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64年4月16日,新疆伊犁、塔城發生暴亂事件。20世紀60年代初,隨著中蘇兩黨分歧的表面化,中蘇兩國國家關係也出現裂痕。蘇聯駐中國新疆領事館在塔城等地活動,煽動中國邊民外逃。從1964年4月16日開始,塔城、裕民、霍城三縣居民共5.6萬人不顧當地政府的阻攔,相繼進入蘇聯境內。1964年5月26日,一夥暴徒在蘇聯領事館人員的策動下,在伊犁發起暴亂。他們手持武器攻打中共伊犁自治州委、州人委機關,打傷州委副書記、州長和公安局副局長,搶去一批檔案、檔案,造成惡性事件。事件發生後,當地黨政軍民在中央的指示精神下,迅速動員起來,鎮壓了這起反革命武裝叛亂。中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一再向蘇聯提出抗議和交涉,要求允許被脅迫出境的中國邊民返回中國境內,但遭蘇方無理拒絕。
過程
計畫準備
事先,克格勃派遣大批特工,以探親訪友、貿易談判為由滲入中國新疆地區,和潛伏在新疆伊犁、塔城、阿爾泰、博爾塔拉地區“蘇聯僑民協會”的特工一起,為這次事件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克格勃特工的工作,甚至一直做到當時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副參謀長、俄羅斯族少將祖龍泰耶夫和新疆軍區伊犁軍分區司令員、俄羅斯族少將馬爾國夫身上,拉攏這兩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幫助他們為發動“伊犁事件”做工作。1962年4月,新疆軍區副參謀長祖農·太也夫少將和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將以深入牧區為名,走村串戶做了大量的煽動工作。
計畫實施
1962年4月22日,這起震驚全世界的邊境居民集體外逃事件開始實施。由克格勃操縱的叛亂分子首先在伊犁地區首府伊寧市製造騷亂,他們在大肆砸搶商店、毆打平民,並圍攻中共伊犁地區黨委機關、州人民委員會(即州政府)及伊犁軍分區司令部後,鼓動大量邊境地區居民強行沖關,越境逃往蘇聯。幾乎是同時,新疆阿爾泰地區、塔城地區和博爾塔拉地區也發生了相同的事件。在4月22日、23日、24日這三天之夜,這四個地區的二十幾個縣,共有數萬居民逃往蘇聯。伊寧、塔城、阿爾泰、博爾塔拉、伊犁的政府和軍營都遭到了衝擊和包圍,從阿爾泰、塔城、博爾塔拉到伊犁四個地區,二十幾個縣,在叄千多公里的中蘇邊境上,幾個重要的邊境口岸,滾滾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動了三天三夜,白天蘇聯當局用巨大的廣播聲指示方向,夜間則打開探照燈,一道道光柱射入中國境內幾公里遠,在此後的幾個月里,中國共有邊民六萬七千餘人逃到了蘇聯,有兩個縣跑得還剩幾百人。
中國領導人態度
事件發生之後,祖農·太耶夫和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寫了報告,要求到蘇聯去。毛澤東知道後說:“人家把手都伸到我們軍隊中來了,我看願意走的不要硬留,我就不相信那邊就是天堂,我也不相信他們這樣做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願意走,可以歡送嘛!”,和祖農·太耶夫、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一塊要求去蘇聯的還有40多名校、尉級軍官。
肇事者
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1923-不詳),哈薩克族,或曰塔塔爾族(俄羅斯族)人,具有中國、蘇聯雙重國籍。
1944年11月參加新疆三區革命,194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2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軍副軍長兼參謀長、軍長。1954年10月任伊犁軍區司令員。1960年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一級解放勳章。1962年“伊犁事件”中出走蘇聯,後移民到土耳其共和國。卒年不詳。
祖農·太也夫少將 (1919-1988),英文名:zunun taipov,俄文名:Зунун Таипов(英文名和俄文名由網友無錫阿福提供)。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高級將領,新疆伊寧人,維吾爾族。1944年以後參加新疆三區革命。
伊寧起義後,任三區政府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政府軍事廳廳長,新疆民族軍副總指揮,1949年隨新疆民族軍加入解放軍,195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8月起到1962年4月任新疆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1962年4月後離境前往前蘇聯,後參與分離組織活動,晚年定居阿拉木圖,1988年在阿拉木圖逝世,終年69歲。
歷史分類導航
歷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泛指所有事物的演變過程,一般專指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演變情形,某種事物的發展過程或個人的經歷。簡而言之,即為對過去事實的記載。 | |||
專門史 | 歷史學 | 歷史學家 | 歷史戰爭 |
區域歷史 | 歷史事件 | 各國歷史 | 各年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