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屍[漢語辭彙]

拼音:fú shī

《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語文工具書都收錄了詞條"伏屍",但檢索古代文獻後發現,諸辭書對"伏屍"的釋義尚有闕漏,今試為補苴。“伏屍(屍)”這一詞條,《辭源》、《辭海》、《漢語大詞典》、台灣《中文大辭典》等皆予收錄。諸書或列二義,或列四義。列二義者,《辭源》可為代表:“①謂屍偃伏也。②謂憑屍也”。《漢語大詞典》獨列四義:①殺人致死。《莊子·則陽:》“(觸氏、蠻氏)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

釋義:(1)謂殺人致死。《莊子·則陽》:“﹝觸氏、蠻氏)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屍流血。”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炸丸匕首,購我自由,左手把民賊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屍數十,流血五步。”

(2)屍體倒地。猶言死亡。 晉·潘岳 《關中詩》:“好爵既靡,顯戮亦從。不見 竇林 ,伏屍 漢 邦?” 王闓運 《武提督碑》:“勇者伏屍,怯者凶懼。”《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3)倒在地上的屍體。指死者。前蜀 杜光庭 《行軍僕射醮宅詞》:“其有伏屍故氣,金土邪精,滯爽遊魂,幽靈暗魄,各乘善力。”

(4)伏在屍體上。《戰國策·燕策》:“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後漢書·李固傳》:“﹝質帝﹞語未絕而崩,固伏屍號哭。”

(5)殭屍的一種。《子不語》把殭屍分成八個品種: 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屍、伏屍、不化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