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將企業物料、事務、現金等生產新的信息源]

企業信息化[將企業物料、事務、現金等生產新的信息源]
企業信息化[將企業物料、事務、現金等生產新的信息源]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企業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業信息化實質上是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物料移動、事務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互動等業務過程數位化,通過各種信息系統網路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資源,提供給各層次的人們洞悉、觀察各類動態業務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於生產要素組合最佳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以使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套用的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主要有:MES製造執行管理系統; DNC生產設備及工位智慧型化聯網管理系統;MDC生產數據及設備狀態信息採集分析管理系統;PDM製造過程數據文檔管理系統;Trcaker工裝及刀夾量具智慧型資料庫管理系統等等。

基本信息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以業務流程的最佳化和重構為基礎,在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資料庫技術,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信息,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這將涉及到對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管理流程的最佳化,管理團隊的重組和管理手段的創新。

如果從動態的角度來看,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套用信息技術及產品的過程,或者更確切地說,企業信息化是信息技術由局部到全局,由戰術層次到戰略層次向企業全面滲透,運用於流程管理、支持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這個過程表明,信息技術在企業的套用,在空間上是一個由無到有、由點到面的過程;在時間上具有階段性和漸進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質是企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隱含知識的挖掘和編碼化,進行業務流程的管理。

企業外延

信息化要素

企業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

1.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是企業的管理和運行模式,而不是計算機網路技術本身,其中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僅僅是企業信息化的實現手段。

2、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概念是發展的,它隨著管理理念、實現手段等因素的發展而發展。

3、企業信息化是一項集成技術:企業建設信息化的關鍵點在於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實現將準確的關鍵數據及時傳輸到相應的決策人手中,為企業的運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4、企業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人機合一的有層次的系統工程,包括企業領導和員工理念的信息化;企業決策、組織管理信息化;企業經營手段信息化;設計、加工套用信息化。

信息化數據整合

對不少企業來說,通過信息化工具來解決企業管理中面臨的問題也迫在眉睫,如數據整合,消除數據孤島等。這是企業在擴張之路上難以避免的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信息在產生 ,企業對數據整合有了更多的需求。對他們來說,一個高效的、能整合好數據信息的信息化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顯然,相比於傳統的流程管理,數據整合能夠更好地促進OA辦公系統在企業中的深化套用,創造出更多的信息化價值。

傳統認為企業信息化程度劃分為四個階段:基礎套用階段、關鍵套用階段、擴展整合及最佳化升級階段和戰略套用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具體特徵和判斷標準。
先看第一個基礎套用。在此階段,企業主要進行的信息化套用內容有基礎的協同OA、簡單會計核算、企業網站、簡單薪資核算和簡單的員工考核等。

第二個是關鍵套用階段。這一階段企業的信息化套用主要有全面會計核算、基本成本和資金管理、企業核心業務系統(採購、生產、行銷、庫存等)和人力資源管理等。

在第三個擴展整合及最佳化升級套用階段,信息化套用解決了關鍵套用階段信息系統未集成的問題,主要套用內容包含了全程供應鏈套用、CRM、PLM、電子商務等集成的ERP套用。

最後是戰略套用階段,這是中國企業信息化套用的最高階段。處於此階段的企業,在經歷了較為長期的信息化套用之後,其信息化套用將通過商務智慧型、全面的績效管理和隨需而變的架構及機制等套用來全面體現其效益。

當然上述過程也是伴隨信息化行業的發展路逕自然形成的,對於新時期的處於發展中的中小企業而言,如果還未經歷過傳統信息化的四個階段洗禮的話,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借鑑當前最新的信息化理念和管理系統,簡化階段,通過一套系統全局管理公司各項事務,打破各個業務系統的限制,按照隨需而變的架構,實現全面的績效管理,將目標落實並提供能夠制定下一個目標的決策依據,這也是領度系統在產品開發時制定的目標。

企業信息化的關鍵是企業中的人員可以充分的將信息化執行下去,沒有人員的執行,根本無法去談信息化,所以,企業信息化的基礎還是以人為基礎的信息化。而企業信息化的重點就是人與信息化軟體的相結合,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舉個例子:很多企業都開始部署ERP,但是單純的ERP是無法給企業帶來信息化的效果,是需要有人來高效的執行才能達到信息化的效果。並且,ERP中缺少了溝通的步驟,所以企業想要做信息化除了要有ERP,更關鍵的是需要溝通,可以將ERP與wetask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信息化的目的

