆東牆補西牆”的意味,但也不是絕對不可取,所謂“救急不救窮”、“打油不打醋”也是同一道理。兩害相權取其輕,在非常時期借用公積金用於看病是一個“策”,但卻不是“上策”,長遠來看,要爭取“上策”——逐步完善公積金管理體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更完備的社會保障制度,讓百姓買得起房,也看得起病。
周孝正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部分人之所以熱捧“公積金看病”這項政策,原因主要不在於其優勢有多大、可行性有多強,而是基於現實的選擇:看病費用節節攀升,醫療保險解決不了普通民眾看大病問題;與此同時,房價居高不下,公積金也解決不了普通民眾購房難問題。權衡之下,與其讓利用效率低下的公積金閒置,不如取出來看病。公眾所真正關注的焦點並非公積金能否“救急”,而是如何支配才能更加合理有效。
周孝正指出,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是全方位的,不能通過取捨來解決矛盾。公積金用來看病的做法不能不說是政策制度執行不力的結果,是兩難之時的折衷方案。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健全醫療住房保障制度,讓人們病有所醫,住有其所。

揭示問題所在

利用“住房公積金看病”牽涉到了當前社會的兩大民生難題,一是住房難,二是看病貴。作為一種社會保障資金,住房公積金大量閒置的背後,將意味著許多民眾買不起房、住不起房,而把它用於看病,則表明當前的醫療保障體系仍存在著重大缺陷,民眾依然看不起病。這對於當前住房制度和醫療制度改革來說,是一種提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