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開風氣不為師:梁啓超語錄

《梁啓超語錄:但開風氣不為師》內容簡介:梁啓超一生經歷曲折,從公車上書到戊戌變法,從暢言少年中國鼓動國人的夢想到流亡海外,從保種保教到保國保皇,其間他擁有多重身份:改革者、政治流亡者、政論家、新聞鼻祖、北洋司法、財政總長、進步黨黨魁,直至清華“四大導師”。然而最突出的是他身上的那種濃重的文化先驅意味。猶如一枚陰陽魚的活化身,在中國文化經歷數千年、萌發巨大嬗變的節點上,梁啓超將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非常美妙地融和到自己的靈魂當中,並日漸有成。起初,很生硬,有點格格不入,然後隨著生命的歷程,日漸通融,並推雲播雨,開出了中華文明現代轉型一朵奇花。《梁啓超語錄:但開風氣不為師》從他的浩繁著述中,擷英掬粹,精思集益,雖然不免有遺珠,但希望任公的智慧能夠啟發極具慧根的當代讀者們,也能從這部濃縮其人生和思想精要的語錄里,讀出有益的啟迪、同心的共鳴、同境的沉思和人生境界的大美。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梁啓超語錄:但開風氣不為師》編輯推薦:了解大師的“後樓梯”,最富有人文氣息的選本。

作者簡介

梁啓超(1873年~1929年),中國現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學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中國之新民”等。廣東新會人。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輯致知篇
第二輯卓識篇
第三輯品藻篇
第四輯風雅篇
第五輯遠見篇
第六輯性情篇
第七輯論爭篇
公民先驅梁啓超(代後記)

後記

梁啓超先生在近現代歷史上可謂大名鼎鼎。無論哪一本中國近現代史,翻入百日維新、戊戌變法章節之後,梁啓超便頻頻亮相其中。從公車上書到戊戌變法,從暢言少年中國鼓動國人的夢想到流亡海外,從保種保教到保國保皇,少年成名的梁啓超有一段注定不平凡的時代之旅。
作為思想者和政論家的梁啓超,無疑是位文科天才。早年讀書鑽研訓l詁國小,之後跟隨康有為鑽研世界文章。每遇一種新學問,都能輕鬆上手,是佛家所謂的大有“慧根”。在這樣的慧根上,區區八股科舉並不在話下。梁啓超十七歲時輕鬆中舉,現在看來,都令人嘖嘖稱奇的盛事。然而,知不足的梁啓超本人,不懈努力,使得“慧根”不但貨真價實,而且日久彌篤,塑造出了晚近中國歷史上最絢爛的一抹文化霞光。猶如一佛而眾身,輝光四射:改革者的梁啓超,政治流亡者的梁啓超,政論家的梁啓超,新聞鼻祖的梁啓超,北洋司法、財政總長的梁啓超,進步黨黨魁的梁啓超,直至清華“四大導師”之首的梁啓超……
在今天的我看來,成就梁啓超的,不在於他光輝絢爛的聲名、顯赫一時或風光一世,更為重要的是,他身上的那種濃重的文化先驅意味。猶如一枚陰陽魚的活化身,在中國文化經歷數千年、萌發巨大嬗變的節點上,梁啓超將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非常美妙地融和到自己的靈魂當中,並日漸有成。起初,很生硬,有點格格不入,然後隨著生命的歷程,日漸通融。並推雲播雨,開出了中華文明現代轉型一朵奇花。若非一場極具現代況味的“醫療事故”,讓梁啓超在1929年56歲的壯年上隕落,再借梁任公三十年光陰,真不知,他又將如何看待身後那另一番的天地玄黃。
歷史不容假設。因為相對於任何假設中的善意,現實總是殘酷得過分。號稱師法梁啓超的胡適,並沒有能用言論左右陷中國於萬劫境地的“力爭”:在新時代,“成王敗寇”的邏輯,找到了諸如“物競天擇”這樣更好的說辭,帝王將相的傳統大戲也換上了諸如中山裝之類的新服。歷史的變易,變著變著就變得十分詭異,相襯之下,從古色古香走出來的梁啓超和他動情動魄的言說,卻顯出十足親切的現代感和先驅感:
作為其言論的選編者,我最佩服梁啓超的,是他能完成不可能之任務:在舊體制、舊知識體系里科舉致士的梁啓超,硬生生地提著自.己的辮子,把自己從大清臣民提到了民國公民的歸宿中。
這一步是相當難的,縱然如其師號稱“南海聖人”的康有為,縱橫人生之後的歸宿,無非是西子湖畔坐擁美宅、妻妾成群的陳腐名士。而梁啓超,卻像他自己所謂的“應時之英雄”,始終能以“今日之新我力戰昨日之舊我”,不斷努力升級改造,永遠像一個好奇心十足的少年人那樣,矢志不渝地追求中國現代文明的能夠企及的新高度。作為一代文化大師的梁啓超,這等的氣魄,是至今足可令人效仿的:
就歷史的文化氣象而論,自晚清以來,曾國藩這一輩的儒家先覺者,對西學和西方文化頗懷好感,努力“放眼看世界”,力圖“采西氣補東氣”。

序言

梁啓超(1873~1929年),中國現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學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中國之新民”等。廣東新會人。
幼年即學,並表現出良好的天賦。早先研習訓詁之學,17歲參加科舉,中舉人。1890年赴京會試,未中。回粵路經上海,得讀《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從師於康有為。戊戌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此期間,先後創辦過《萬國公報》、《時務報》、《知新報》、《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多種報刊,發表大量政論文字,足為現代新聞及政論之鼻祖。“辛亥革命”爆發後,歸國,與袁世凱合作,組建進步黨,與孫中山的國民黨抗衡,並出任袁政府的司法總長。
1915年底,梁啓超與學生蔡鍔策劃武力反對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袁世凱死後,梁啓超出任段祺瑞政府的財政總長及鹽務總署督辦,1917年辭職。1918年底,梁啓超赴歐考察,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認為西方文明已經陷入危機,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1920年以後,脫離政治,專心學術研究,於文、史、哲諸方面多有著述,重點為先秦諸子、清代學術、史學和佛學。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指導範圍為“諸子”、“中國佛學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儒家哲學”、“東西交流史”等。這期間著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情聖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等。
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1926年,因疑患尿毒症,卻由醫療失誤,被切除健康的右腎,自謂“白丟了一個好腰子”。1929年病逝。平生主要著作收入《飲冰室文集》。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包括影響後世深遠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少年中國說》。
梁啓超先生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言論氣勢磅礴、縱橫開合,既有古典策論的大氣,也廣博西學的視野,言篤實,理崇密,並日漸理性與科學,筆端字字句句閃爍炙熱的感情,見智見性,常令人有醍醐灌頂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