信息目的

企業間的競爭應當包括產品競爭、價格競爭、品種競爭、服務競爭、市場競爭和信譽競爭等諸多方面。隨著人們一邊完成工業化進程,一邊步入資訊時代,這種種競爭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業要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里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參與企業間的科技競爭,把生產和經營牢牢植根於科學技術的沃土之上,使企業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永遠充滿活力。一般說來,技術進步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企業產生直接的影響:

1. 技術的進步有助於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2. 技術的進步使產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縮短,由於更新換代的加快,企業也不得不重視產品的再開發;

3. 技術的進步可以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可以研製出更有

企業信息化整體架構圖 企業信息化整體架構圖

效的生產工具套用於生產,從而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企業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開發、技術引進、技術改造,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強勁有力的態勢,使企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4.實現企業信息化全程管理,保障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例如:航信軟體融合“稅務會計處理系統“的”懂稅的ERP“產品系列,可同時針對企業涉及的個性化需求,以及行業化發展目標的特殊要求,全面支持企業在特殊業務環節上的深度套用,可擴展功能構建了企業信息化全程管理模型。

建設實踐

研究和討論科學套用技術這類問題時,首先要把研究對象的概念弄清楚並以此確定一個清晰的邏輯思路,然後採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從上到下、逐層分解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以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也就是說首先要解決一個思想方法問題,才能使研究和討論走上正確的軌道,不至於陷入盲目和無實際意義的爭論誤區。這就是通常講的理性化思維。企業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建設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實質上還是有所區別。企業信息化是屬於企業戰略、企業目標、企業發展等這類帶有全局性、規劃性、指導性的抽象範疇,如同機械化、工業化、現代化的概念一樣。企業信息化建設是指企業具體套用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資源為主要對象,採用系統集成的手段,對企業管理的架構與機制進行全面整合,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力人才等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使企業經營(生產)管理業務流程得以規範和最佳化,實現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為目標的全過程。

針對製造業,信息化建設的含義就是以管理創新的思路將現代管理方法、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等相關技術與製造技術相結合,提高企業管理現代化、生產自動化水平、降低成本、增強經濟效益、全面提升製造業的市場競爭力。

企業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具體的企業行為,是企業自身發展的一個階段,與企業管理相輔相成並伴隨在企業管理的進步之中,其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常常以工程項目的形式體現。通常所講的企業信息化實際上是指企業信息化建設,企業信息化建設只是企業信息化的

一個進程,它不能等同於企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內容不是固有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內容與各行業各企業的不同類型性質、規模大小有所不同,並隨著經濟體制、市場格局、產業政策的變化以及管理科學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而發生改變。就其製造業的共性而言,大致有以下幾點基本內容:

1.生產過程控制的信息化。生產過程控制的信息化是控制技術自動化的發展和升華,是製造類型企業特別是批量生產流水線作業方式信息化的關鍵環節。其主要內容就是綜合利用自動控制技術、模擬仿真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實現對生產全過程的監測和控制,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操作)效率。

生產過程控制信息化的重點是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工藝流程、車間現場管理、質量檢驗等各設計、生產環節。例如:套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複雜工程結構設計(CAE)、輔助工藝設計(CAPP)、集散型控制系統(DC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以及計算機集成生產系統(CIPS)等。

2.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比重最大、難度最大、套用最為廣泛的一個領域,涉及到企業管理的各項業務及各個層面。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就是在規範管理基礎工作、最佳化業務流程的基礎上,通過信息集成套用系統來有效地採集、加工、組織、整合信息資源,提高管理效率,實時動態地提供管理信息和決策信息。例如:事務處理系統(TPS)、管理信息系統(MIS)、決策支持系統(DSS)、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IDSS)、企業資源計畫(ERP)、產品數據管理(PDM)、電子商務(EC)、安全防範系統(PPS)以及企業網站等。這是一項"牽牛鼻子工程",往往可以達到"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無論什麼類型的企業都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選擇適當的開發對象,花大氣力、扎紮實實地把這項工作做好。

除此之外,在業務管理活動中還產生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如各種文檔、郵件、報表、網頁、音像、視頻、掃描圖像以及演示幻燈片等。因此,辦公自動化(OA)和文檔管理也是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企業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

3.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製造業的生產也不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單獨、孤立、封閉的模式,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活動發生了前伸和後延。企業從原材料、零部件的採購、運輸、儲存、加工製造、銷售直到最終送到和服務於客戶,形成了一條由上游的供應商、中間的生產者和第三方服務商、下游的銷售客戶組成的鏈式結構,這就是供應鏈。製造企業的生產活動、管理流程受到這條供應鏈的制約和影響。因此,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是製造企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重點是利用企業區域網路、Internet網際網路、資料庫、電子商務等技術資源通過對供應商、第三方服務商及客戶的信息化管理與協調,將企業內部管理和外部的供應、銷售、服務整合在一起,提高製造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

