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吉列爾梅·菲格雷多
內容概要
(第一幕)薩摩斯島克桑弗之家,女奴梅麗塔一面給哲學家克桑弗的妻子克列婭梳頭,一面給她講述外邊發生的奇聞趣事。克桑弗從後門上他吻過妻子之後對她說,他又給她帶來一件禮物,隨即喚進一個奴隸,他便是相貌醜陋然而聰明機智的伊索。克列婭嗔怪這件禮物的醜陋,伊索則從容不迫地給她講了個狐狸見獅子的寓言,得出結論說,人們的眼睛會逐漸習慣於醜陋的東西。緊接著又給她講了個老虎與狐狸比美的寓言,說明自己的美不在外表上,而在心靈里。在回歸薩摩斯島的途中,伊素多次幫助克桑弗擺脫困境,為了換取自由,他把找到的財寶全部交給了主人,然而,他所得到的卻是嚴厲的懲罰。趁克桑弗離開的機會,克列婭主動提出釋放伊索,但伊索不要這種犧牲他人而得來的自由,他給她講了個《狐狸與葡萄》的寓言。這時,克桑弗興沖沖地回來,帶來了他的朋友阿格諾托斯衛隊長,並置酒款侍。席間,克桑弗讓伊索去市場上買最好吃的東西。伊索買來一盤清蒸舌頭,克桑弗非常滿意,說這是世界上最情美的食品。但接下來第二道萊是舌頭,第三道萊是紅燒舌頭,主人發火了,伊索則說,舌頭是科學的鑰匙,真理和理智的武器,世界萬物都是用人的語言所創造的,而語言還要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沒有舌頭,則什麼意思也表達不出來。克桑弗聽罷高興至極,又讓伊索再去市場上把最壞的萊買來。片刻之後,伊索還是端來一盤舌頭,主人又發火了。伊索不慌不忙他說,舌頭是世界上最壞的東西,它是一切陰謀的源泉,一切爭論的開端,它能撒謊,掩飾,顛倒是非,誘人墮落,克桑弗又被說服了。他醉醺醺地向衛隊長宣稱,他是一個富翁,又有這樣聰明的一個奴隸,真是幸福得能喝掉世界上的所有美酒,能把整個大海喝乾。衛隊長搖手否認,克桑弗則堅持己見,並固執地要和衛隊長打賭,於是,兩人當即立下字據。大醉中的克桑弗還揚言要燒死自己的妻子。
(第二幕)第二天早晨,清醒過來的克桑弗見妻子已經棄他而去,便絕望地大喊大叫,詢問伊索有何辦法找回妻子,伊索提出只要給他自由,他可以為他找回妻子,克桑弗滿口答應。於是,伊索為主人買回許多結婚用品,克列奴聞知此事,果然回到了丈夫身邊,伊索要求主人兌現諾言,給他自由。克桑弗無理狡辯,他讓伊索到門口去看天空,如果那裡正巧出現兩隻喜鵲,他便給他自由,伊索的願望再次落空。克桑弗吻過妻子,到學校去了。這時,克列婭請求伊索愛她,擁抱她,以此作為對言而無信的主人的報復。但伊索拒絕了她,他又一次給她講了《狐狸與葡萄》的寓言,而這次卻是狐狸沒有理睬那熟透了的葡萄,這使克列婭老羞成怒,決心對他施行報復。正在此時,克桑弗氣喘吁吁地跑了回來,急呼伊索救他,發誓願以自由為交換條件。原來,前一天他與衛隊長打賭喝掉大海的諾言今日要兌現,否則,他將失去所有財產。克列啞卻插話要求丈夫懲罰伊索,因為伊索試圖引誘她。但克桑弗對此並不理會,他一心想著怎樣保住自己的財產。在克桑弗再三懇求下,伊索終於告訴他,你既然答應要喝掉大海,那就強調“大海”這兩個字,只有大海,沒有那匯流進它裡邊的河水。克桑弗恍然大悟,隨即向外走去。他不僅沒有給伊索自由,反而屈服於妻子的要挾,命令奴隸阿比西尼亞鞭打伊索。
(第三幕)阿比西尼亞站在舞台中間,雙手交叉。女奴梅麗塔見四下無人便趁機挑逗他。此刻克列婭恰巧從外面進來,見此情景,她鼓動女奴去勾引她的丈夫,自己則汀算和將要獲釋的伊索一同出走。緊接著,克桑弗同衛隊長上,衛隊長代表人們的意志,要求克桑弗給伊索以自由。克桑弗卻百般抵賴,拒不踐約,以致妻子以離開他相威脅,他才寫下文書,同意釋放伊索。伊索即刻背起小行囊,告別了眾人。伊索走後,克桑弗學著伊索的樣子,給克列證講寓言,但他的神志腔調都遠遜於伊索。正在他發愁講完伊索的寓言之後怎么辦時,伊索被守衛隊押回來了。原來,伊索給阿波羅神廟的祭司們講了個《蟬與甲蟲》的寓言,祭司們認為他侮辱了阿波羅神廟,便把他抓了起來,並偷偷將一金器放入他的行囊,栽贓陷害他。偷金器是犯罪行為,按法律規定,自由人犯了罪,就把他從懸崖的頂端拋下無底深淵,奴隸犯了罪,則可由其主人酌情懲處。為此,阿波羅神廟的祭司們前來徵求克桑弗的意見。克桑弗夫婦滿心歡喜,他們正想把伊索作為奴隸留在身邊,然而伊索拒絕了他們的好意。他對克列娜說,他之所以沒有亮出獲釋文書是為了在臨死前再見她一面。說完,他一手拿起盒器,一手拿著那張使他得到自由的文書,毅然走向門民最後一次給大家講了《狐狸與葡萄》的寓言,得出結論說,知道嗎?你門是自由的!無論哪一個人都成熟得可以得到自由了,而且只要是需要的話,就能為它而死。對於愛情,對於生後來說,我還太年輕而嫩綠!但對自由來說,我已經成熟了,我是自由人。隨即,邁開果敢的步伐朝著為自由人準備的深淵走去……
