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2013年周浩東主演電影]

伊犁河[2013年周浩東主演電影]
伊犁河[2013年周浩東主演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院線電影《伊犁河》 , 2012年拍攝,2013年9月製作完成,電故準字(2013)第312號。截止2014年年末,本片入圍了20個國內外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和展映單元,並分別獲得了4個國際電影節的大獎,囊括最佳影片、最佳音樂、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 入圍第1屆浙江青年電影節優秀影片展映(共12部);入圍第5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3)年度影片評比”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五項提名;入圍第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映單元“和“國產電影新片推介單元”;入圍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選成為分會場開幕影片;;入圍59屆貝爾格勒四屆國際圖書電影節;入圍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影片展映;入圍第2屆北京青年電影展;入圍第18屆“北京放映”;入圍第10屆中美電影節;入圍第9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入圍第9屆伊爾庫茨克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女演員;入圍第6屆歐洲萬象國際華語電影節,獲絲綢之路單元最佳影片;入圍第1屆中國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並成為福州分會場開幕影片;入圍第9屆中日韓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獲最佳攝影大獎。

劇情簡介

《伊犁河》 講述的是伊犁河岸邊一戶養蜂的回族人家幾十年情感守望的故事。

在伊犁河谷牧場,有一戶養蜂的回族人家,他們的孩子阿爾薩從小就經歷騎馬、遊河及轉場搬遷等簡單快樂的牧場生活,特別喜歡伊犁河床上的奇石。長大後的阿爾薩渴望能考到上海的大學學習玉雕,16歲那年,來自上海的漢族玉雕師蘇婭來到了他們的木屋,一下子激起了蜂場的波瀾,原來她才是阿爾薩的生母!養母法圖麥百感交集,並作出了艱難的決定:把孩子送走,讓他跟隨生母去上海,實現他的夢想……而她自己卻選擇了寂寞堅守,在隱忍中期待!最後,當日夜盼望的丈夫和兒子終於歸來時,她卻已悄然離世……

詳細介紹

在伊犁河上游的牧場上,有一戶養蜂的回族人家,丈夫尤素甫妻子法圖麥,他們經常騎馬渡河接送孩子阿爾薩上學放學。由於河水的季節性,水深時要淹過馬的肚子和他們的雙腳,非常危險但別無選擇。

其實孩子是他們領養的。但一家人將阿爾薩視為己出,以至於忘記了血緣關係。他們曾經惶恐過,生怕有一天走漏了訊息。

阿爾薩從小就對河岸邊的石頭感興趣,經常把奇形怪狀的所謂玉石或五彩石拿到家裡以及課堂上。他們家還有一個印有“上海”圖案的提包,大小開始,他心目中的“上海”就遙遠而神秘!

有一天,尤素甫與人簽訂了一筆蜂蜜生意,並拿到了可觀的定金。可是他在過河回家時,卻從馬上落水,連續多天找不到屍體。從此生活的重擔落在了法圖麥的肩上。

在阿爾薩16歲的時候,孩子的親生母親蘇婭出現在他上學的小鎮。阿爾薩的一件玉雕作品引起了蘇婭的注意,她的點評和表揚也激起了阿爾薩將來考入上海讀藝術大學的信念!

第二年春天,蘇婭專程從上海找來,她是為了相認阿爾薩,蜂場木屋激起了巨大的波瀾!誠實的法圖麥終於要面對這一現實!

生母蘇婭是成功的玉雕師。她對法圖麥一家的友善親情深表敬意,不忍將孩子帶走。但為了孩子的前途,最後還是養母法圖麥深明大義,決絕地讓孩子跟隨生母回到上海!她將阿爾薩送過滾滾的伊犁河,任阿爾薩撕心裂肺地呼喊,轉過身去,踉蹌著默默淚流……

送走了阿爾薩以後,法圖麥就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她天天等待著丈夫奇蹟般地歸來,每時每刻都祝福兒子阿爾薩能順利地成長。她把所有的思念和祝福,化作堅強和忍耐,不與阿爾薩通信聯絡,為的是斷了他的“後路”,默默與另一個母親蘇婭配合!而她蜂場的木屋裡,卻掛上了織有“上海”的壁毯,每天聊以慰藉!