4.企業信息化組織建設及硬體配套。如前所述,企業信息化建設最明顯的特徵是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須務實,做好組織到位與措施落實這兩件大事。概括起來講就是要抓好三個要素一個配套:即設計思路、開發工具、人員組織落實以及硬體設施配套。有關設計思路、開發工具的問題前面已有闡明,不再贅述。

5 . 企業的成長路徑會隨著組織規模不斷擴大、業務模式不斷轉變、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導致對信息管理的要求從局部向整體、從總部向基層、從簡單向複合進行演變,企業信息化從初始建設到不斷最佳化、升級、擴展和升遷來完成整個信息化建設工作,體現了企業信息管理由窄到寬、由淺至深、由簡變繁的特性需求變化。ERP 軟體系統對推動企業管理變革、提高績效管理、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技術革新和中國企業成長路徑的需要,航信軟體“懂稅的ERP”通過B/S 模式完成對C/S 模式的套用擴展,實現了不同人員在不同地點,基於IE 瀏覽器不同接入方式進行共同數據的訪問與操作,極大降低異地用戶系統維護與升級成本,打造的“及時便利+準確安全+低廉成本“效果。

企業信息化組織建設說到底是靠人去完成的,選擇什麼樣的人員,這類人員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和素質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採取怎樣的組織形式和機構也直接影響到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實施的質量和進度。實踐證明高效精幹的組織機構和複合型IT人才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從這個角度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建立一支專業化複合型的人才隊伍。

企業信息化組織建設要重視硬體設施的配套。其中最關鍵的是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主要包括:互聯接入和企業區域網路兩大部分。要從通暢接入、防毒防攻擊、可管可控、系統安全等方面來有效地配備網路結構和購置硬設備,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網路管理制度,這些都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撐。

實施條件

1.建設企業信息化內容 對企業信息化內容的認識,許多人認為“購買一些硬體設備、聯上網、開發一個套用系統並給以一定的維護就是實現了企業信息化”,這是片面的理解。企業信息化雖然是要套用現代信息技術並貫穿其始終,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業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把握機會,做出正確決策,增進企業運行效率,最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水平。企業信息化的目的決定了企業信息化是為管理服務的,所以,企業信息化決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與企業的發展規劃、業務流程、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據建設企業的發展要求和信息技術的特點,建設企業信息化內容應為:

1.建立適應信息技術要求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模式包括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業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為依據,建立起企業的總體資料庫。該總體資料庫分為兩個基本部分,一個基本部分是用來描述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中的實際數據及其關係;另一個基本部分則是用來描述企業高層決策者的決策信息。

3.根據不同類型企業情況,建立起相關的各種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生產(CAM)、管理信息系統(MIS)、這些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及管理系統構成企業信息技術的核心內容,實現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管理活動中各項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傳輸、分析和利用,為企業高層提供決策依據。

4.建立Intranet,提供企業內部信息查詢的通用平台,並利用這一網路結構,將企業的各個自動化與管理系統及資料庫以網路的方式進行重新整合,從而達到企業內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聯通Internet.企業可以通過Internet獲取大量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信息,充實自已的信息資源,同時,還可以向外部發布企業生產經營等公開的信息。

6.企業信息化實施條件

國內外經驗表明,企業開展信息化需要具備一定條件,那么企業信息化建設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才可能成功實施呢?

1.企業要有信息化的內在需求;

2.要有一個企業信息化的總體規劃;

3.要有基本的技術和管理基礎;

4.要有自己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5.企業信息化要與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和觀念更新相結合;

6.要選擇一個好的合作夥伴;

7.要有一個信息主管來統帥;

8.要有專門的部門來實現。

2、建設領域開展企業信息化需注意的問題

1.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感。事實上,在新的形式下,企業不開展信息化就沒有出路。

2.統籌規劃,分布實施。企業信息化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總體規劃下,本著急用先上的原則,分布實施。

3.處理好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關係。引進先進技術產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關鍵,自主創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設本身就是創新的過程,在技術創新的同時,注重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注重實效,切勿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業信息化方案必須考慮幾個原則:效益原則,包括社會效益、管理和經濟效益;實用性和先進性原則;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原則;開放性原則;彈性適應原則;安全可靠性原則。

