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大量消費行為研究表明,人是奇怪的喜歡“自虐”的動物,他們經常乾“花錢買罪受”的事情,並樂此不疲。狂傾向,他們覺得自己渾身都是缺點,事事與願望相違背,喪失自信心,心甘情願讓別人壓在自己頭上。
具體方式
黑暗餐廳明知道恐怖電影很嚇人,會給心臟帶來不能承受之“驚”,卻仍義無反顧地去電影院觀看之;
冬天的天氣本來就冷得讓人難受了,還有人專門耗費巨資跑去冰造旅館睡冰床,即便他們知道睡冰床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在耳朵上打洞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心理需求,有些人還要在舌頭上把打洞事業進行到底,根本不管自己將來吃飯是不是方便。
蹦極由bungy/bungee音譯過來,在香港、台灣地區,人們音譯為“笨豬跳”,作這種譯法的人大概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笨的話,是斷然不會去進行這種“慘烈”的活動的吧。蹦極者通常腳系橡皮條,從約40米以上(相當於10層樓)高度的橋樑、塔頂、高樓中頭朝下跳下去。一個人如果心臟不夠強壯的話,斷然不能輕易嘗試此種運動。
在馬桶餐廳,吃飯的座椅餐桌是各種馬桶,盛食物的碟碗也是各式小型馬桶模型,只要吃客不覺得彆扭,應該還是別有一番風味吧。
監獄餐廳整體設計成監獄樣式,全部採用黑色基調:鐵欄桿做門窗、鐵鏈子做門帘,門口有頭戴鋼盔的“衛兵”把守,用餐的客人被“自動”放到“犯人”的位置,每一個包間都是由監獄裡面那種黑色的欄桿分割。監獄餐廳一經推出便非常火爆,曾經出現“排隊坐監獄,搶吃殺頭菜”的情形。
本是雙眼明亮的健全人,卻要閉著眼睛像盲人一樣僅靠觸覺、嗅覺、味覺和聽覺來進食。黑暗餐廳內唯一燈火通明的地方只有一個,那就是洗手間,其他地方則完全沒有照明,非盲人顧客進入這個餐廳就不能再使用或佩戴任何發光的物品,而且入門後就得戴上遮光的眼罩,完全靠自己摸黑入座、就餐。
一些人是知道自己有自虐心理或傾向的,鄭曉華教授告訴記者說,自虐的人從來都不會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聲,有些人擔心他人知道後,會笑話或是不理解他們的做法,遭到他人的異議。因此,他們總是在默默承受著自虐帶來的快感。像裴女士這樣的患者,要不是因為針影響了她的正常生活,她是不會向他人求救的。但作為家人或是朋友要在發現問題後,及時幫助患者走出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
真正意義上的自虐和這些行為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自虐有軀體自虐和精神自虐,是當心情鬱悶時,自己加於自身的行為或方式,是一種非常態心理。自虐者多數對自己不認同,有對自己進行懲罰的意思,並且用其他的方法很難擺脫,他們獲得的是精神上的快感,自虐者不敢說“不”或是“痛”。而自殘和自律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是目標而暫時需要承受的痛苦。
鄭教授說,很多自虐的人都是通過模仿學會自虐的,現在出現的這種網站、帖子,大家不要輕易地去看甚至模仿,容易使大家產生不好的心理暗示。另外,每個人對這種做法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照著做了,可能尋求不到你要的快感,更容易讓你產生後悔的心理,自卑感進一步加重,從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當中。
有自虐心理的人是很痛苦的,都想及早擺脫這種自虐心理。但僅僅用砸東西、大喊大叫等方式來排解是不夠的,能夠徹底擺脫這種感受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都不要苛求自己,要學會客觀、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問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與人溝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滿都向他人說出來,宣洩出來,就能夠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傾向的發生。
在我們祖先的年代,由於生存競爭條件惡劣,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覓食,每周花費在尋找和煮食食物上的時間至少為20多個小時。然而,到了現代,人們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便不在需要為食物操心,每周只需花30分鐘就能從超市買回所有需要的食物。對比之下,現代人要比祖先們多出來許多閒暇的時間。那么,這些閒暇的時間怎么打發呢?事實上,現代人的注意力已經遠遠超越了食物本身,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已不僅僅是“有沒有吃的?”而是“怎么樣可以讓我跟別人不一樣,顯得特別?”(如,“怎么樣好吃?怎么樣吃新鮮?”、“除了吃的,還可以做什麼其他的事情?”)
消費品所傳達的概念遠比物體本身重要,它是彰顯個人信仰、態度、社會經濟地位的名片,這也就是概念消費。普通消費品儘管也能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但是它所傳達的概念卻為普羅大眾共有,彰顯不出消費者的獨特性。因此,消費者勢必另闢蹊徑,尋找一些能標示自己獨特性的消費方式。“自虐”式消費雖然會對消費者的身體產生消極影響,但是卻能給消費者帶來概念層次上的享受。
以看恐怖電影為例。研究表明,自願觀看恐怖電影的人在觀看過程中,雖然仍會感覺恐怖,但是卻能體驗到一種獨特的快樂感覺。這是因為,看恐怖電影是一件小眾範圍的事情,它表示“我跟大多數人不一樣。”、“我比大多數人勇敢。”由此,消極的身體體驗卻帶來了積極的概念體驗。
此外,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個有趣的人,有著豐富多樣的經歷,也就是Keinan 和Kivetz所說的“豐富的人生履歷”。收集各種有趣、獨特的經歷跟收集酒瓶蓋、郵票有點類似,但是卻要酷得多。
心理學家Keinan和Kivetz做過一個研究,他們先檢查志願者的手錶,看他們是否習慣將時間稍微往前調(如果手錶時間往前調,說明該志願者比較重視時間和效率),然後再讓志願者進行消費方式的選擇。 結果發現,那些習慣把時間往前調的人通常更傾向於選擇“自虐”式消費(如,睡冰枕)。這是因為,“自虐”式的消費會讓他們體驗到更多積極的概念層次上的享受,增加自己的“人生履歷”,從而使他們感覺自己是個高效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