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二是關於會計基本假設。 三是關於會計基礎。 基本準則建立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體系,規定企業財務報告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滿足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簡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會計準則套用指南和解釋等,基本準則是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概念基礎,是具體準則、套用指南和解釋等的制定依據,地位十分重要。基本準則是在1992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借鑑國際慣例,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訂和調整,對於規範企業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如實報告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供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合理決策,完善資本市場和市場經濟將發揮積極作用。

一、基本準則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本準則的地位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美國等國家或者地區在其會計準則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有關國家或地區會計準則的概念基礎,也是會計準則制定應當遵循的基本法則。
我國基本準則類似於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中扮演著同樣的角色,在整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具有統馭地位。同時,我國會計準則屬於法規體系的組成部分。根據《立法法》規定,我國的法規體系通常由四個部分構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規;三是部門規章;四是規範性檔案。其中,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由國家主席簽發。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常務委員會通過,由國務院總理簽發。部門規章由國務院主管部門部長以部長令簽發。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基本準則屬於部門規章,是由財政部於2006年2月15日以第33號部長令簽發的;具體準則、套用指南和解釋屬於規範性檔案;2007年11月16日和2008年8月7日財政部又分別印發了第1號和第2號企業會計準則解釋。

(二)基本準則的作用

基本準則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如下:
一是統馭具體準則的制定。基本準則規範了包括財務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計量原則、財務報告等在內的基本問題,是制定具體準則的基礎,對各具體準則的制定起著統馭作用,可以確保各具體準則的內在一致性。我國基本準則第三條明確規定,“企業會計準則包括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具體準則的制定應當遵循本準則(即基本準則)”。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中,各項具體準則也都明確規定按照基本準則的要求進行制定和完善。
二是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具體準則尚未規範的新問題提供會計處理依據。在會計實務中,由於經濟交易事項的不斷發展、創新,一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項在具體準則中尚未規範但又急需處理,這時,企業不僅應當對這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項及時進行會計處理,而且在處理時應當嚴格遵循基本準則的要求,尤其是基本準則關於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與計量等方面的規定。因此,基本準則不僅扮演著具體準則制定依據的角色,也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具體準則尚未做出規範的新問題提供了會計處理依據,從而確保了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對所有會計實務問題的規範作用。

二、基本準則規範的主要內容

基本準則的制定吸收了當代財務會計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當前會計實務發展的內在需要,體現了國際上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發展動態,構建起了完整、統一的財務會計概念體系,從不同角度明確了整個會計準則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關於財務報告目標。基本準則明確了我國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並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二是關於會計基本假設。基本準則強調了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為會計基本假設。
三是關於會計基礎。基本準則堅持了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四是關於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基本準則建立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體系,規定企業財務報告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滿足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五是關於會計要素分類及其確認、計量原則。基本準則將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個要素,同時對各要素進行嚴格定義。會計要素在計量時以歷史成果為基礎,可供選擇的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六是關於財務報告。基本準則為了實現財務報告目標,明確了財務報告的基本概念、應當包括的主要內容和應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