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迪克的小說作品,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的不少,《少數派報告》《冒名頂替》《命運規劃局》《全面回憶》等等,但至今最有名的,還是1982年根據本書改編成的《銀翼殺手》。
電影描述了2019年洛杉磯的一場追殺,退休警探受命追查一批被通緝的仿生人。整部影片的基調充滿陰鬱與灰暗,展現出文明的規則和秩序與人性和情感的衝突。
這部電影以晦暗壓抑的氣氛、光怪陸離的特效和震撼人心的主題,在近年來的多種科幻電影排行評選中位列第一,在科幻史上的影響極其深遠。
《銀翼殺手》小說原著《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AndroidsDreamofElectricSheep?),很令人匪夷所思的書名。作為一個疑問句,小說中卻並沒有誰真的問出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仔細看來其實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問仿生人會不會做夢,第二層次是問如果他們做夢的話,會不會夢見電子羊。
從字面上看,小說男主角在查閱一個野心勃勃的仿生人的資料時,曾自問過第一個問題。然而在這裡,會不會做夢是虛指,意思是有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仿生人不願繼續被奴役,想過上跟自然人一樣的生活,於是,他們的反抗就開始了……
仿生人算不算人類?他們是人還是工具?何為真實何為虛幻?這些概念遠遠超越了小說所處的時代,這些亘古而永恆的問題,不僅拷問著主人公,也拷問著每一名讀者。
作者菲利普·迪克也曾這樣說過:“在我看來,這個故事的主題是里克在追捕仿生人的過程中越來越喪失人性,而與此同時,仿生人卻逐漸顯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最後,里克必須捫心自問:我在做什麼?我和他們之間的不同本質到底是什麼?如果沒有不同,那么我到底是誰?”
小說的內涵密度極高,講述了科學、倫理、生命、本能、愛與恨、生與死的諸多問題,還涉及到了靈魂,即永恆,以及生命的最終歸宿和身份的自我認同,這種對人和人價值思辯的科幻哲學探索理念,也影響了之後整個科幻類型的發展。
這部作品因其豐富內涵,被“賽博朋克”流派視為開山之作,菲利普·迪克也被尊為該流派的鼻祖。