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伯示麥又稱為“伊珥示麥”,列為但支派所屬城市之一(書十九41)。伯示麥也是猶大支派撥歸利未人的諸城之一(書二十一16;代上六59)。當地的居民稱為伯示麥人(撒上六14、18)。非利士人因奪取了猶太人的約櫃,而招致疫症侵襲,只好把約櫃送走,他們把約櫃運到了伯示麥(撒上六1-20)。
伯示麥也是以色列王約阿施大敗猶大王亞瑪謝之地(代下二十五21、23)。一個世紀之後,非利士人又從猶大王亞哈斯手中奪取了伯示麥(代下二十八16-20)。其後,該城開始衰落,終為尼布甲尼撒王在主前586年摧毀。
考古發現
在伯示麥的遺址(即魯邁利廢丘鄰近亞拉伯村落示姆斯泉),曾有不少重大的考古發現。挖掘工作首於1911至12年進行,至1928至31年兩度進行,共挖掘出6個地層。最底層即第六層,被定為主前2000年不久以前的時期,出土之物甚少。第五層定為中青銅時代二期(主前1750-1550),有綿延高大的城牆環城的遺蹟;牆以巨石為基,以磚砌成。第四層屬晚青銅時代,該城經歷了繁榮發展階段。考古學者在該層挖出了一個煉銅的熔爐,又找到了一個刻有烏加列楔形文字的泥版和一塊用作書寫記錄的陶片,上有早期迦南人的文字。這段地層約在主前1200年時,遭受破壞。
第三層顯示了該城的繼續繁榮和非利士人的強大影響;參孫可能也到過該城。該城於主前1000年以前,與鄰近的示羅同時遭毀。至主前十世紀初,該城得以重建,考古學者稱此城為第二層,城牆上有炮塔,與特畢美森出土的城牆類似。城中有一顯著的大型建築,是以色列某地方總督的府邸。該層毀於一場大火,後再重建為一大型村落。該地層於主前600年左右,被巴比倫人毀掉。
羅馬帝國時期,該城遷至鄰近的示姆斯泉,但考古學者仍在魯邁利廢丘找到了羅馬、拜占廷和中世紀時期有人居住的遺蹟,他們定之為第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