財務影響

企業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一是通過網際網路,使得企業的管理手段得以超越時空實現全方位全天候運作,並且使企業的內部管理系統和外部相關部門實現互聯互通,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通過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原來各層重疊的管理信息傳遞,可以在一定的許可權控制下,實現即時、垂直和橫向的數據共享。由於信息化可以使採購、生產、銷售等各生產環節無縫連線起來,實現資源的集中配置和數據的集中共享,避免產生“信息孤島”,全面監控企業的財務狀況。樹立以財務管理為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核心、以資金流量控制為重點的管理理念,通過建立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強化財務管理與資金監控,既可以加強制度約束、防範資金風險、堵塞資產流失的漏洞,同時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統計數據和財務信息失真。信息化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一) 成本核算

準確的成本核算是財務管理的基礎和重中之重,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撐下,財務不但能了解銷售、採購、庫房、生產的全部過程,而且伴隨其每一個作業,財務都有相應的反映,同時都有監控。有效的風險防範信息化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對企業各個環節的實時監控,當出現危機時能夠快速反應給決策者,避免因信息不流暢而出現的決策失誤,把企業面臨的風險降至最低。

(二)預算管理

信息化可以促使財務應該對公司的業務起到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後準確核算的作用。由於信息化提供的手段,使得企業能夠在歷史數據的基礎上,準確地去做好各業務、各地區、各產品、各部門、各費用科目的預算工作。並且能夠做到按月分解和及時調整,讓每一科目的費用都能夠實時報告到應該承擔責任的部門負責人,並且可以和它的預算進行比較,及時提出預警或禁止信息。同時業務部門負責人可以在月中任何一天獲得截至當時的收入、毛利、淨利的粗報表,便於及時了解經營情況,做出判斷和決策。

(三)資金管理

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企業對財務的管理,說到底是對資金流量的集中管理與控制。加強財務資金管理,不僅是事後算賬、做賬、統計、結算,而且必須把財務資金管理作為整個企業管理的核心,使之貫穿到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從企業洽談契約、收取訂單乃至市場調查、項目可行性論證開始,就必須認真考慮企業的財務和贏利能力,以保證企業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企業流程

企業信息化對企業的流程進行重組,減少了採購與財務之間的穿梭往來,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由於採購和財務之間“牆”的推倒,使得財務能夠掌握採購計畫的全部信息,不僅能夠做好資金和付款計畫,而且有效地減少了漏洞,同時通過財務管理信息子系統,實時地知道每一個客戶當前企業信息化進程給企業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帶來新的變革。作為企業管理核心的財務管理必須實現財務的集中管理,使企業的財務同企業的產、供、銷各環節完全集成,並產生互動,實現權力的集中監控、資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真正發揮財務管理應有的作用,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五)稅務管控

企業信息化對於企業的涉稅業務管控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成功企業不僅懂得如何利用籌劃贏取利潤,更懂得如何利用籌劃合理避稅,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不僅懂得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籌劃企業經營活動、更懂得籌劃企業成長未來,不同緯度的籌劃對企業經濟效益增長、財務管理規範、市場競爭力和納稅意識的增強等多方面產生重要影響。以航信軟體“懂稅的ERP”為例,其融合了“企業稅務會計處理系統”的Aisino ERP產品已經逐漸在國內企業中得到了較為成熟的普及套用。

如何實施

智邦國際為你分析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管理軟體:

1.管理觀念的轉變。

①ERP系統的實施不僅僅是一個IT項目,更是一個管理項目。但大多數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是將ERP系統在企業的套用作為一項技術工作處理,認為ERP系統的實施是純技術問題,是技術人員的任務,而與管理人員無關,結果在選擇系統和實施系統時步入誤區。在選譯系統時僅由技術主管負責,缺少高層管理人員和業務主管的參與。在實施系統時僅由技術部門負責,缺少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的積極參與。項目負責人由技術部門的領導擔任,高層管理人員,尤其是企業一把手未能親自主持和參與系統實施。

②ERP系統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套軟體,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整套新的管理思想。企業在準備上ERP系統之前,應充分認識到ERP系統的實施會不可避免地衝擊企業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作風和習慣、程式和方法,以及責權關係和體制結構等。只有深刻理解、消化吸收了新的管理思想並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加以運用,實現企業管理的全面變革,才能充分發揮ERP系統帶來的效益。

