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陳郁 著
叢 書 名:《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當代經濟學譯庫》
出 版 社: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16532
出版時間:2009-09-01
版
頁 數:363
裝 幀: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經濟學理論與讀物
內容簡介
《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費用經濟學文選》自科斯1937年發表《企業的性質》一文以來,交易費用已經成為經濟學研究的中心議題。《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費用經濟學文選》收集了威廉姆森、班傑明、巴澤爾、張五常等學者有關交易費用的有價值的學術文獻,既有對交易費用理論的懷疑和探討,也有對交易費用理論的深入和發展。《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費用經濟學文選》有關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市場組織的經典論文文選,不僅給中國學者提供了資料上的方便,而且為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可借鑑的理論依據。
《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費用經濟學文選》可供廣大的經濟學研究者學習參考。
書籍目錄
出版前言世界上最傑出的建築實際上都出自於動物,比如像蜜蜂的蜂巢和螞蟻的蟻窩。螞蟻天生就是建築大師,它們能建造出讓人類稱奇的居所,那圓型的門拱就像計算機里的三維圖形。但這裡的螞蟻指的是一個數量級的群體,而不包括個體,甚至是一小群螞蟻。
生物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小群工蟻放到一個適合築窩的地方,出於本能,這些小螞蟻會立刻動手建築蟻穴。但當螞蟻的數量小於一定級別的時候,這些忙忙碌碌的螞蟻只會建造半個門拱,它們會反覆建築許多半個門拱,就是建不起一個完整的門。如果不斷地增加螞蟻的數量,在達到一定數量級別的時候,那些亂鬨鬨的螞蟻突然好像得到了完整的建築圖紙,一下子變得有序起來,不一會,一個完整的蟻門就會完成。
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螞蟻的世界也有類似知識管理的機制存在著。其實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知識管理都普遍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組織知識一直是群體存在的基礎,而組織的發展、變革也首先體現在知識的發展、變革之中。
知識分為兩種,一種是個體的知識,一種是組織的知識,知識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將個體的知識轉化的組織的知識。個體的知識必須與組織知識相接,或者轉化為組織知識才能具有更大的社會性。每一個螞蟻的本能中都有建造拱門的基因(個體知識),但在沒有匯集成組織知識時,個體的螞蟻甚至小群的螞蟻是不具備建造完整蟻門的能力。
在美國“曼哈頓計畫(核子彈計畫)”之前,核子彈的所有建造技術與理論已經存在於許多人的腦海中,但個體的知識並不能最終形成核子彈這個實體。因此,“曼哈頓計畫”本身就是一個知識管理的計畫,它將理論、工程、設計、材料……等個體知識組合在一起,最終才換來了那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
從這個角度說,任何公司或者醫院,在組織構建及實施計畫時,最本質的東西並不是組織或者計畫的本身,而是知識管理。彼得·杜拉克曾表示,下一個社會是知識社會,未來企業都將充滿著知識工作者。而知識工作者猶如遊牧民族般地逐水草而居,熱愛工作但不一定熱愛組織,哪裡有知識可以追逐,哪裡可享受成就感,就往哪裡走。未來的人是獨立而有個性的,所以他又說:“管理之道不在管人,而在管理知識。”
為什麼一小群螞蟻建不起蟻門呢?其實我們並不了解螞蟻的世界,但從現象上看,儘管每隻螞蟻都有建造蟻穴的本能,但本能的知識需要被激發出來,很可能激發需要一個更大的群體。一小群螞蟻並不具備完全激發個體知識的功能,因此,小群螞蟻的組織知識並不充分,還不能拼出整座蟻穴的地圖。
這就是知識管理的第二步,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進而創造一個學習型組織。比如,文章與大腦里的構思完全是兩回事,一個是顯性思維,一個是隱性思維。不論是個體還是組織,隱性知識永遠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只有將它轉變成顯性的知識,個體和組織才能從中獲益,而且轉化的越充分,收益也就越大。因此,好的組織、好的計畫,其實就是一個轉化知識的好平台。
