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職務:
現為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腫瘤靶向技術治療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物理學會醫學物理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電子學會生命電子學分會理事;
中國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
醫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放射治療和核醫學設備分標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協會委員;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醫學分會放射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全軍放射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師協會放療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全軍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空軍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常委;
基本情況:
1982年貴陽醫學院本科畢業;
1983年1月-1983年6月在遵義縣醫院外科工作;
1983年7月-1984年7月在貴陽醫學院病理科學習;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中國醫科大學攻讀放射腫瘤學碩士學位;
1987年8月-1991年10月在空軍總醫院放療科工作;
1991年11月-1995年12月先後在日本京都大學和日本大學醫學部放射科研究學習,並在日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96年1月-至今在空軍總醫院放療科工作;
1998年再次赴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放射腫瘤科參與立體定向放療的共同研究;
1998年月12月任放療科主任;
2000年月12月破格升為主任醫師。
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腫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的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多年來積累了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豐富經驗,確立了立體定向放療的研究方向。
1999年初在國內率先開展三維CT模擬定位新技術,對頭、頸、胸、腹部腫瘤實施三維適形放療,大大提高了放療精度和療效,減輕了放療反應,實現了集腫瘤的影像診斷、模擬定位、三維計畫和精確治療的一體化,把先進的放療觀念和超前的思維嫁接於現代高科技設備上,開創了我國將CT專用於腫瘤定位治療之先河。
2000年6月著手對我國獨創的、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身γ刀進行了長達6年的深入細緻的臨床套用研究,闡明了該設備的治療原理、獨特的劑量分布特徵和臨床套用技巧,首次提出了γ刀的人造布拉格峰和無創性粒子植入的劑量學特徵,並制定了臨床套用規範,使其在肺癌、肝癌、胰腺癌等腫瘤的治療上獲得顯著療效,推動了γ刀技術在我國的健康發展,引起了國內外腫瘤學界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採用γ刀治療早期實質器官腫瘤(如肺癌、肝癌和胰腺癌等)方面,創新性地提出了採用高分次劑量、短療程的新模式,獲得了類似外科手術治療的效果,避免了外科手術創傷帶來的風險,為因內科疾病和不能耐受手術的高齡癌症患者的治療開闢了廣闊前景。在全身各部位中晚期腫瘤的治療上,提出對腫瘤進行選擇性高劑量照射同時配合化療或藥物靶向治療的綜合治療新方案。研究的重點項目“OUR-QGD型立體定向γ射線全身治療系統(全身伽瑪刀)”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專業特長: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頭、體γ(X)刀)顱內腫瘤、多發腦轉移瘤、肺癌、肺轉移癌、肝癌、肝轉移癌、胰腺癌、腎上腺轉移及腹膜後腫瘤,調強放射治療鼻咽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及骨轉移,聯合藥物靶向治療或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顱內膠質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