不少企業想上ERP系統,但大多數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並沒有意識到實施ERP系統必須同時實現企業管理的改革。在實施ERP系統時,只是要求系統模擬企業的運行狀況,僅是原管理方式的計算機化,這是導致ERP系統套用不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企業在實施ERP系統時,必須同時推進管理觀念的轉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企業成功實施ERP系統最關鍵的因素。

2.企業必須明確自己的需求和實施重點。

①從整體和戰略的高度出發,分析企業同主要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找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弄清這些影響因素能否通過ERP得到解決,企業想通過ERP系統在市場上建立什麼樣的競爭優勢。

②既要考慮企業今後長遠發展,又要分析找出企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對企業可以通過ERP系統解決的問題,也應分清輕重緩急,分階段實施,制定出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

③分析企業現有工作流程在哪些方面未能實現快速回響市場的需求,同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有哪些不符,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調整和改革。

④在考慮ERP軟體的具體功能時,要分析企業的生產環境和生產類型,企業的組織形式對軟體的要求,企業特點對軟體功能的特殊要求。

中國企業實施ERP系統成功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前期沒有明確自己的需求和實施重點,許多企業對ERP系統存在誤解,沒有建立正確的期望值,以為ERP系統是“萬靈藥”,可以解決企業存在的一切問題,從而在決定建立ERP系統前,沒有對該企業進行需求分析,不清楚企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不清楚企業如何通過ERP系統來解決這些問題及企業在管理方面想要達到的目標。

3.ERP系統的實施必須要有管理諮詢專家的參與

ERP系統的實施不僅僅是一個IT工程,更是一個管理改造工程。既需要精通軟體產品開發的技術專家,也需要精通管理理論、方法和管理實務的管理諮詢專家。軟體開發商注重的是技術解決方案,而管理諮詢專家注重的是管理解決方案,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推動ERP系統在企業的成功套用。

ERP系統的實施必須要有管理諮詢專家為企業提供諮詢、指導和幫助。具體地說,企業在準備實施ERP系統之前, 需要請管理諮詢專家幫助企業進行調研和需求分析,對企業發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及存在的核心問題進行診斷,分析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管理和什麼樣的管理軟體,並對企業員工進行管理意識的培訓。企業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需要請管理諮詢專家幫助企業進行業務流程重新設計、組織機構調整及採用一套規範的實施原則和方法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嚴格的組織和管理。

4.軟體的選擇應以管理人員為主

正確選擇系統類型是系統能夠發揮足夠效用的決定性因素。企業在選擇軟體時,應當以管理層為主,從企業戰略需求出發,將企業自身的實際需求與軟體系統進行很好地匹配,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ERP系統。但由於許多企業在觀念上只是把ERP系統當作一個IT項目,結果在軟體選擇過程中,都是以技術人員為主而非以管理人員為主,往往過於注重軟體的先進性,忽視了企業管理方面的問題及軟體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是否相適合,而且在選擇軟體時,缺乏明確的整體選擇目標和實施期望,沒有對不同管理業務需求的重要性進行先後排序,沒有較多地從各使用部門出發考慮軟體的選擇問題,在如何利用ERP系統來解決企業關鍵業務問題上所花精力較少,從而造成了最終選擇軟體的不完整配套,給

系統的實施帶來困難。

5.實施隊伍的組織必須到位

ERP系統的實施是一項涉及管理和技術的龐大的系統工程,工作量非常大。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首先要在組織上加以落實,即要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簡稱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小組(簡稱項目小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制定計畫的優先權、系統總體方案,確定企業管理改革方案,資源的合理配置,重大問題決策及政策的制定,組織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係並解決系統實施中出現的項目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等。企業一把手應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即所謂的“一把手工程”。只有“一把手”親自主持、參與和指導系統實施,動員全體員工共同參加,才能克服實施中的困難,取得成功。必須指出的是,“一把手工程”並不是“第一把手”掛名,僅僅依靠技術人員來推動系統實施,而是要求企業最高決策者實實在在投入到系統實施過程中。

項目小組具體負責系統的實施。該小組主要由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各主要業務部門的業務骨幹、技術人員以及企業外部的專業諮詢顧問組成。項目小組組長應由企業高層領導擔任,要有足夠的權威和協調能力,從而便於協調各部門在ERP項目實施中的工作。項目組長不能虛設,他必須全力以赴地投入到ERP系統的實施工作中去,真正負起責任抓項目實施。他的幾名關鍵助手必須脫離原有的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ERP項目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不少企業將ERP系統的實施視為一項技術性工作,因而在實施隊伍的組織上存在誤區,認為這 是技術部門的事,應完全由技術部門負責。項目小組成員主要是技術人員,缺乏相關的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的參與遠遠不夠,結果造成項目的實施困難重重,難以推動。