但這一步人比動物世界要複雜得多。組織要求知識存貯、共享,但許多人會有心理障礙,因為組織要求的東西,恰恰是他們被聘用或者重用的條件,許多人會擔心分享知識會失去立身的根本,這就造成許多單位知識管理流於形式。我們不能像螞蟻一樣只許諾給大家一個完整的蟻窩,這樣太籠統了,人需要更具體、更個性化的獎勵目標。
知識管理的第三步就是創新,惟有創新才是永保組織活力的原動力。其實同一種群的螞蟻,在不同的地點,它的蟻窩都是不同的,這是螞蟻根據地理環境與建築材料進行的再創造,就是螞蟻群體在新形勢下所做出的組織知識的變更。
那么什麼是創新呢?創新其實就是知識的合理拼接。我們可以將知識想像成無數流動的基因片斷,在自然的流動中,在不可控的情況下,任何兩個基因片斷都可以組成一截全新的基因鏈。有效的知識管理,就是要增加拼接的可控性,按照公司的需要任意拼接出想要的基因鏈條。
雖然我們將知識管理分成三個階段來推動,但事實上這三個階段並沒有先後的關係,它們可以同步來做,而且同步推動時效果較好。
近代博學通儒王國維在其名著《人間詞話》中寫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對於創業者而言,需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做一件事情,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亦可將其同“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相比,其歷程也必經上述三重境界。
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創業者在創業前期,最重要的就是目標的選擇。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憑一時的衝動,朝三暮四,要想獲得創業的成功無疑於航船在黑暗的海面上行駛。這樣的成功可能更多緣於僥倖,而這樣的失敗卻是一種必然。誠然,創業方向的選擇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有時甚至帶有很偶然的因素,但如果要成功必然需要紮實周全的前期準備:需要通過對環境的詳細分析,找出環境對於自身的機會和威脅,從而可以趨利避害;要全面深刻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以便能夠做到揚長避短。在分析了內外環境的基礎上,高瞻遠矚,把握機會,確定方向,為成功創業引領正確的航向。
境界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旦確定了方向,創業者必須持之以恆,不懈努力,切忌臨門一腳,而後悄無聲息。創業要成功,必須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驟穩紮穩打,才能提高創業成功的幾率。幹了幾天就沒興趣,或是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或是不斷更換目標,這都是創業的大忌。即使是好的項目,沒有艱辛的付出也很難收穫成功。再者,現在市場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在搜尋好機會,輕輕鬆鬆獲得成功的例子早已是明日黃花,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沒有誰會隨隨便便成功。所以,此時的創業者需要知難而進、埋頭苦幹、不畏艱難、不怕冷嘲熱諷、不怕失敗、勇往直前。
境界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創業者經過不懈努力,所追求的事業獲得初步成功的時候,他往往感到力不從心,自己的精力、知識都跟不上事業發展的需要了。隨著事業的成長、規模的擴大,創業者不可能再做到像剛創業時那樣事必躬親、凡事都親自過問了。這時候,創業者需要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選拔使用優秀的管理者替代自己,依靠完善的制度,通過分權、授權,將一部分日常工作交給下屬去做,而自己專心於研究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戰略性思考。這一境界要求創業者及早關注企業制度建設,學會選人、用人,知人善任,替自己分憂解難。
1 生產的縱向一體化:市場失靈的考察
奧利弗·威廉姆森
2 交易費用經濟學:契約關係的規制 奧利弗·威廉姆森
3 經濟組織的邏輯 奧利弗·威廉姆森
4 縱向一體化、可占用性租金與競爭性締約過程
班傑明·克萊因
羅伯特·克勞福德
阿爾曼·阿爾奇安
5 “不公平”契約安排的交易費用決定
班傑明·克萊因
6 市場力量在確保契約績效中的作用
班傑明·克萊因
基思·萊弗勒
7 考核費用與市場組織
約倫·巴澤爾
8 企業的契約性質
張五常
9 所有權的成本和收益: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的理論
桑福德·格羅斯曼
奧利弗·哈特
10 產權與企業的性質
奧利弗·哈特
約 翰·穆爾
英漢人名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