最後,善良而博大的法圖麥,抱著病體,靜等著已考上大學的阿爾薩,以及落水漂流到境外的丈夫!這一天終於來到,尤素甫和阿爾薩在擺渡船上不期而遇,他們都是為了趕回心中的牧場!

然而,依然是那個蜂場的木屋,結局卻是令一種人間的無奈:晾曬的衣服還在滴水,而養母卻在木椅上仙逝,面對著眼前的伊犁河!

導演心得

一條河,一匹馬,一座木屋,一戶養蜂的回族人家,一幅幅騎馬渡河的情景……這是一部有關大愛真情的具有溫情、寫意和西部色彩的電影——《伊犁河》。

本片講述的不是什麼離奇和新奇的故事,但是把這樣的故事納入到不同民族之間和不同地域之間,這就產生了地域差別和文化差異,實現了“入心、走深和傳神”。影片從地域和文化的角度構建敘事元素,抓住一切牧場的草根元素,包括趕車、騎馬、渡河、游泳、放風箏、玩平衡、盪鞦韆等等,都營造出一種古樸、野性和充滿泥土芳香的情節。這些都與大上海的華麗、嚴謹、時尚形成對比,把一個孩子的人生際遇展示得鮮活生動!

本片用兩條線索交相呼應,一是母愛的堅強隱忍,在孤寂中等待;二是養子對故土的留戀,難忘少小的時光。養母由一開始膽小,連河水漲了都要慌張,到一家人相繼失蹤、老去、遠行後,一個人騎馬過河和獨守寂寥,逐漸內斂和堅強!兒子從跟隨養父學騎馬開始,擁有了在河壩里游泳和在馬上“展翅”的能力,可是在上海的籃球場和游泳池裡卻力不從心!但他回到家鄉後,竟能在翻船事件中救起他的養父!這就是文化元素在敘事上的助力。他從小就接觸印有“上海”圖案的提包,“上海”就是他的夢想和傳奇!

牧場人家漂泊而淡定,因其善良而博大!養母和生母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下進行著愛善與誠真的博弈。養母一家也由地位的劣勢向人格的優勢鋪墊:她沒有更好的理由留住這個孩子,但是她主動選擇放手,並用純真的期待和祝願在令人憐憫和同情中升華了人格!她不與阿爾薩通信聯絡,是為了與另一個母親配合,還是期冀孩子的成長,而她的蜂場木屋,卻掛著繪有“上海”的壁毯!這種藝術的缺憾美詮釋了本片獨有的表現主題!

本片在不下十個段落上表現了伊犁河與劇情的關係,如轉場搬家、初學騎馬、失蹤搜尋、連降厄運、嚮往未來、追趕生母、真想告白、大愛送別、決絕隱忍、孤獨期待和無奈感傷等,段落起伏跌宕,情節開合有度。

牧場人家和上海人家的心靈對話,兩條河流激盪著人間的命運悲歡!同樣是河流,《伊犁河》用電影語言詮釋了伊犁河的恣肆奔流、淳樸無華,和黃浦江的船聲帆影、旖旎時尚!傳達了一個永遠閃光而溫暖的主題:愛,在孤寂中堅守,在隱忍中升華!

《伊犁河》獲第五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獎《伊犁河》獲第五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獎

一條河每天必須面對,一條河人生無法逾越,一條河一去不再復返!《伊犁河》,閱盡歲月感傷、人生無奈,見證民族大愛、人間悲喜之河!

《伊犁河》劇照《伊犁河》劇照
編劇、導演王景光編劇、導演王景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