6.實施ERP系統需要同時進行企業業務流程重組

ERP系統的信息實現了最小冗餘和最大共享,傳統的需要幾步或幾個部門完成的工作,在EPR中利用統一的資料庫和集成的信息系統可能一次就可以完成。因此,要想使ERP系統在企業成功套用,就必須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和最佳化,去除冗餘和無效的工作環節,從而確保企業有一個科學、規範的業務流程和管理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組織機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實現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對客戶的快速反應能力。

許多企業在實施ERP系統時,對必須實行業務流程重組缺乏清醒的認識,只是要求ERP系統的功能適應原有手工業務處理流程與工作方式,而不去對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等方面進行改造和調整,結果造成ERP功能難以全面發揮,也使企業想通過實施ERP系統來提高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的目的難以達到。

同時,業務流程重組必然會涉及到部門職能的重新劃分、崗位職責的調整、權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方面的問題, 而且新的管理方式對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崗位危機,進而對項目實施產生牴觸情緒。如果企業不能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將會給企業帶來不穩定因素,這正是ERP系統實施的難處(轉自網路)。

方法

1.業務流程重構方法。在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學者哈默和錢佩在其著作《企業重構》中系統地提出了企業業務流程重構的思想。企業業務流程重構的中心思想是,在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企業必須重新審視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方法進行“徹底的、根本性的”重新設計,以適應當今市場發展和信息社會的需求。

2.核心業務套用方法。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生存發展,都必須有自己核心業務,否則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3.信息系統建設方法。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由於建設信息系統是企業信息化的重點和關鍵。因此,信息系統建設成為最具普遍意義的企業信息化方法。

4.主題資料庫方法。主題資料庫是面向企業業務主題的資料庫,也是面向企業核心業務的資料庫。有些大型企業業務量浩大,流程錯綜複雜,建設覆蓋整個企業的信息系統往往很難成功,但各個部門的局部開發和套用又有很大弊端,形成許多“信息孤島”,造成大量的無效或低效投資。在這樣的企業里,套用主題資料庫方法推進企業信息化無疑是一個投入少、效益好的方法。

5.資源管理方法。資源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保證。管理好企業的資源大概是企業管理的永恆主題。流行的企業信息化的資源管理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企業資源計畫(ERP)、供應鏈管理等。

6.人力資本投資方法。人力資本的概念是經濟學理論發展的產物。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源的主要區別是人力資本理論把一部分企業的優秀員工看作是一種資本,能夠取得投資收益。人力資本投資方法特別適用於那些依靠智力和知識而生存的企業,例如,各種諮詢服務、軟體開發等企業。

如何發展

如何更好地促進當前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最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搞清楚,該企業搞信息化的範圍究竟是什麼。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總的來說就是廣泛利用信息技術,使企業在生產、管理等方面實現信息化。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企業在生產當中廣泛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如生產設計自動化(CAD)、自動化控制、智慧型儀表、單板機的運用等等,凡是用到電子信息技術的都是企業信息化的一部分。

2.企業數據的自動化、信息化。用電子信息技術對生產、銷售、財務等數據進行處理,這是最基礎的、大量的數據信息化過程。

3.更高層次的輔助管理、輔助決策系統,Intranet、Extranet、製造資源計畫(MRPII)、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辦公自動化(OA)等都是用來輔助管理、輔助決策的,這是更高層次的信息化。

4.稅務會計籌劃企業利潤。企業稅務會計在多種納稅方案中通過事先籌劃,合理安排公司籌資、投資、經營、利潤分配等財務活動,針對採購、生產經營以及內部核算等進行合理決策,利用國家法規積極稅務籌劃,既保證企業完成利稅義務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降低稅收負擔,也提高了稅後利潤,實現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譬如,航信軟體“懂稅的ERP” 產品與國家涉稅系統進行信息傳遞與要素延續,對企業經營過程涉及的諸多稅種進行業務處理,為企業管理決策獻計獻策,為創利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中國企業信息化的深入,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將成為企業信息化的重點,提高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出謀劃策,將對促進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發展趨勢

雲計算、物聯網和社交網路時代,企業信息化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這一階段,企業信息化將主要呈現出五大特徵:

