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括來講,企業的涉稅行為大致可分為三類:稅收政策遵從、納稅金額核算、納稅籌劃。其中稅收政策遵從就是納什麼稅的問題,納稅金額核算就是納多少稅的問題,納稅籌劃就是如何納最少的稅的問題。上述三類行為中和企業關係最密切的是稅收政策遵從和納稅金額核算,它們是企業涉稅行為的主體內容。畢竟,企業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是先要解決經營行為和經營事件到底該納什麼稅和納多少稅的問題,企業因納稅風險而帶來的利益損失更多是和稅收政策遵從和納稅金額核算有關。而企業實際生產經營中的納稅籌划行為較少,相關的納稅風險發生的幾率也較小。雖然我國的稅收法規體系非常繁雜,但是具體到單體企業能夠適用的稅收政策畢竟有限,企業的經營行為可供選擇適用稅收政策的餘地比較小。因此,從目前筆者知悉的情況看,很多企業對於納稅籌劃仍然停留在概念和願望階段,一些財務人員已經發現過分追求納稅籌劃而忽視稅收政策遵從和納稅金額核算工作是捨本逐末,結果是稅款沒有節省多少,可是每年因為納稅違規問題仍在補交金額不菲的罰款和滯納金。
類型
企業納稅風險的大小因企業的狀況不同而不同,它既決定於企業周圍的客觀因素,也取決於企業內部的主觀因素,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1、交易風險
交易風險是指企業各種商業交易行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點可能影響納稅準確性而導致未來交易收益損失的的不確定因素。例如:
(1)重要交易的過程沒有企業稅務部門的參與,企業稅務部門只是交易完成後進行納稅核算。
(2)企業缺乏適當的程式去評估和監控交易過程中的納稅影響。
(3)除繼續對企業提供的財務賬簿進行納稅檢查外,稅務機關越來越多關註記錄企業交易過程的資料。
交易風險的發生可能有以下影響:
(1)企業在對外兼併的過程中,由於未對被兼併對象的納稅情況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等兼併活動完成後,才發現被兼併企業存在以前年度大額偷稅問題,企業不得不額外承擔被兼併企業的補稅和罰款。
(2)企業在採購原材料的過程中,由於未能對供貨方的納稅人資格有效控管,導致後來從供貨方取得大量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不得不額外承擔不 能抵扣的進項稅額和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3)企業在重新改組銷售模式過程中,因未能有效評估納稅的影響,導致後來銷售模式改變後增值稅稅負大幅度上升,企業銷售毛利潤率下降。
(4)企業採購汽油、辦公用品未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少抵扣進項稅。
對企業來講,越不經常發生的交易行為,納稅風險就越大,如兼併、資產重組等事項;而像原材料採購、商品銷售、融資等日常交易行為的納稅風險相對就會小。
2、遵從風險
遵從風險是指企業的經營行為未能有效適用稅收政策而導致未來利益損失的不確定因素。例如:
(1)企業未能及時更新最新可適用稅收政策系統。
(2)企業未能對自身內部發生的新變化做出適用稅收政策判斷。
(3)企業缺乏外部機構對自身納稅義務的指導性重新檢討制度。
遵從風險發生可能有以下影響:
(1)企業經過數年生產經營後,發現自己應該享受到的低稅率優惠而未享受,導致多年按照高稅率交納企業所得稅。
(2)企業對外提供應該繳納營業稅的勞務,卻錯誤交納了增值稅,導致需要補交營業稅和罰款,並且需要和稅務機關協調解決多交增值稅問題。
(3)企業對外支付專家費用,未代扣個人所得稅,導致補交罰款。
遵從風險是所有企業納稅風險中最大的一種風險。
如何避免納稅風險
1.建立風險控制環境
即企業管理層在建立書面納稅風險控制策略和目標時,必須明確:企業應遵守國家稅收政策規定,照章納稅;企業應積極爭取和企業相關的稅收優惠;企業和分支機構必須要設定稅務部門以及各級負責人。
2.評估納稅風險和設計控制措施
評估納稅風險就是企業對具體經營行為涉及的納稅風險進行識別並明確責任人,這是企業納稅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體經營行為,哪些經營行為涉及納稅問題,這些崗位的相關責任人是誰,誰將對控制措施的實施負責等。
3.信息交流溝通和監控實施效果
朱自永說,信息交流溝通是整個納稅風險管理工作平穩順利運行的潤滑油。因為即使設計了清晰的目標和措施,但是因為相關部門和人員不理解,導致責任人不能有效地執行和相關部門不能密切配合,實施效果將大打折扣。監控實施效果就是檢查納稅風險管理的效果,並對納稅風險管理效果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