作品鑑賞
《伊素》是一出閃射著哲學智慧光芒的歷史劇,也是一首激動人心的自由之神的讚歌,它具有闡釋不盡的深遠意義和體味不完的悠長韻味。本劇以古希臘奴隸寓言家伊索的生活遭遇為基礎,塑造六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井通過他們之間的複雜關係和矛盾衝突,寫出了“伊索“寧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的宏偉氣魄和崇高意志。伊索是個奴隸,或者說,比奴隸還不如,因為他是被作為奴隸商人的添頭奉送,白饒給買主克桑弗的。伊索地位低下,相貌醜陋,但是在奴隸主面前,他絲毫不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克桑弗的妻子克列婭嗔怪丈夫這件禮物的醜陋,他便給她講了個《老虎與狐狸比美》的寓言,說明自己的美不在外表上,而在心靈里,克列婭為伊索那些具有深刻哲理性的語言所傾倒,又因丈夫拒不兌現諾言而為伊索打抱不平,她主動提出放走伊索,但伊索不要這種以犧牲他人而換來的自由,於是他給克列婭講了個《狐狸與葡萄》的寓言。當伊索為克桑弗找回妻子,克桑弗再次違約後,克列嫵鼓動伊索愛她,擁抱她,並擔保她會說服丈夫給他自由,但伊索認為自由是純潔的東西,只能用純潔的手去接觸它。他又給她講了《狐狸與葡萄》的寓言,而這一次卻是狐狸沒有理睬那熟透了的葡萄。伊索執著地追求自由,但他決不要別人施捨的自由,這與女奴梅麗塔追求自由的手段形成鮮明對照。梅麗塔也在追求自由,她想成為又自由,又有錢,又被人愛著的女人,但她的最終目標只是希望擠走女主人,跟男主人結婚。這同伊索所追求的目標相差甚遠。克桑弗號稱哲學家,他虛偽,自私,不學無術,作者將他作為奴隸主統治階級的代表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第三幕是全劇的高潮。伊索歷盡曲折,終於獲得了自由,但由於他講了個《蟬與甲蟲》的寓言而冒犯了阿波羅神廟的祭司們,當即被栽髒陷害,從而把他推向了生與死的矛盾焦點之中。本來,只要伊索藏起獲釋文書,承認自己仍是奴隸,便可以安然地活下來,但伊索一生追求自由和真理,他把真理和自由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因而果斷地選擇了對自由人的懲罰,大義凜然地朝著為自由人準備的深淵走去。他再一次給大家講了《狐狸與葡萄》的寓言,告訴大家,發綠的葡萄已經成熟,而在場的每個人都成熟得可以得到自由了,而且只要是需要的話,就應該為它而死。此劇的中心思想是歌頌自由與人的尊嚴,要求解放被束縛著的、真正具有無比智慧和創造力的普通人。本世紀五六十年代,拉丁美洲人民反對奴役壓迫,爭取民主進步的鬥爭鳳起雲涌,作者菲格雷多以其出色的戲劇創作加入了這一鬥爭洪流。他在《伊索》中,運用隱喻的語言和手法尖銳地諷刺扣揭露了現代殖民主義者和新寡頭政治的猙獰面目,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凝結著血淚的筆觸,譜寫了一曲奴隸解放的讚歌,伊索對自由的呼喚,傳達了被壓迫和奴役的人民的心聲。
作者簡介
吉列爾梅·菲格雷多(1915—)是巴西現代著名劇作家,生於聖保羅,後在里約熱內盧上學。他父親是一名軍官,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因反對法西斯專制而長期入獄。菲格雪多從13歲起當記者,繼承了父親的戰鬥傳統,以筆作武器,宣傳民主自由的思想。1936年起,對文學產生興趣,開始寫作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但他的主要成就是戲劇。劇作多以古希臘神話故事為題材,並溶入人生哲學和巴西現實。其第一個劇本《格基瓦夫人》描寫諾曼列奧弗利克伯爵夫人忍受侮辱,犧牲自己,從而使同胞們得到平安和幸福的故事。第二個劇本《神在家裡過夜了》是以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格拉庫利斯的奇妙誕生為題材而寫成的。著名寓言劇《伊索》(又名《狐狸與葡萄》)發表於1953年,曾獲巴西國家金盾獎章及最優秀劇作家獎,作者因此而臍身於現代世界優秀劇作家的行列。1961年發表另一個重要劇作《瘋子》,作品描寫一個政治家的沒落。其他主要作品還有散文《兩個聊天的人》(1962),小說《巴黎蒂爾西街十四號》(1975)等。此外還翻譯過莎士比亞,蕭伯納等人的作品。菲格雷多曾當過外交官,擔任過巴文西學戲劇教授和巴西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