1. 以人為本的社交化ERP

傳統管理軟體以業務為中心,側重對於“財和物”的資源管理;基於“流程+信息記錄”,涉及的數據具有結構化、可預測的特徵。不過,這些結構化數據僅占企業數據總量的20%。更多的非結構化數據則占了80%。如果忽視龐大的非結構化數據,實際上是忽視了人在企業運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隨著知識型經濟浪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向“以人為本”轉變。人的知識技能、創新求變、溝通交流等等活動,是知識型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建設,注重提高員工效率和團隊效率,是網路時代向企業2.0 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企業2.0強調以企業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主線,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其在業務操作和價值實現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關注企 =業不同部門和不同組織的協同需求,增加信息分享的速度,提高企業的綜合生產力。企業社交網路作為企業私密的社交平台,其信息流通實現了從“一點到多點”向“多點對多點”傳播方式的轉變,打破了傳統的傳播瓶頸。可以為企業提供信息互動的競爭優勢,使需要協作的員工更方便、有效的進行交流與分享,降低企業溝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凝聚專業知識工作者和遠程同事。

2. 更強大的供應鏈協同能力

瞬息萬變的市場使企業間的競爭已演變成供應鏈的競爭。而供應鏈取勝的關鍵是“協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準確把握客戶需求、迅速推出新的產品、實現柔性快速交貨,已經成為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

集成了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的供應鏈系統,將為企業打造更加強大的協同能力;讓企業能更方便地與客戶、製造商、供應商、運輸商及其他相關方進行無邊界的溝通與協作。在這種新的趨勢下,企業能更好地利用社交網路和客戶進行溝通,收集客戶意見和售後服務,並通過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的整合及其信息的分解與共享、利用社交網路和供應鏈相關方的互動溝通,達到對整個供應鏈上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業務流和價值流的有效規劃和控制,從而將供應鏈各環節集成一個完整的網狀結構。

新的供應鏈協同趨勢,依賴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自動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XML、GIS與GPS技術、電子訂貨系統(EOS)、電子支付等,還有一些發展起來的協同運作技術,包括虛擬電子鏈(VEC)技術和多智慧型體技術,以及社交網路技術。

3. 集成化、智慧型化程度更高

RFID(無線射頻)、GPS(全球定位系統)、電子支付等技術廣泛套用,使信息採集更為方便,將這些信息有效整合在企業ERP系統中,使集成化程度更高。

在物流環節通過RFID、GPS等技術的使用,自動化的採集這些信息,使物料在各個環節更容易跟蹤,實現對供應鏈整個環節物流的即時、動態監控;避免了過去人工掃描信息的種種弊端(效率低、易出錯、即時性差等)。

各種電子支付技術的迅速發展和ERP系統的融合,也使企業可以更好地監控其資金流。通過企業ERP系統集成電子支付方案,在提高了企業財務信息即時準確性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財務費用。

在集成化程度提高的同時,通過商業智慧型(BI)軟體進一步輔助商業決策,提高其智慧型化程度。商業智慧型包括績效管理、計畫、報告、查詢、分析、線上分析處理、運營系統集成、預測分析等。其價值鏈可劃分為:原始數據->數據集成->情報->透視->決策,其目的是要管理數據、理解 數據和基於數據決策。Gartner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BI市場正在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市場價值將高達810億美元,2020年將增長 至1360億美元。Gartner認為,BI市場已經進入爆發期。商業智慧型的“四大”:SAP、Oracle、IBM和微軟,將繼續統治市場,合計占據了59%的市場份額。大數據成為BI發展的首要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利用自身龐大的數據來獲益,這要求BI廠商提供真正能夠處理大數據的解決方案,而記憶體分析技術、列式存儲資料庫技術等提升BI處理數據性能的技術成為應對大數據的關鍵。

4. 移動信息化,讓管理觸手可及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同比增長17.5%;2010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為202.5億 元,2011年增長約一倍,2012年更有望突破700億元。

在企業信息化領域,藉助於移動信息化模組,實現通過手機等智慧型終端對諸多業務的移動管理,正成為一個顯著趨勢。雲計算和移動信息化的結合,使管理者突破過去辦公場所、上網條件等限制,讓管理隨時隨地觸手可及。目前企業移動信息化在流程審批、報表查詢、銷售支持、商業智慧型、庫存查閱等領域套用最多;而且,基於不同行業差異化細分的移動商務模組也越來越多。

5. 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服務

對於許多中小企業而言,沒有足夠的資金也並非都需要使用全套的ERP 等流程複雜的管理軟體,只需要解決一些分散的棘手問題來提高運營效率。因此,提供碎片化但有易於擴展的信息化產品,使廣大中小企業能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彈性配置、即插即用,滿足其個性化需求,是當前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趨勢。

雲計算為企業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服務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並進一步促進此類需求的發酵。雲計算融合了協同工作、社交網路、搜尋引擎等Web2.0技術 和虛擬化技術,依託強大的高性能計算基礎結構,能夠同時滿足大量個人和商業需求。“雲”中的資源可以無限擴展的,隨時獲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費。

企業信息化中的雲會議

對於企業而言,信息是血液,溝通是管道。怎樣在第一時間把有價值的信息在內部進行快速傳遞,則成了企業高管們的必修課。電話的誕生有效解決了信息的傳遞方式,而電話會議的出現徹底解決了信息的快速傳播。電話會議的出現極大的增強了企業工作效率,改善企業的管理模式,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如今,電話會議系統,成為了企業、機構和組織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話會議把分散在不同地域,處在各個決策層面的人們匯集在一個虛擬空間在中,縮短距離,加快信息與知識的交流傳播,促進團隊合作,催化決策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並大幅度壓縮費用。與此同時,很多軟體廠商抓住契機,加入到電話會議的行列中來,一時間國內提供電話會議服務公司魚龍混雜,從作坊式企業到巨無霸的電信公司。在此現狀下,部分軟體提供商開始濫竽充數,通話效果明顯不足,這也給用戶選型帶來了更大的困擾。及時語的出現對於規範行業準入標尺,樹立產品質量和服務保障標桿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也為商務人士如何更高效、更有價值地利用智慧型移動技術做出了詮釋。恆信彩虹及時語這種“隨需即開會”的新套用模式,既提高了企業的綜合運轉效率,又為企業節省了數目不菲的溝通和出行成本,同時還更符合低碳社會的商務需要。

信息化價值

一、傳遞信息化管理經驗,規範中小企業流程。
通過企業信息化,可以把中小企業優秀銷售人員管理客戶的流程整理出來,通過系統來最佳化到系統流程中,從而可以使得每個人員能夠掌握最好的銷售流程。

二、提升銷售 項目管理 能力和結案率。
通過企業信息化,可以給中小企業銷售管理流程設定關鍵管理點,促使銷售管理者能夠及時提供相關支持,幫助銷售人員更好的管理銷售流程,提高客戶滿意度和銷售結案率。

三、減少培訓工作。
企業信息化規範了中小企業銷售管理相關所有的流程,新的員工或者崗位調動的員工只要按照系統的流程來做就可以很快熟悉新的崗位,從而降低了中小企業培訓的工作,提高了員工上崗的速度。

四、防止出錯。
由於企業信息化詳細的規定了符合中小企業特色的流程,並對關鍵點進行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中小企業人員犯錯。比如:很多銷售人員常犯的錯誤就是內部成本還沒有核算就給客戶報價,易導致公司項目的情況,通過企業信息化可以設定內部成本沒有核算,無法進行報價的流程,從而防止出錯。

五、積累客戶經驗於中小企業自身。
通過企業信息化的使用,可以記錄公司所有人員與客戶接觸以及與客戶所有的交易往來記錄,從而可以系統的把客戶相關知識記錄到系統中來,這樣只要公司授權的人員進入系統,就可以全面了解客戶的喜好和客戶的過去,從而及時上手。

六、產生更多的商機。
通過企業信息化,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分析客戶等級,將有限的資源用到重要的客戶身上,挖掘二次行銷或大訂單的機會。通過企業信息化的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找到客戶的關注點和購買習慣,改善我們的服務內容,提升客戶滿意度和新訂單的商機。

難點

企業信息化的難點在於隨需應變,搞管理的都知道只有變革才能使企業快速適應市場的發展, 而如果一個企業管理軟體沒有辦法為客戶提供這種能力,或變更及實施的周期過長,自然會被淘汰掉。

從產品技術角度講,解決快速應變需要解決兩個要點:

1. 快速開發工具及變革:當前的業內不管是定製開發還是基於工作流的產品,複雜套用都需要大量的代碼/腳本,一旦需要程式設計師介入,開發周期必然拉長,零代碼全配置的產品才是方向。

2. 快速部署:傳統C/S架構產品套用邏輯是固化在客戶端內的,因而比B/S要差很多,但基於WEB的B/S架構技術由於其無模式的技術限制,技術過於陳舊,需要新一代B/S技術。

企業信息化需要與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結合起來,單純的信息技術不能改變企業,只有結合流程變革和組織職責最佳化,才能是信息化獲得廣泛的支持和發展壯大的土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